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逼學武的文科生(1 / 2)

天色晴朗,陽光普照,綠皮的列車轟隆隆的奔馳在原野上。

顧鈞坐在靠窗的位置,托腮看著窗外的景色,他的心情可不像天氣這麼美好。

摸了摸別在腰上的劍,此劍其貌不揚,古樸而老土,有誰會想到這是舉世名劍鈞天劍呢,顧鈞苦笑,想起了父親臨走前的話:“均兒,爸爸知道這對你未免太沉重,可爸爸實在是保不住這把劍了,現在我將這把劍傳與你,希望你勿忘我顧家尚武之精神,我們顧家的傳承,全係在你身上了。”

老父悲戚,羞憤的神情如在眼前,顧鈞隻覺得頭開始疼了起來。

顧鈞是一名即將步入高三的學生,這趟的目的是轉學到沿海大城市,lh市,學校是名校臨海中學。清貧的顧家沒有能力負擔臨海中學這樣的名校的費用,全都靠父親的一位老戰友資助。

而如此大費周折讓顧鈞轉學臨海中學,隻有一個目的,為一年後的“大入闈”門派考核做準備。

東華國的學生在初入高三時將會麵臨分科的選擇,分為兩科,文科與武科。學文則可參與高校聯考,考入大學名校鑽研經世科學,學武則麵臨“大入闈”考核,通過則可進入武林中的名門高派進一步修煉。

顧鈞原本誌不在武功,一心一意想要學好文化科學,考入一所重點大學。這一點顧鈞的母親大力支持,即使是極力希望顧鈞學武的父親多次反對無效後也不得不同意。

若按計劃走下去,顧鈞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考上玉京大學,出人頭地。然而事與願違,顧家近期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且是兄弟鬩牆的家門醜事。

與顧鈞喜文厭武的情況不同,顧家是一個武學世家,顧鈞的爺爺顧維城是上上一代武林的名宿,享有泰鬥地位,父親顧承宗天賦非凡,早年參軍,是軍界看好的一代新星。叔叔顧承武雖不善武功,然而在商界經營的風生水起,從南武林到北武林,提起顧家,所有人都要豎起大拇指。

然而福兮禍所伏,顧承宗在軍隊順風順水,誰也沒料到他竟然與人私鬥,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的氣海居然被破,一身武功化為烏有,還落下的嚴重的內傷。顧維城聽聞這件消息,又驚又怒,一氣之下嗚呼而去。

顧承宗對私鬥之事絕口不提,人們隻道是他不知天高地厚,惹了什麼隱士高人。說起來顧鈞厭武,與這件事也有很大的關係,覺得武功隻會讓人狂妄,托大尋事,徒徒傷害周圍親人罷了。

總之,走了地位超然的老頭子,顧承宗又成了一個廢人,軍隊當即以違紀的理由將顧承宗一腳踢開。顧承宗離開軍隊,回到老家秀水市尋了了小差事勉強養活家人。

而顧承武,雖然失了靠山,可他並不靠武功吃飯,憑著以往經營的人脈關係,倒也緩過氣來,比孤零一人的顧承宗要好過不少。

然而顧家的敗落不可避免,對罪魁禍首顧承宗,顧承武怨恨的同時也越發的瞧不起他,對他的狀況不聞不問。顧鈞家為了維係顧承宗的傷勢,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購買良藥,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好在顧鈞從小懂事,從來不問家裏要錢,學習也刻苦,一家子總還有些盼頭。

可是最近海東大派閣山派的長老林真在一次演武論道的采訪中偶然提及對顧家至寶鈞天劍欽慕已久。顧承武便動起了歪心思,逼上顧承宗家門要他交出鈞天劍以供他獻給林真做討好上進之用。

鈞天劍,是顧家代代相傳的至寶,曆經千年的風霜,乃舉世名劍,更是身份的象征。顧維城在顧承宗參軍之時,將此劍傳與顧承宗。

如此家寶,顧承宗自然不肯交與顧承武,然而他一身武功盡廢,麵對咄咄逼人地顧承武無力保全,隻得拖了個一年之限,而顧鈞,要做的就是在這一年中努力修煉,通過“大入闈”考入山門大派,斷了顧承武的心思。

對此,顧鈞雖不情願,可也知道鈞天劍是顧家傳世之寶,若任由顧承武胡來,顧家失了立家之本不說,更無顏麵對列祖列宗,雖然他從未接觸武學,也隻能咬咬牙決定為了顧家,棄文從武!

顧承宗當下大喜,不過要在一年的時間內通過“大入闈”,秀水這個小地方是鍛煉不出來的。顧承宗當即聯係了過去在軍隊裏的好戰友,托他安排顧鈞轉到師資力量雄厚的臨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