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吉思汗:養精蓄銳,亂中求勝(1 / 1)

一、成吉思汗:養精蓄銳,亂中求勝

身處亂世之中,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除了保全性命,別有他求。而有的人偏偏把生死置之度外,哪裏危險就往哪裏,想要趁別國虛弱之時,趁機占領其領土,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成吉思汗就是其中之一。他驍勇善戰,審時度勢,麵對敵人毫不畏懼,在關鍵時刻予以敵人致命一擊,不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還創建了自己的帝國。他的英勇與智慧,謀略與膽識在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隻斤·鐵木真。這個叫鐵木真的蒙古族少年,出生在一個紛亂的年代。當時,在蒙古高原一帶生活的遊牧部落林立,部落和部落之間並不太平。鐵木真所在的蒙古族部落首領被金國殺害。後來,他們幾代人都為推翻金國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族人的影響下,鐵木真自小就仇恨金國,並把推翻金國當作自己的目標。9歲時,鐵木真父親也速該也被害死。他因此受到族人的排擠,從部落首領兒子的境地一下子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境地。在這樣的背景下,鐵木真被訓練成了一頭小獅子。他很早就認識到,要想成為王者,就必須才識淵博,並且要熟讀兵法,善於謀略。於是,他把仇恨放在心裏,韜光養晦,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熟讀兵法謀略方麵的書籍,並且幾經沙場,為的就是讓自己獲取足夠多的經驗,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伺機而動擊敗敵人。

鐵木真一直養精蓄銳,直到18歲時,他的妻子被仇敵搶去。鐵木真認為,時機終於到來了。他師出有名,迅速打響戰爭,並很快取得了勝利。隨後,鐵木真成為了蒙古乞顏部的首領。開始發光的金子引來旁人的注目,更引來各個部落的忌憚。各部落聯合起來想要消滅鐵木真,結果卻為鐵木真提供機會,被其一一消滅。鐵木真先後征服了塔塔兒部、泰赤兀部、乃蠻部、克烈部等部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統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但是,成吉思汗並未停下他的腳步,他的野心還沒有得到滿足,因為消滅金國才是他真正的目的。金國是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強大的北方政權。鐵木真深知,要擊垮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憑借自己現在的實力遠遠不夠,必須通過強有力的聯合才有可能取得勝利。於是,鐵木真一麵勤加練兵,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一麵與金國保持友好往來。早在1196年,金國出兵討伐塔塔兒部的時候,鐵木真就通過與克烈部王汗聯合阻擊塔塔兒部的殘留勢力。鐵木真及時伸出援手的舉動無疑讓金國的統治者大為高興。金國封鐵木真為“劄兀忽裏”,這在金朝是一個不錯的官位。可見,鐵木真已成功取得金國的信任,讓金國對其暫時放鬆了警惕。

建立大蒙古國後,成吉思汗雖有心伐金,卻未敢輕舉妄動,直到完顏永濟成為金國的統治者。成吉思汗認為完顏永濟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金國在他的統治下注定會走向沒落。1208年,成吉思汗與金國絕交,正式開始了他的宏圖大業。

成吉思汗運籌帷幄,用了幾年的時間做好準備。他先是破壞西夏政權與金國同盟,又掃除境外殘餘的地方勢力,再占領陰山以北地區,將其作為自己伐金的基地,還策反金國內部將領,為己所用,又故意散布謠言混淆金國朝廷的視聽,使金國對其放鬆警惕。結束了這一係列的戰略部署,成吉思汗開始對金國發動攻擊。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10萬精兵攻打金國的45萬大軍,並且大獲全勝。這場戰役被稱為“野狐嶺之戰”,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蒙金交戰雙方政權的命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後中國曆史的走勢與格局。”在這場戰爭中,金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野狐嶺之戰可以說是敲響了金國滅亡的喪鍾。從此之後,成吉思汗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伐金之路。

不幸的是,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在伐金的途中,享年66歲。《元史》中記載,這位偉大的軍事家臨終前還不忘囑咐部下聯合南宋一起滅金。他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裏赴援,人馬疲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他的兒子繼承他的囑托,繼續攻打金國。1234年,金國在蒙軍和宋軍的強攻下破城,金國滅亡。

成吉思汗,從一個部落的首領的兒子成為大蒙古帝國的統治者,並用他的一生實現滅金的理想。這位王者傳奇的一生似乎在向我們昭示,一個看似天方夜譚的目標,在審時度勢和運籌帷幄之下,也可以是手到擒來。王者的成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