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按著人類的意願有計劃地改造生物已成為可能,從而世界上日益嚴重的人口、環境、糧食、資源、健康等與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諸多重大社會問題也必將隨著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進步而得到完美的解決。”媽媽用一句話就簡單地回答了我們關於孟德爾成果應用價值的問題。
“阿姨,您能給我們詳細地講講遺傳學在時空穿梭技術上的應用嗎?”艾思對媽媽過於概括的回答感到很不滿意。
“好啊。”媽媽接著講到:“《西遊記》裏孫悟空用自己的汗毛變成無數個小孫悟空的離奇故事,表達了人類對複製自身的幻想。從理論上來講,人類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利用計算機將一個生命體的全部遺傳信息以數據的形式長久地存儲起來,並在未來的某一天將這些數據再轉換成具體的一個細胞、組織或器官,進而通過組裝、整合這些‘零部件’使生命體得以重現,從而實現複製自我和長生不老的夢想。
這就好比我們常見的數字電視,首先我們要將各種聲、光、電信號轉換成數據,然後再通過傳輸設備發送出去。而我們的電視機就是接受設備。電視機在接收到這些數據後,首先要將這些數據再轉換成相應的聲、光、電信號,這些數據才能成為人們能夠理解欣賞的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目前,對於生命體在時空中的瞬間轉移就用到了這種技術。前麵我們提到,對於物體的時空轉移,主要是通過微粒子的瞬間轉移技術來實現的。而在微粒子轉移的同時,還要發送描述物體結構形態的數據,以使物體恢複原狀。對於生命體而言,這些數據就是遺傳信息。
打個比方說吧,如果把你們班看作一個整體,在進行時空轉移的時候,每個同學可能就是一個微粒子,也就是進行時空轉移的基本單位。假設思友的位置是第三排左數第四個,你是思友的右側同桌。描述這些相對位置的信息就是數據。”
“很多年後,如果利用我的遺傳信息合成一個‘新我’,‘她’是不是也會像我一樣喜歡研究生物呢?”艾思問。
“不會吧?”對於艾思的想法,我感到很離奇。因為我所知道的克隆技術隻是兩個個體在形體上的相似,怎麼會把人的思想也克隆了呢?
“是的。剛才我已經說過,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將生命體的全部遺傳信息以數據的形式保存起來。這些信息就包括你的人生經曆在大腦中的印刻,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記憶,以及你的思維模式。這也是這種新技術和傳統的克隆技術最根本的區別。”
超級鏈接: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動物克隆的思想,1997年英國羅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這裏的克隆是指利用生物技術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的遺傳信息的新生物體。在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克隆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一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
“克隆隻是保留了生命體的基本遺傳信息,而不是全部的信息。而且這一技術還需要經過母體的孕育和個體自身的生長發育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遺傳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已經改變的環境的影響,因而通過克隆技術獲得的新個體不是原來生命體的絕對複製品。對於人類而言,克隆體不能獲得原個體的思想、性格,而且與原個體存在年齡上的差距,隻是在外形上二者極為相像。當然,從倫理上來講,是不允許克隆人的。這個你們也了解的,我就不多說了。”
夜色漸濃。方伯伯已經回去休息了。
“我們也回家吧。小胡子同誌負責護送艾思同學。”沒想到爸爸也叫胡子叔叔“小胡子”呀,還一本正經地加上個“同誌”,真搞笑。
“高叔叔,您就讓胡子叔叔帶我坐一下飛船吧。不然,我會整天是個心事,會影響我學習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