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情緒的心理生理學(一)(2 / 3)

認為情緒有主觀的情感體驗和身體自動反應兩個方麵,這兩方麵是在大腦中整合起來產生情緒。這個理論已說明,引起情緒的刺激首先是被大腦皮層“知覺”的,然後由大腦皮層釋放對丘腦的抑製,丘腦的活動反饋,使得大腦皮層有了情緒體驗。與此同時丘腦下行的興奮激活了內髒的活動。這樣情緒的體驗和內髒的活動似乎隻是平行的,而不是因果的關係。引起情緒的原因是大腦皮層對刺激性質的反應,其中暗示有“認知”的問題。當然也有對某些有害刺激的本能反應。

(三)情緒的認知理論

在稍後的情緒研究中,提出了情緒的認知理論,他明確的提出情緒由兩個因素組成,一個是外界環境刺激所誘導的自動反應和喚醒,另外一個是大腦高級皮層對外界刺激以及它所誘導的自動喚醒反應的綜合解釋,這兩個因素產生了特定的情緒,因此這個理論又稱為情緒的兩因素理論。這一理論大大推動了情緒研究的發展。

每個人是以刺激的性質,周圍的情境,和他們的認識來解釋所引起的內髒活動的。情緒不是由生理活動,特別是交感神經係的活動強迫來的。相反,外界刺激引起的軀體自動反應,最終由大腦結合刺激本身來解釋,這種解釋受到經驗的影響。在他看來,情緒的標簽,如憤怒,恐懼和歡樂等等,取決於高級的認知係統對刺激情境和自動反應的解釋。

(四)情緒的進化的理論

基於生物進化的理論學說,先後提出了情緒的進化理論。他們認為情緒主要是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天生反應,情緒的核心起源與腦的皮層下結構,例如下丘腦和邊緣係統等。1984年等分別在聽覺和視覺皮層切除的動物中,誘導出了聽覺和視覺恐懼條件反射,這個實驗有力地支持情緒產生與皮層下結構的說法。這一理論主張,情緒主要是對外界刺激的自動的發生在意識下的天生的本能反應,它主要由腦的古老皮層和皮層下結構決定。而對情緒的意識上水平的感受或對情緒的標識(如何刺激和反應代表著恐懼等)可能發生在較高級的皮層,也認為學習和高級認知加工在情緒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情緒的進化理論還假設通過進化機體隻產生少數幾種基本情緒。那些複雜的情緒可能是由不同的基本情緒之間的組合而產生。

四、情緒的分類和基本情緒

人類的情緒千變萬化,多種多樣。盡管和等懷疑基本情緒的存在,但多數情緒的研究者仍然認為隻有少數情緒是基本的。研究表明,基本情緒具有特征性的麵部表情,各自不同的自主神經反應模式,以及特異性中樞神經係統的活動模式。

認為人類可以有11種基本情緒,它們是興趣、驚奇、痛苦、厭惡、愉快、憤怒、恐懼,悲傷、害羞和自責感等。

第二節情緒的周圍神經生理機製

一、情緒與自主神經係統

在情緒的定義中,機體周圍器官對事件的一係列自動的反應是情緒產生的重要成分。在情緒活動過程中,總伴隨著一係列的生理變化。這些生理變化主要通過自主神經係統的活動來實現。自主神經係統包括交感神經係統和副交感神經係統,一般而言,交感神經係統引起興奮活動,副交感神經係統引起抑製活動。

在情緒活動時,交感神經係統開始活動,這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血管係統會發生一係列變化,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機體處於喚醒狀態。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氧,呼吸會加快,肝髒也會輸出更多的糖進入血液。為了把血液送給大腦和骨骼肌肉,消化係統的供給減緩,瞳孔放大,唾液的分泌活動受到抑製。這一切都說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為人們的激情提供了生理的燃料。在情緒活動後,副交感神經係統恢複活動,使身體狀況恢複到情緒發動前的平靜狀態。心率平緩、血壓降低、瞳孔收縮、呼吸減緩、唾液再次分泌、消化係統恢複正常功能、能量供給也處於正常水平。血管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降低,情緒的強度也隨之逐漸下降。

在緊急情況下,身體需要對內、外環境的突然變化(如搏鬥、競賽和大量出血等)迅速做出反應。此時,下丘腦和交感神經係統興奮,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出汗,瞳孔散大,體溫升高和血糖增加。例如,貓對產生反應時常常出現下列現象: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腸胃運動抑製、腳掌出汗、瞳孔散大、呼吸加深加快。

人在發怒的情況下也可出現類似的反應。在緊張狀態下,人的循環係統功能明顯改變。健康成年人在進行緊張心算時血壓會高出平時,心率也會有所提高。自主神經功能的情緒反應,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表現為副交感神經係統功能相對亢進的現象。例如,食物性嗅覺刺激引起動物“愉快”的情緒反應時,常引起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胃腸運動的加強;動物發生性興奮時則生殖器官充血,這些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的表現。

在人類,焦急不安的情緒會引起排便次數的增加乃至小便失禁;憂慮可以導致消化液分泌量的增多;悲傷則流淚;有的人受驚嚇時心率減慢。這些都說明,情緒狀態也會引起副交感神經係統活動的加強。總的看來,情緒的自主神經反應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對立統一狀態的改變:有時表現為交感神經功能占優勢,有時則表現為副交感神經功能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