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驚世巨貪,自作自受——和珅
和珅,字致齋,滿州正紅旗人。少年時貧窮而無所依靠,他的父親是個不知名的副都統,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軍功,因此和珅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不久被授為三等侍衛,當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衛。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和珅督辦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汙案。李侍堯案審結後,李侍堯和他的黨羽一大份財產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賞賜,和珅初嚐掌握大權大財的滋味。
和珅因為年紀輕輕就官居要職,受到了一部分不滿和珅的官員惡意對待。加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發生的安明案,和珅被文官們輪番彈劾,令他對朝中文官懷有仇恨之心。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開始對文官實行報複。和珅就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後大興文字獄,把反對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誣陷為“私藏逆書”、“禁逆不力”或針對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詆訕怨望”等作為謀反的罪證。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和珅把矛頭指向阿桂之子阿迪斯,劾其貪贓枉法,逮解京城審問。和珅獻上阿迪斯貪汙所得金銀八箱予乾隆觀看,乾隆帝大怒,下令將阿迪斯發配伊犁充軍,其父阿桂連坐,降二級留任。
經過阿迪斯事件後,和珅陷害近半數武官,乾隆更下詔需要嚴加查辦。不久後黃枚案爆發,阿桂是黃枚的義父,黃枚少時天資聰穎,很年輕就中了進士,當年任浙江省平陽知縣,竇光鼐告發黃枚貪贓枉法,黃枚反告竇光鼐“刑逼書吏、恐嚇生監、勒寫親供狀。”竇光鼐欲以死相諫,和珅亦上奏乾隆黃枚貪汙,並稱阿桂有意包庇。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已經成為了朝中四大勢力之一,四大勢力分別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禦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以和珅為首的貪官們。和珅並不急於和他們爭鬥,他將自己的觸手伸向商人和犯罪集團手裏。和珅迫令商人們臣服於他,假如不臣服便會遭到犯罪集團滅門。浙江富商曾氏,因拒絕交和珅的幫費竟在一夜之間,全家被殺金銀財寶全部被掠去。對外稱被強盜搶劫,後來被禦史平反。和珅因此得到了龐大的利益,亦因此有了資本進行政治鬥爭。
和珅最大的本領是聚斂財物,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乾隆死後,嘉慶即位,和珅被處死,家產被抄,其結果觸目驚心。清政府當時列了一個清單,共計106號,僅其中的25項,就已價值2.2億兩白銀,其家產共有11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的巨額財產被抄沒後,隻有少量入了國庫,大量的被嘉慶皇帝中飽私囊,所以才留下“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諺。康熙年間最富有的商人伍秉鑒這樣評說:“和相為人窮奢極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黃金為器。吾日進萬兩,仍不能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