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053.三法同治(1 / 2)

高一鳴親自簽字,敲定了藥方,陳熙等著患者服了藥,就被高一鳴拉到了陳新文的辦公室。之前在會診室,救人要緊,很多問題高一鳴也沒問,現在患者已經服了藥,高一鳴自然要好好和陳熙聊一聊這個病案。

陳新文這位大院長親自給陳熙和高一鳴倒上茶水,就坐在邊上聽著兩人交流。

“三法同治,主要著眼於病機,朱丹溪認為‘臌脹起因膠固,難以治療.......病者苦於脹急,喜行利藥,以求一時之快......’因而治療臌脹,不可急切用藥,要是通便下利,極有可能適得其反,其證為虛,治當用補......”

高一鳴連連點頭:“醫者治病最忌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看到臌脹,就用下藥,看到枯瘦,就用補藥,這是大忌,必須辯證清楚。”

這次患者腹部腫脹難忍,這是最為嚴重的表症,也是患者非常痛苦的一個因素,往往醫生看到這個症狀,第一自然是排泄,用通便下利之法,然而患者腹部鼓脹,卻屬於虛症,如果用下藥,那麼就會元氣大傷,病邪越甚,這是取死之道,所以不能單純的下......

“你這個病案主要在於抓住腎之真陰將竭,而用補下啟中湯為主方的同時,輔以調氣泄水和通便泄濁的方子,三方同用,針對不同病機為側重,當真是妙不可言......”

高一鳴雖然沒有看過陳學通的補下啟中湯,之前不知道這個法子,但是作為知名老中醫,江州省杏林界的領軍人物,見識還是不凡的,一眼就看出這個方子的作用,雖然現在患者才剛剛服藥,情況不明,高一鳴卻很樂觀。

醫聖張仲景有句名言:“知犯何逆,對症治之。”

作為醫生,隻要辯證清楚,就可以對症用藥,隻要辯證準確,用藥無誤,那麼就是成竹在胸......

陳熙和高一鳴聊了一會兒,就到了飯點,陳新文讓人把午飯送到了辦公室,三個人邊吃邊聊......

高一鳴的興致很高,已經有很長時間,他沒有和人聊的這麼盡興了,陳熙雖然年輕,但是基礎紮實,而且見識不凡,經驗也不差,往往有很多奇思妙想,甚至偶爾一兩句還能給高一鳴帶來啟發,這讓高一鳴很高興。

和陳熙越聊,高一鳴越是高興,今天收陳熙這個學生收的簡直太劃算了......

在杏林界,對於師承是很看重的,一位學生不一定必須拜一位老師,但是一旦拜師,那就必須尊師重道,一旦有人欺師滅祖,那在圈子裏人品就徹底毀了。

陳熙之前和季同輝學醫,現在跟隨高一鳴,算起來那也是高一鳴的學生,如果將來陳熙能成為名家國手,那麼高一鳴就等於教出了一位國手學生。

而且陳熙這個學生高一鳴幾乎不用教,可以說季同輝把該交的都交了,陳熙現在的水平那已經登堂入室,可以說已經出師了。

當然,陳熙拜高一鳴為師,也不能說沒什麼作用,正如前文所說,杏林自古就有流派之說,各個流派都有自己名家國手和拿手絕活......

換句話說,事實上中醫就是名家的中醫,名醫的中醫,中醫易學難精,想要真正讓患者見識到中醫的魅力和神奇,那種半吊子的中醫人往往成了害群之馬。

季同輝有季同輝的理念,高一鳴有高一鳴的理念,陳熙能夠先後跟隨季同輝和高一鳴學醫,那也是他的造化。

清代名醫,火神派的創始人鄭欽安就曾經跟隨不少名醫學習,甚至聽聞一位寺院的高僧醫術精湛,化身前往學醫,隱瞞身份,擔水劈柴,從學徒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家,最後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開派立說,開創火神派。

當然還有一個好處,陳熙跟隨高一鳴之後,中醫行醫資格證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明年行醫資格考核,他可以一次把中西醫的資格證全部拿到手,這個好處比起前一個,其實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