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非視覺感覺係統(二)(2 / 3)

(二)溫度覺

人的皮膚上有專門的“熱點”和“冷點”,刺激這些點能引起熱的感覺和冷感覺,熱的感覺和冷的感覺合稱溫度覺。與之相適應,在這些部位存在有熱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別感受加在皮膚上的熱刺激和冷刺激。冷感受器在皮膚溫度低於30度時開始引起衝動發放,熱感受器在超過30%時開始發放衝動一般皮膚表麵冷點約多4~10倍;冷點下方主要分布有遊離神經末梢,由類纖維傳導傳入衝動;熱感受器可能主要也是遊離神經末梢,傳導纖維以類為主。

(三)實體覺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各種自然刺激,都是複合刺激,如當用手拿蘋果時,就會感受到蘋果的大小、形狀和質地,即同時興奮了多種類型感受器,引起的是複合觸覺,又稱實體覺。實體覺是軀體知覺外不同的機械感受器編碼皮膚表層的觸覺刺激和深層的壓覺刺激外,還有手部和指尖位置和運動信息,更需要各級感覺中樞,度其頂葉皮層對各種信息進行整合,並結合以往的經驗做出判斷。

來自頭麵部的軀體感覺信息通過腦神經傳入中樞神經係統,頭麵部以下的軀體感覺經31對脊神經傳入中樞,經過丘腦最後投射到頂葉的感覺皮層(中央後回)。從感受器到中樞的傳遞過程中,各種不同的軀體感覺保持相對獨立的傳導路徑。感覺皮層接受對側身體的感覺信息傳入。當皮層損傷後,僅出現知覺障礙,而軀體感覺不受影響。

三、痛覺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由傷害性刺激引起的感覺。

(一)痛覺的意義

1.疼痛是人體組織損傷的一種信號疼痛是一種警戒信號,表示機體已經發生或即將遭受損傷,就生物學意義來說,可能有保護機體免受進一步損傷的功能。那些先天無痛覺的人,由於不能在有害刺激早期得到警告信號而招致頻繁的傷害,有些人會咬傷舌尖、燙傷口腔、凍傷雙腳等。痛覺正常的人,一旦有輕微不適,不用考慮就會很快地調整體位,而痛覺缺如者,由於不能及時察覺不舒服,常常因坐得或站得太久而傷及骨頭或肌腱。

曾有一位無痛覺的婦女,用手去端燒紅的蒸鍋,盡管她的丈夫嚇得尖叫,而她卻平靜地將蒸鍋放在硬紙板的桌子上,直到桌子冒出火焰,她才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因此可見,痛覺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機製。另一方麵,劇烈的疼痛也能危及生命,疼痛如果長期持續不斷,對機體將是一種折磨,會嚴重影響學習、工作、飲食和睡眠,大大降低生活質量,這時疼痛就沒有積極意義,需要采取措施對它進行治療。

2.信息交往的意義這種心理學意義超出了疼痛存在本身,它成為人們交往的一種信息。疼痛可以是表示恐懼的信息,也可以是求助的一種信號。疼痛可能成為焦慮、抑鬱症的突出症狀,並無任何組織損害的證據,不了解疼痛的這種心理意義,隻把疼痛看成與組織損傷有關,就不能理解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種疼痛,甚至會造成診治的錯誤。

(二)痛感覺和痛反應

從痛覺的生理過程來看,它包括兩個成分:感受成分和反應成分,即痛感覺和痛反應。

1.痛感覺是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某一個部位而產生的一種意識活動,產生的部位在大腦皮層,是一種厭惡的特殊感覺。疼痛的感覺用語言表達。疼痛的程度可以測定,以引起疼痛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作為痛,以能耐受最大的刺激強度作為耐痛。

2.痛覺和其他感覺一樣,是機體的一種基本感覺,但它還具有不同於其他感覺的特殊屬性。①痛感覺不是單一的感覺,它的產生總是伴有其他一種或多種感覺,如刺痛、撕痛、脹痛和絞痛等,組成了一種複合的感覺。②痛感覺有經驗的屬性,同樣一種傷害性刺激對不同的人體,可以產生在程度上,甚至在性質上差別很大的痛感覺,這是由於個人生活經驗不同所造成的。③痛感覺還伴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構成相當複雜的心理活動,如害怕、焦慮、恐怖、厭惡等。此外,同樣的傷害性刺激在不同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下感受也很不同。

3.痛反應傷害性刺激作為一種應激源作用於機體,除在意識領域內產生痛感覺外,還會出現生理、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所有這些變化統稱為痛反應。它是一種應激反應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方麵:①軀體-運動性反應:包括疼痛時經常出現的軀體屈曲反射、握拳、叫喊、掙紮、逃脫等,以及疼痛局部的肌肉反射性痙攣等。②植物-內髒性反應:包括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時出現的交感-腎上腺髓質係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功能增強的一係列反應,如循環係統的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多、血壓升高、外周血管收縮。呼吸係統的呼吸頻率加快、肺泡通氣量增加。瞳孔散大、汗腺分泌增多、血糖增高、血中腎上腺及腎上腺皮質激素也都升高。③神經-精神性反應:傷害性信息傳人各級中樞經過加工整合後,會引起神經係統的不同變化,如腦電圖的改變以及單個神經元電活動的變化。還包括疼痛時出現的痛苦、不安、焦慮等的心理活動。

(三)痛覺的分類

根據研究、診斷和治療的不同需要,對痛覺有不同的分類。按病因分類,可將疼痛分為:病理性疼痛、神經性疼痛、創傷性疼痛、心理性疼痛等;按疼痛性質可分為銳痛和鈍痛;按疼痛發生部位又可分為:外周性痛和中樞性痛、淺表痛和深部痛、軀體痛和內髒痛。

我們從實驗研究和臨床密切結合的角度以及根據發生機製的不同,將疼痛分為急性痛和慢性痛。必須指出的是,這兩者在發生原因和發展機製等方麵有許多共同之處,密切相關,並不是截然分開的。20世紀60~70年代以前,主要從生理學角度把疼痛作為像觸覺、視覺和溫度覺一樣的一種基本感覺進行研究。近30~40年來逐漸把疼痛的研究與臨床結合起來,從病理生理學的角度把疼痛作為患者的一種病理表現進行研究。

1.急性疼痛是各種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而產生的即時疼痛,在傷害性刺激停止後,疼痛也就隨之消失了。它們主要通過興奮傷害性感受器產生,又稱為傷害感受性疼痛。急性疼痛是一種警戒信號,能反射性地引起防禦反應,排除傷害性刺激的繼續作用,以保護機體。它一般不引起明顯的組織損傷,是機體的一種基本感覺,也被稱為生理性疼痛。

2.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總是伴有明顯的組織損傷、炎症或神經係統的病變,有時也可以是急性疼痛的繼續和發展,這時傷害性刺激早已停止作用,疼痛卻持續存在。由於這種疼痛都發生在病理條件下,所以又稱病理性疼痛。這種疼痛已經失去警戒意義,對機體沒有任何保護作用,相反會造成負麵影響。

(四)痛覺的神經機製

1.致痛物質任何形式的傷害性刺激作用於局部組織時,都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組織損傷,從損傷的組織中釋放出來的一些化學物質有致痛作用,稱為致痛物質。常見的有緩激肽、組胺等。這些物質的細胞來源不完全相同,但都能激活傷害性感受器,或使其值降低而敏感化。致痛物質不僅參與疼痛的發生,也參與疼痛的發展導致痛覺過敏。

2傷害性感受器對機體組織產生損傷的刺激,稱為傷害性刺激對這種傷害性刺激產生反應的感受器,稱為傷害性感受器。有些傷害性刺激直接作用於這種感受器,也有些傷害性刺激是通過損傷組織釋放的致痛物質而間接作用於感受器。根據刺激性質的不同,一般將傷害性感受器分成3類:①機械傷害性感受器②機械溫度傷害性感受器;③多型傷害性感受器這類感受器多種不同的傷害性刺激均能起反應,包括機械的、熱的和化學的。傷害性感受器是遊離神經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