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信使係統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存在功能低下,抗抑鬱劑對係統具有上調作用,而鋰離子可阻斷磷酸肌醇循環,推測第二信使功能異常可能與情感障礙發病有關。
(三)神經內分泌改變
大量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血漿皮質醇濃度增高,且晝夜分泌節律發生改變,約半數患者出現地塞米鬆脫抑製,患者腦脊液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水平升高,表明存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減退患者伴發情緒改變早已被臨床所認識,多數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甲狀腺素分泌晝夜節律消失,血清甲狀腺素水平減低,興奮試驗陽性,均提示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功能異常。另外一些研究發現,抑鬱患者可能存在丘腦垂體生長激素軸的功能異常。一般認為,心境障礙的內分泌異常,可能由於中樞神經遞質係統功能障礙所致。
(四)神經影像改變
研究發現,心境障礙患者出現腦室擴大的發生率高於正常對照者。多數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側腦室擴大,腦溝增寬,額葉、基底神經節及胼胝體膝下區體積縮小。有研究發現,抑鬱患者額葉背外側和背內側腦血流和代丨射低於正常,而抑鬱症狀改善後,腦血流量及代謝恢複正常。
(五)神經電生理改變
采用事件相關電位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與正常者存在差異,內源性成分、潛伏期延長,波幅降低,提示患者存在較高水平的認知功能異常;外源成分潛伏期延長,提示存在警覺、選擇和注意的障礙;耀的主要成分減低,提示喚起、注意、動機等認知過程的異常。研究還發現,遲滯症狀明顯的抑鬱患者存在自動加工過程的缺損。
(六)心理社會因素
應激性生活事件,如失業、喪偶、離婚、家庭矛盾、身患重病及親人突然亡故等,均可成為抑鬱性障礙的致病因素。一般認為,遺傳因素構成某種易感素質,易感性強的人在環境因素作用下容易發生疾病。
三、臨床表現
(一)躁狂發作
典型的躁狂發作,是以情感高漲、思維聯想加快、意誌活動增多為主要表現。
情感高漲患者內心體驗愉快,自我感覺良好,表情豐富,終日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喜笑顏開。這種髙揚的心境體驗和伴隨的歡樂神態,具有明顯的感染力,常會博得周圍人的共鳴。患者常常會對自身狀況做出不切實際的誇大評價,如自許才高八鬥,或家財萬貫,或身居高位,因而常表現出態度傲慢,趾高氣揚,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部分患者情緒不穩,容易激惹,甚至衝動攻擊,但情緒轉變也快,往往短時間內轉怒為喜。
思維奔逸思維聯想明顯加快,自我感覺特別聰明,思維反應特別敏捷。患者思潮澎湃,浮想聯翩,從一個概念產生另一概念,從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有時感覺自己的說話跟不上思維。表現言語增多,語流增快,滔滔不絕,誇誇其談,信口開河,常出現音聯和意聯。
意誌活動增強患者精力異常充沛和旺盛,整日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睡眠需要減少,社交活動增多,愛管閑事,任性而為,不計後果,常顯得慷慨大方,揮霍無度,注重打扮,對異性興趣增加。嚴重者自我控製能力下降,行為狂暴,易攻擊和破壞。
其他症狀躁狂患者存在主動和被動注意的增強,以被動注意增強占優勢,表現為隨境轉移。部分患者可出現片斷的幻覺和妄想。雖然患者很少主訴軀體不適,但常因過度興奮、體力耗竭而出現體重減輕,並常有心率增快、便秘等交感神經亢進的表現。食欲增加和性欲亢進也是躁狂症的常見症狀。
(二)抑鬱發作
抑鬱發作是以情感低落、思維聯想遲緩和意誌活動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
情感低落患者情緒低沉,鬱鬱寡歡,悲傷鬱悶,缺乏興趣,缺乏愉快感,常常自我評價減低,產生無用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感到前途激茫,生活毫無價值,自責自罪,嚴重者產生消極自殺觀念和行為。據報道,鬱症患者死於自殺。
思維遲緩思維聯想受到明顯抑製,思考過程緩慢,反應變得遲鈍,患者常訴說“腦子變笨了”,“就像生了的機器無法轉動”。主動性言語明顯減少,語流緩慢,音調低沉。
意誌活動減低活動明顯減少,行動遲緩,常獨居一處,寡言少語,生活被動,性欲減退。不願幹事,不願參加平素所愛好的活動,回避社會交往。嚴重者表現整日臥床,不語、不動、不食,呈抑鬱性木僵狀態。
其他症狀軀體症狀是抑鬱患者常見症狀之一,可表現疼痛不適、心慌氣促、納差、便秘、陽痿、閉經,嚴重者可產生疑病觀念。患者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少數患者食欲亢進,體重增加。患者睡眠障礙以早醒為特征,可有入睡難或睡眠不深,少數患者出現貪睡。部分患者可出現與情緒相關的幻覺妄想。
(三)環性心境障礙
環性心境障礙是一種與人格特征有關的持續性心境不穩定狀態,表現為情緒高漲和低落反複交替出現,但情緒改變程度較輕,達不到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的診斷標準,病程持續至少2年以上,可有相對正常的間歇期。
(四)惡劣心境障礙
惡劣心境障礙是一種持續存在的輕度抑鬱狀態。患者雖然表現有精神不振,興趣缺乏,活動減少,甚至悲觀失望、輕生念頭,但存在自知力,主動求治,工作、學習和社會功能受損不明顯。這種抑鬱情緒持續至少2年以上,期間緩解時間不超過2個月,從無躁狂發作表現。
(五)抑鬱患者的認知歪曲
抑鬱患者表現出一些非理性的認知,在信息的加工過程中做出不合理的推斷,這種認知歪曲的主要形式有:
過度引申即將孤立事件的意義過分擴展,如抑鬱者會因為自己一件事未做好而得出結論“我是一個失敗者”。
災難性推想以灰色的眼光看待事物,總是從最壞的結果去考慮問題,如患者會因為考試的失敗而認為自己“沒有前途”,產生絕望感。
極端思維看問題非黑即白,采用“全或無”的思維方式,如患者因為朋友一件小事隱瞞了他而認為“人與人之間都是虛情假意”,產生沮喪感。
選擇性概括根據事件的個別細節而不顧其他情況做出推斷和結論,如患者會因為家人工作忙及他而認為“沒有人關心我了”,“我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人格牽連將與己無關的事件的發生歸因於自己,如患者常將家庭的不幸、任務的困難,甚至他人錯誤都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產生自責自罪觀念。
情緒化推理以自己消極情緒體驗對客觀事物做出消極評價和結論,如抑鬱者會認為“這個世界太黑了,我無法適應,感到生活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