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者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麵的,不僅需要調動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麵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們每個學生自覺實踐、勇於探索、讀書好學、多思好問、革新創造。特別是注意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求真務實,把學校和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強社會價值的行為規範,經過價值實踐的反複強化,鍛煉敏銳的思維,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進而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努力使自己成為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的會生存、善學習、勇於創新的複合型人才。這樣才能在整體上有效地幫助我們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正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道德價值和功利價值的關係,切實地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使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
樹立崇高理想
青少年富於幻想,具有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但是他們又是急躁的理想主義者,不能夠正確地估計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以致在學習、情感等問題上遭受挫折,或見到生活中的一些醜惡現象,就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緒波動,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有的青少年甚至感到悲觀、失望,嚴重的更是陷入絕望境地而無法自拔。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理想應該是崇高的,崇高的理想是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支柱。有時理想碰到實際問題,人們會感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很大。理想和現實確實存在著矛盾,因為理想本來就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目標的合理想象。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能指導實踐。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矛盾正是曆史前進的動力。因此要辯證地看待現實。
首先應該承認矛盾,正視現實中所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目前,社會上確實存在著個人主義、金錢萬能、享樂至上的腐朽思想,在國家機關和幹部中存在著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索賄受賄等醜惡現象,但這絕不是我們黨、我們社會的本質和主流。恰恰相反,正因為社會上還存在這些腐朽思想和醜惡現象,才更需要我們堅定信念、不懈追求,為人們向往的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赤誠相見、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局麵的形成做出巨大的努力。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祖國,光明的、積極的、奮發向上的一麵畢竟是主流,代表現實社會的主導方麵。因此,我們要正視現實,又不屈從現實,堅信真理定能戰勝謬誤,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理想境界的實現要靠我們去奮鬥。理想應該是崇高的,而崇高理想又是包含在活生生的現實中。理想與現實的最佳結合就是放眼未來、立足現實、搞好本職、盡力貢獻,以我們的創造性勞動來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努力將理想逐漸變為現實。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應該珍惜時間、刻苦學習,掌握實現理想的實際本領,做到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努力使自己成為在知識上有力量的人。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建設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任已經曆史地落在青少年一代的肩上。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誌氣的青少年都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投身於改革實踐,為實現生活的理想而理想地生活,追上未來,把未來變為現實。
要有責任感
責任感,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一個人的學識、能力、才華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責任心,就不堪入用。那麼,怎樣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呢?
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形成了一種責任能力,能從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地位,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辨認出自己行為的後果,並能控製自己的行為。人們一旦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到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就會在思想上把它當做分內的事,從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並逐步形成了意誌和信念,自覺自願地、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來。
同學們在求取知識與技能過程中的積極的心態,就是對學習的責任感。它體現在把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認定為是自己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並形成一種持久而穩定的心理與行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