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生物的化學之謎(1)(2 / 2)

人們通常認為,疲勞是過度勞累的肌肉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結果。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肌肉尚未過度勞累前,大腦就會發出“指令”,使人感覺疲勞,以防止肌肉過度運動而受損。

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白細胞介素-6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在人體免疫係統中起重要作用。長時間鍛煉之後,人體血液裏白細胞介素-6的水平會上升到平時的60~100倍。給健康人注射白細胞介素-6,會使人感覺疲勞。

科學家對7名運動員進行試驗。在他們進行萬米長跑前,給其中一組注射白細胞介素-6,另一組注射安慰劑,然後記錄長跑成績。1星期後將兩組人交換,再試驗一次。結果,注射白細胞介素-6後,運動員的成績平均要比注射安慰劑者慢1分鍾左右。在萬米長跑中,1分鍾已經是相當明顯的差異。

研究人員說,一些運動員在某段時間會感覺異常疲勞,無法正常發揮水平,這可能與體內白細胞介素-6過多有關。使用抗體阻止白細胞介素-6起作用,就有可能減輕疲勞感,緩解相關疾病的症狀。不過,專家也同時指出,由於白細胞介素-6還有許多其他生理功能,阻止它起作用可能有負麵影響,因此抑製白細胞介素-6這種方法在用於實踐之前還需謹慎試驗。

人類記憶的密碼

記憶,是一種奇異的生命現象,吸引著眾多的人去探索它。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對記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叫它“火在蠟上燒成的景象”。但是腦子裏的什麼東西起著蠟的作用?外界的景象又是怎樣燒進去的呢?一直是個謎。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記憶跟大腦中的化學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們發現,人的記憶力跟大腦細胞的數量有關。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逝世後,神經組織學家仔細研究了他的大腦切片,發現他的大腦細胞數量遠遠超過一般人。人的記憶力不但與遺傳因素有關,還與後天的勤奮有關。兒童的腦細胞數量比成年人多,就是因為有些腦細胞在後天得不到記憶的鍛煉,才自行死亡。

美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對渦蟲進行實驗研究,每次在開燈的同時電擊一下它,重複多次之後,這些蟲子對燈光形成了條件反射,他們又把這些有記憶的蟲子碾碎,給那些沒有經過訓練的蟲子吃,結果這些蟲子知道躲避燈光。因此科學家推測:這些蟲子獲得了某種記憶的化學物質;也就是說,記憶與化學物質有關。

後來,另一些科學家也做了一些實驗,他們把大鼠放在一個有明室和暗室的籠子裏,喜歡黑暗的大鼠總是躲在暗室裏。科學家多次電擊它們,把它們訓練得害怕黑暗。然後把這些大鼠的腦子裏的化學物質提取出來,注射到正常的白鼠腦子裏,結果這些白鼠也害怕黑暗。

記憶導電跟哪些化學物質有關呢?

科學家對鼠腦子裏的化學物質進行研究,成功地分離出微量記憶物質——一種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分子。科學家人為,這些分子的不同的排列次序和組合的速度很快,從而在腦子裏形成更多的蛋白多肽,對記憶有很大的影響,就像增加線路和電子元件就可以產生新的電子設備一樣。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記憶跟乙酰膽堿有關。但是,記憶的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記憶的過程到底是什麼?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舍利子形成之謎

2002年二三月間,安奉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赴台灣巡禮,引起極大轟動。為確保佛指舍利在運送、巡禮期間的萬無一失,兩岸有關方麵製定、采取了極其周密的安全保衛措施——在為壇城(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銅塔,重63千鳳眼菩提舍利子克、高134厘米)安裝了重達270千克的防彈、防火、防震玻璃罩的同時,兩岸佛教界400多人,乘2架專機隨機護送;到台後,從機場到供奉佛指的台大體育館,沿途10萬信眾恭迎,可謂萬人空巷;安置佛指的舍利亭內裝有紅外線感應器和攝像頭,可隨時監控現場情況;與此同時,由大陸24名武僧、台灣120名金剛組成的護法團,與其他有關人員配合,組成4道屏障,24小時護衛。這一切,足見佛指舍利的珍貴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