三十二、四大石窟(1 / 1)

三十二、四大石窟

據說,公元366年的一天,一個叫樂尊的僧人雲遊來到現今的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的三危山附近。這是,三危山上正好佛光隱隱,僧人感念是佛祖顯靈,於是在這裏建造了一個佛窟。後來,經過曆代的不斷修建和完善,洞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七百多個。洞窟裏壁畫精美絕倫,足足占用五萬平方米,還有佛像彩塑兩千七百餘尊。這就是世界聞名的敦煌莫高窟,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像這樣的佛窟,中國不止一個,享有盛譽的還有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三大石窟與敦煌莫高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藝術體現。

石窟裏大量惟妙惟肖的壁畫,是佛家文化的瑰寶。壁畫內容多種多樣,其中的佛傳故事尤為精彩。例如,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和莫高窟都有的“薩埵太子本身故事”畫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幅浮雕繪畫分為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太子投崖,第二個場景是老虎和五隻小老虎把太子團團圍住,第三個場景是國王和王後傷心欲絕。

原來,這幅繪畫描述的是薩埵那舍身飼虎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大車國王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叫摩訶薩埵那。這一天,薩埵那跟兩個哥哥遊玩來到一處叢林。薩埵那發現懸崖下有一隻母虎正在喂養五隻小虎,母虎形體消瘦,已經餓壞了。

薩埵那跟兩個哥哥說:“你們看,母虎饑餓難耐,說不定會把剛出身的小老虎吃掉。”哥哥回答說:“就算母虎不把小虎吃掉,母虎死了,小虎也活不成。”

薩埵那看到老虎麵臨這樣的困局,心生憐憫,又無計可施。突然,他心生一計,趁哥哥們沒有注意,就跳下懸崖準備用自己的肉身給餓虎飽餐一頓。沒想到,老虎看到薩埵那這樣的舉動,竟閉口不願吃他。薩埵那沒有作罷,而是用尖利的石頭劃破自己的肉身,用鮮血喂養老虎。

老虎舔著薩埵那的鮮血,終於忍不住去吃他的肉。等兩個哥哥趕到懸崖下一看,薩埵那早已經隻剩下骸骨。兄弟倆悲痛欲絕,隻能把弟弟的骸骨帶回去。

這天夜裏,王後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三隻鴿子在樹林間遊玩,一隻大老虎突然出現把最小的一隻鴿子吃掉了。果然,不久後,當她看到兒子們帶回來的骸骨時,王後當場昏了過去。

薩埵那太子飼虎而死後,投身到了天界。薩埵那在天上看到地上傷心欲絕的親人,心有不忍,於是來到人間告訴父母:“你們不必過於傷心。我因為舍身飼虎而功德圓滿,如今在天上享福呢!父王母後你們千萬要記住,要行善積德,來世才能得到善果。”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大乘佛教濟世救人的偉大情懷。佛教認為,出家人就必須具有這種舍我其誰的勇於獻身的精神,把度化眾生脫離苦厄作為自己的使命。這種大義凜然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正是現代人需要學習的可貴品質。這樣說不是讓我們舍棄自己的生命,而是要用一種舍棄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懷去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