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體內的信息交流:突觸與激素(二)(3 / 3)

神經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經激素),具有內分泌細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神經細胞的功能。腺垂體是體內最重要的內分泌腺,由下丘腦不同的腺細胞分泌的釋放激素(因子)或釋放抑製激素(因子)可控製腺垂體6種激素的釋放,這6種激素分別是:生長素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黑(素細胞)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與黃體生成素和催乳素。

神經係統由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係統組成。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係統是指與腦和脊髓相連的神經,即腦神經和脊神經。根據其分布對象的不同,周圍神經又分為軀體神經和內髒神經,軀體神經分布於體表、骨關節和骨骼肌。內髒神經分布到心肌、平滑肌和腺體。在周圍神經中感覺神經又稱為傳入神經,運動神經又稱為傳出神經。內髒運動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一、周圍神經係統

內髒神經是指分布於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的神經。它們在大腦皮層、下丘腦、延髓、脊髓等中樞神經的調節下,支配內髒器官的活動。內髒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或進行比較強烈的運動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勢,它使機體產生心跳加快加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支氣管的平滑肌舒張、血糖升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縮等生理反應,為機體的消耗提供能量。當機體處於安靜時,則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占優勢,它使機體出現消化係統的分泌、運動和吸收加強,合成代謝增強等生理反應,以便增加機體的物質能量儲備。內髒神經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律的、不隨意的,所以又稱為自主神經係統。

二、中樞神經係統

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脊髓和腦,腦包括大腦、間腦、腦幹和小腦。腦幹自上而下又分為中腦、腦橋和延髓。年輕男性的腦平均約重1380克,年輕女性則為1280克。脊髓位於椎管內。

(一)脊髓

脊髓位於椎管內,是中樞神經係統的低級部位,上端接延髓,下端止於終絲,形態上呈長柱狀。與腦相比是分化較少,功能較低級的部分,保留著明顯的節段性。內部中央有一條很細的中央管,圍繞中央管周圍是灰質,在灰質的外麵由白質組成。脊髓與31對脊神經相連,後者分布到軀幹和四肢。脊髓是周圍神經係統和腦之間上、下行傳導路徑的中繼站和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中樞。

(二)腦幹

腦幹是間腦與脊髓之間較小的部分,由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背側鄰接小腦,兩者間隔以第四腦室。中腦位於間腦、腦橋和小腦之間。背側稱為四疊體,是視、聽運動的反射中樞。腹側稱為大腦腳,是大腦與其他腦區之間纖維聯係集中通過的區域。腦橋是小腦腹麵特有的構造。連接小腦兩半球,裏麵有大量的縱向、橫向的神經纖維束與各腦區相連。延髓在腦幹最下端,與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或脈搏、吞咽、胃腸運動、排泄等有關,被稱為生命中樞。在腦幹中央有許多分散的神經細胞縱橫交錯呈現網狀,被稱為網狀結構,對維持大腦皮層的興奮、使人處於清醒狀態和調節內分泌功能有重要意義。另外在腦幹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如中腦的黑質、紅核、腦橋的斜方體和延髓的下橄欖核等。

(三)小腦

小腦在大腦的後下方,位於腦幹的背側,占據煩後窩。上麵借小腦幕與大腦半球枕葉相鄰。外形分為中間狹窄的小腦劃和兩側寬大的小腦半球。小腦表麵由許多的溝裂,將小腦分為絨球小結葉、小腦前葉和小腦後葉。小腦的表麵覆蓋小腦皮層、深麵是髓質和小腦神經核。小腦與大腦皮層、皮層下神經核團、脊髓有廣泛聯係,主要功能是維持身體的平衡,肌肉張力和對身體運動起協調作用。

(四)間腦

間腦位於大腦半球下部,包括背側丘腦、下丘腦、上丘腦、後丘腦和底丘腦。間腦和端腦都是前腦發育而來,在人類由於大腦皮層的高度擴展,間腦被擠至大腦半球的內下方並大部分被覆蓋,間腦被中間縱行的腔隙(第三腦室)分隔為兩半。內側麵為第三腦室壁,外側麵與端腦相連,第三腦室借室間孔上通側腦室,下借中腦導水管通第四腦室。間腦主要包含背側丘腦和下丘腦兩部分。背側丘腦是皮層下的感覺中樞或各種感覺的驛站,由不同的功能核團所組成。除嗅覺外,其他感覺都在背側丘腦中轉換後再發出纖維到大腦。下丘腦形成第三腦室的下側壁,包含許多細胞群和神經通路,它是自主神經係統和內分泌功能的調節中心。調節內髒的活動和體內物質代謝,是自主神經較高級的中樞,和情緒反應有密切的關係。

(五)端腦

由左、右大腦半球組成。兩半球借胼胝體相聯係,胼胝體由大量神經纖維組成。半球表麵覆蓋薄層灰質稱大腦皮層,皮層深麵是大腦髓質,半球基底麵有基底神經節和大腦內的腔隙一一側腦室。半球表麵的隆起稱為腦回,凹陷稱為腦溝或裂。每個半球分為背外側麵、內側麵和底麵,外側麵由外側裂和中央溝將其分為額葉、顳葉、頂葉和枕葉。內側麵的上方是上述各葉的延伸,在這些葉的下方是邊緣。

(六)腦室係統與腦脊液循環

腦室是腦內的腔隙,其中充滿腦脊液。腦室包括:①側腦室,位於大腦半球內,左、右各一。側腦室可分為中央部、前角、後角和下角四部分;②第三腦室位於間腦內;③中腦水管位於中腦;④第四腦室位於延髓、腦橋背麵和小腦之間。各腦室互相通連。側腦室以室間孔與第三腦室相通,第四腦室有3個孔(正中孔與兩旁的外側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

腦脊液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於蛛網膜下腔、腦室和脊髓中央管內,形成腦的水墊起保護作用,以免震動時腦組織與顱骨直接接觸。腦脊液相當於腦與脊髓的組織液與淋巴液,有營養腦和脊髓的作用,並運走代謝產物。正常腦脊液具有一定的壓力,對維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

腦脊液中的化學物質還能起緩衝作用,一般認為腦脊液主要自側腦室和第三、四腦室脈絡叢產生。由側腦室產生的腦

脊液,經左、右室間孔流人第三腦室,再向下流入中腦水管和第四腦室,然後經過第四腦室的3個孔流人蛛網膜下腔,再由蛛網膜顆粒彙人硬腦膜靜脈竇,最後經頸內靜脈返回心髒。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使上述腦脊液循環途徑受阻時,將引起腦室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