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奧運”理念下的食品安全1.“綠色奧運”理念及其內涵
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舉辦,北京奧組委(BOCOG)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綠色奧運包含著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商業、綠色旅遊、綠色單位、綠色企業等多項內容。“綠色奧運”的提出,體現了國際奧組委將體育、文化、環境作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三大支柱的精神,反映了當代人們希望現代社會和大自然和諧發展,地球的生態平衡不再被破壞的情懷。從這個意義上說,綠色奧運具有特定的內涵和時代背景,使北京這座傳承著中國悠久文化的古城,在建設現代化的世界一流城市的進程中,麵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2.奧運食品的特殊性
奧運會作為國際體育比賽中規模最大的大型運動會,屆時參賽國運動員、教練員、觀看比賽的外國客人、政府官員,以及記者和國內觀眾等將形成較短期間的人員高度密集。1988年漢城奧運會入境遊客約為22萬,此後的每屆奧運會人數不斷增加,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已達100萬人左右。而據北京奧組委預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模為曆史最高,有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
奧運會中大量的運動員和觀眾來自不同國家和民族,飲食文化的背景不同,對食品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中國人的主食主要是麵食和米飯,燉、燒、炒是菜肴類食品的主要加工方法,西方很多國家則對麵包、黃油、奶酪等食品感興趣,而穆斯林民族的飲食風俗又迥然不同。比賽期間運動員對營養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體能主導類項目對高能量食品要求較多,而技能主導類項目則需要高蛋白以及高維生素類食品。因此,不同國家、不同運動員對食品種類和數量的需求差異性是很顯著的。
由於食品的多樣性,還使得食品原料供給渠道多樣和複雜,產生了食品原料基地規劃與建設、流通途徑工藝形式和設計、新的食品供應鏈等多方麵問題,形成了食品種類多、需求數量大和進貨渠道複雜等特點。據預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僅運動員、官員、記者的膳食品種就將累計超過1500種,為這些菜肴供應各種原材料的企業將超過500家。目前北京市場上一半以上的食品來自外地省市,供應渠道十分複雜,加大了數量和質量的安全控製難度。
北京作為特大消費型城市,在每年2000億元的消費總額中,食品約占600多億。食品消費市場如此巨大,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遇到的大問題。而奧運會增加的食品消費,將使北京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北京“綠色奧運”不僅要在奧運會期間保障食物供給安全,提供必需的營養和衛生,而且還要使奧運會之後的北京乃至中國相關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奧運食品安全的內涵需要凝練。
二、奧運會食品安全管理麵臨的新挑戰
為了申辦北京奧運會,以及申辦成功至今,我國政府為了實現綠色奧運理念,已經相繼出台了一係列的法規、辦法和創新機製,在食品安全的相關管理工作中,做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工作。我國也一直在學習和利用其他奧運會舉辦國的成功經驗,以及利用舉辦亞運會所做的練兵實踐。但是,我們要把北京奧運會辦成世界上最好的一次奧運會,充分體現“綠色奧運”理念,我們依然麵臨很多挑戰。根據我國目前的食物安全管理狀況,以及針對奧運會食品安全的新特點,我們認為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麵的問題。
1.對標準認識的差異
我國目前與食品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有《食品衛生法》、《動植物檢疫法》和《商品檢驗法》等,衛生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總局、農業部等有關食品安全管理部門也相應製定了一係列涉及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進出口貿易等方麵的法規與標準。同時,按照國家《標準化法》的要求,我國製定並實施了大量的關於食品方麵的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2年9月,全國已經頒布實施的各類食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已達2226項。尤其是一些名優品牌的企業或行業,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還製定了許多高於國家標準的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但是,奧運會食品安全按標準評價時,各個國家製定的相關標準所涵蓋的內容以及依據的技術是存在差異的,我國的食品標準不僅麵臨著標準的更新、補充和完善,而且也存在著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問題。
另外,在製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係統時,WTO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使用的危險性評估技術,我國在對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評估和定量危險性評估方麵采用該技術尚不夠,采用HACCP風險分析技術的食品企業雖然在增加,但是依然不夠廣泛,在強製性方麵存在著行業之間的差異,以及同行業之間不同規模企業的差異。在如何監督和檢測我國食品中農藥、獸藥的殘留量或禁用工業原料等問題中,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