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粲的典簽莫嗣祖知道袁粲的密謀,袁粲被殺後,蕭道成問莫嗣祖:“袁粲謀反,你為什麼不報告?”莫嗣祖回答說:“事主不能有二心,我先前是人家的下屬,雖然一死,也不敢泄露主子的秘密。”王蘊嬖幸的張承伯曾藏匿逃亡的王蘊,蕭道成都赦免他們的罪過,並加以任用。不過,對於曾兩次背叛自己的黃回,蕭道成在平息沈攸之叛亂後不久,即將其誅殺。在用人上,蕭道成可謂心機深沉。

至此,已沒有勢力可以對蕭道成形成威脅。蕭道成經曆了廢立之際的雲譎波詭,威權日重。逼迫傀儡皇帝劉準禪位,已是順理成章的了。

四、改製易俗

從宋末輔政到建齊開國,蕭道成進行了一係列的製度性改良。宋大明、泰始年間,奢侈的風氣愈演愈烈,民間受其影響,漸成風俗。元徽、昇明年間,蕭道成輔政,深感奢侈風氣對國計民生影響很大,撤除了一些庸雜的機構,又曾上表,要求禁止民間奢華浪費的事物,如:不得以金銀為箔,鞍馬乘用之具不得鑲嵌金銀,不得織成繡裙,不得穿著錦緞鞋子行走於道路之上,不得用紅色做幡蓋與衣服,不得剪彩帛做成雜花,不得用綾作雜服飾,不得用金銀做成花獸,不得隨意鑄金銅為佛像,等等,共十七條。這些禁令主要針對民間,防止民間攀附皇親國戚,使奢侈之風能有所抑製。對於中宮及諸王的服飾器用,還是依照舊例,不加抑製。這樣的禁令不觸及源頭,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社會的侈靡風氣。需要理解的是,蕭道成當時正密謀由輔政而過渡到接受禪讓,自然暫時不會去全麵觸動劉宋皇室的利益,以免激起眾怒,妨礙他的政治運作。

建元元年(479)四月,蕭道成即帝位,按曆朝慣例,大赦天下。規定鮮寡孤獨不能養活自己的,每人賜給穀五斛;民間所欠官府租賦債務,不再催收;凡是觸犯鄉論清議、貪贓受賄奸淫盜竊者,一律免除原罪,注銷案底,令其重新做人;前朝失去官爵的,依舊恢複;負罪流徙在外者,令返回原籍,等等。如果說這些措施不過是曆來改朝換代爭取人心的套數,有些措施則體現了蕭道成一貫的思想。比如:下詔禁斷四方來上慶賀之禮。規定二宮和諸王,一概不得營立屯邸,封掠山湖。營立屯邸,封掠山湖,是東晉、劉宋權貴的普遍行為,皇親及大族往往利用權勢,割占山水名勝之地,營建屯邸,修造別業,有的大的別業連綿山海,占地甚廣,對民間土地造成侵奪,對官府管理形成阻礙,朝廷的府藏收入也逐漸減少。蕭道成此舉,確是洞見了晉宋的嚴重弊端。可惜蕭道成在位時間不過三年,所製定的國策,未能得到很好貫徹。

魏晉以來,朝廷往往設置數千名候官,用以伺察中央和地方的隱情。這些候官往往接受犯重罪者的賄賂,不上列其罪惡;對於犯輕罪者則吹毛求疵。蕭道成深知廣設候官,不利於社會安定,下詔罷除候官,另外選擇謹慎正直者數百人,派他們巡防大街小巷,隻是擒獲喧鬧鬥毆者而已,百姓由此而得安居樂業。

厲行節儉,反對侈靡,是蕭道成的一貫主張,並身體力行。上述舉措正與蕭道成的主張相合。當上皇帝後,他有意推行簡樸的風氣,衣食住行注意反對奢華與浪費,以移風易俗。他身為皇帝,不穿做工精細的服裝。一次,發現主衣中有玉介導,認為這是助長奢侈的源頭,命令左右將其打碎。凡是日常用品形製怪異奢華者,一律命令循例毀棄。後宮的器物與門欄房檻,凡是用銅包邊或裝飾的,一律改為用鐵。規定內殿的帷帳用黃紗帳,不得用絲緞等。出行的車輦上的華蓋,本來用金華爪,改用鐵回釘。他對濫用金銀非常反感,有意扭轉重金的傳統,常常說:“假如我君臨天下滿十年,應當使黃金與土同價。”這一方麵,也反映了蕭道成有著強本固末、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雄心壯誌。

在厲行節儉的同時,蕭道成比較注意關注民生。建元元年(479)六月,鑒於宋末連年戰爭,加上災荒和疾疫,民間有不少枯骨露於原野,或者棺木毀壞不得掩埋,蕭道成下詔,命令有司迅速埋藏枯骨毀櫬,可以分辨姓名籍貫的,立即運送回原籍掩埋。京城門外三十五裏內,派遣外監典事四人負責辦理,其餘地區,頒詔下達各州郡辦理。這年秋,二吳、義興(今江蘇宜興區)三郡遭遇水災,蕭道成下詔,減去三郡當年的田租。次年,由於沿淮邊民常遭北魏大軍侵擾,生產與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蕭道成派出大使,巡查沿淮邊地,撫慰特別貧困和親人遇難者。又規定,二吳、義興加上丹陽郡(今江蘇南京周邊地區),凡遭水災特別嚴重的縣,所欠齊建國以前的租調等,由相關官府補足的除外,不能補足的概加免除。建元三年(481)六月,大赦天下,民間逋逃的租稅和舊債,酌情減除。

蕭道成重視讀書,以史為鑒,命令東觀學士編撰《史林》三十篇,性質如同魏文帝曹丕命令大臣編撰的《皇覽》。又重視言路的拓寬,於建元三年正月下詔,命令王公卿士推薦讜言直諫之士。建元四年(482)正月下詔,設立國學,以張緒為祭酒,置學生一百五十人,取王公以下子孫年齡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者就讀。

積極采納群臣建議,改變舊製風俗,是蕭道成為政的一大特點。即位伊始,蕭道成命群臣各言政治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劉善明說:“請求除去劉宋朝大明、泰始以來的諸多苛政細製,崇尚為政的簡便易行。”又說:“交州距京師道路艱險遙遠,劉宋末年為政苛刻,於是導致民眾懷怨叛亂,現在應該用恩德懷柔人民。而且那個地方的物產,隻有珠寶,實在不是聖朝所急需的。對交州的討伐事宜,我認為應該停止。”給事黃門郎崔祖思進言:“人不學習,就不懂得什麼叫作道,悖逆禍亂也就由此而生。現在應該開設文、武兩類學校,使人們能夠得到較係統的學習,特別優秀者,給予重要的工作,這也是設置國學的道理。”崔祖思又進言道:“現在皇帝您雖然親身履行節儉,但是群下還是安於奢侈華靡。應該褒獎引進官員中節儉清明者,貶退那些驕奢荒淫者,那麼,風俗就可以改變了。”對這些意見,蕭道成都有所采納。

劉宋元嘉時期,凡事都責成郡縣完成。到宋孝武帝劉駿時期,對地方的征求刻不容緩,郡縣輸送稍有遲緩,就從中央台城派人去催促。從此,朝廷派出的使者所到之處,作威作福,營私舞弊,收納賄賂,地方官員和民間都不堪其擾。會稽太守蕭子良上表極陳其弊害,主張:“中央台城有需求,應該下發詔書敕令,明確規定備辦的內容、數量和時間,那麼,地方官吏都會竭盡全力去辦理;如果有拖延,也好依法追究責任。現在台城派出的使者前後絡繹,使者雖多,本當各辦其當辦之事,結果卻是造成地方的憤怒和混亂,應該停止所有台使的派遣。”對這類建議,蕭道成也有所采納。

對於自己的想法,群臣提出不同意見,蕭道成亦能擇善而從。即位之初,鑒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城中居民成分混雜,多有奸盜之事發生,打算設立符伍製度(即居民按什伍編製並持符信以出人),以便百姓互相監督。右仆射王儉勸諫道:“京城這種地方,本來就是四方輻輳,一定要百姓拿著符信出人,就事而論,太過煩雜,於理而論,不便推廣。東晉名相謝安曾經說過,不這樣,憑什麼叫京師呢?”蕭道成認為王儉說得有理有據,打消了自己的念頭。

改良兵役製度,是蕭道成即位後改製易俗的重要舉措。魏晉的集兵方式,主要是世兵製,即設立軍戶,軍戶人家父死子繼、兄終弟代,世代為兵。但東晉已出現世兵製的衰落現象,到南朝更加嚴重。於是,國家兵源寄托於招募,對內對外的戰爭逐漸依賴募兵為主力,南朝的募兵製呈現日愈興盛的趨勢。劉宋時期,宿衛殿省的中央宿衛軍是台軍,直接保衛皇帝與宮廷。宋初台軍基本由劉裕所領北府精銳轉化而來,而北府兵本出招募,以後台軍的補充主要也靠招募,所以當時稱台軍募兵為“台坊訪募”,因為台軍以坊為單位向民間募兵。

南朝宋時,募兵的私兵化傾向已現端倪。比如蔡興宗曾對大將沈慶之說:“您的門徒義附,都是三吳地區的勇士;您宅內的僮仆,人數達數百。”所謂“門徒義附”與“宅內僮仆”兩相區別,說明“門徒義附”為沈慶之麾下的精兵。元嘉二十七年(450),沈慶之與王玄謨統兵北伐,所募之兵多出於三吳地區,他們久隨一將,逐漸演化為私兵。蕭道成曾以中領軍職掌握台坊募兵,最後以都督中外諸軍事職控製全國軍隊,深知長期掌兵與募兵私兵化的關係,了解募兵私兵化的嚴重性。

即位伊始,蕭道成的親信李安民任中領軍,鑒於將帥們各募部曲,屯聚京師,上表請求限斷諸將私募部曲。他說:“除了淮北的常備軍外,其餘所募部曲,應該一律遣散,將帥身邊的親信隨從,一定要嚴格限定其人數。”蕭道成采納李安民的建議,下詔說:“設置募兵選取勇將,懸賞招募勇士,本來是權宜之計,不能視為恒常的製度。近來艱險,招募私兵,逐漸成為風氣,助長逃犯和規避國家賦稅,遭到刑罰的不以為辱,亡命逃竄者反而沒有過錯。從現在起,必須限斷各種私募行為。”蕭道成的用心明顯是防範將帥私兵的發展,自此募兵私兵化暫時得到控製。

但是,蕭道成的限斷私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種私兵化的募兵卻在悄悄發展。蕭道成在宋後廢帝時為了擴充實力,厚養了一批健兒,這些人勇猛善戰,忠於主人,但不是名義上的募兵。厚養招募來的健兒的風氣愈演愈烈,蕭道成限斷將帥私募部曲的製度隨之被逐漸打破。到齊末,將帥私養死士,乃至公開招募勇士又成為風氣。實際上,是蕭道成自己的做法,破壞了自己的改製。

更定黃籍,是蕭道成的又一重要舉措。黃籍,即戶口的版籍。劉宋自孝武帝孝建年間以來,宗室相殘,政綱紊亂,戶口簿記十分混亂。而戶籍混亂,對於國家的賦稅收人、力役征派及管理,都會帶來很大麻煩。建元二年(480),蕭道成詔令黃門郎虞玩之等檢定黃籍,他詢問說:“黃籍是民眾的最大綱紀,是國家治理的開端。近來巧詐作偽越來越嚴重,用什麼方式去更定它?”虞玩之上表建議:“現在要求治取正,一定要使相關官吏勤謹明達。我認為應該以宋元嘉二十七年

的黃籍為正本,因為當時的光祿大夫傅隆雖然年過七旬,還親手書寫黃籍,一一認真核校。在元嘉二十七年籍的基礎上,重新確立明確的科條,讓逃籍者懂得悔悟自首;迷而不返者,依照製度從嚴懲處;如果有虛假隱瞞,州縣官吏與作假者同罪。”蕭道成采納了虞玩之的建議。

蕭道成即位僅三年多,即病卒。他改製易俗的願望,因時間關係,或未完全實現,或限於構想而已。不過,在齊初,國力有所增強,邊境也較以往安定,大臣敢於直言進諫,他也善於擇善而從。臨終,他囑咐顧命大臣司徒褚淵、左仆射王儉說:“我本是布衣素族出身,理想不可能是做皇帝,隻是憑著時來運轉,才創建了齊朝。受良好的風氣和道運的浸染,我大齊可望進人升平盛世。豈料患病漸重,行將辭世。你們侍奉太子,一定要和侍奉我一樣,懷柔遠近,和睦內外。一定要叫太子敦睦親戚,委任賢才,崇尚節儉,弘揚和宣布簡易惠愛的品德,那麼,天下大治的道理也就盡在其中了。”結合蕭道成的行事看,這一番話,確是肺腑之言,語重心長。

五、鍾情文化

蕭道成是政治家、軍事家,對文化(尤其是文學藝術)亦格外鍾情。先看他的文學創作。他的詩歌,隻留下宋明帝時期創作的兩首

樂府舊題詩。

《塞客吟》:

寶緯紊宗,神經越序。德晦河、晉,力宣江、楚。雲雷兆壯,天山繇武。直發指河關,凝精越漢渚。秋風起,塞草衰。雕鴻思,邊馬悲。平原千裏顧,但見轉蓬飛。星嚴海淨,月徹河明。清輝映幕,素液凝庭。金笳夜厲,羽轄晨征。斡晴潭而悵泗,椎鬆洲而悼情。蘭涵風而瀉豔,菊籠泉而散英。曲繞首燕之歎,吹軫絕越之聲。欷園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餘馨。青關望斷,白日西斜。恬源靚霧,壟首暉霞。戒旋鶿,躍還波。情綿綿而方遠,思嫋嫋而遂多。粵擊秦中之築,因為塞上之歌。歌曰:朝發兮江泉,曰夕兮陵山。驚飆兮湔汩,淮流兮潺湲。胡埃兮雲聚,楚鈽

兮星懸。愁墉兮思宇,惻愴兮何言。定寰中之逸鑒,審雕陵之迷

泉。悟樊籠之或累,悵遐心以棲玄。

據《南齊書》記載,泰始二年(466),朝廷命蕭道成為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守淮陰,所帶兵不滿千人。泰始三年(467),宋將張永、沈攸之為北魏軍所敗,淮北之地失散。秋冬間,沿淮邊地人心騷動,常憂懼北魏兵來侵擾。蕭道成派出大量偵查候望人員,安定遭受北魏兵侵擾後的流民,又不斷加固城牆府邸防衛能力。蕭道成久在兵間,受到宋明帝的猜疑,內心感情複雜,寫下這首《塞客吟》以宣喻情誌。

詩中先以幾個四字句概括出泰始年間的政治氣氛和軍事形勢,再以幾個五字句和三字句描寫當時淮上邊塞的情形:“直發指河關,凝精越漢渚。秋風起,塞草衰。雕鴻思,邊馬悲。平原千裏顧,但見轉蓬飛。”這幾句寫得很精彩,“直發”兩句表現誌欲收複中原失地的壯懷,“秋風起”以下六句,生動刻畫出邊塞秋來的寒涼蕭條。其中“平原千裏顧,但見轉蓬飛”,化用鮑照大約十年前所寫的《蕪城賦》的句子:“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直視千裏外,唯見起黃埃。”鮑照寫的是廣陵故城,蕭道成由廣陵移鎮淮陰,很自然想到《蕪城賦》所描寫的景象。“星嚴海淨,月徹河明。清輝映幕,素液凝庭。金笳夜厲,羽輯晨征”幾句,把夜行晨征的軍旅生活,置於水月相映的澄明境界中,詩境很高。“斡晴潭而悵泗,椎鬆洲而悼情。蘭涵風而瀉豔,菊籠泉而散英。曲繞首燕之歎,吹軫絕越之聲。欷園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餘馨。”整齊的六字句,既寫到眼前風物,又聯想家國情事,徘徊流連、感慨傷情,景色清新而情愫低沉。文字的推敲,較見功力,如“斡晴潭而悵泗”,“斡”是回旋的意思,表現徘徊往複的情態,“悵”則直寫感情的色彩,言簡義豐。“青關望斷”以下八句,寫望遠所思,始終以景色作烘托,無邊的青翠,夕陽的霞輝,恬靜的遠水與清麗的霧露,巡回的鶓首之船,跳出水麵的魚為霞輝所映照,均烘托著綿綿漸遠、嫋嫋不絕的情思。這情思是什麼呢?人生的壯懷?遭受猜忌的感慨?都在不言中一絲絲透露。最後為《塞上之歌》,也是學鮑照在《蕪城賦》結尾作《蕪城之歌》,但色調比《蕪城賦》更鮮亮,情緒比《蕪城賦》開朗得多。歌用楚辭體反複再三陳述前麵隱約透露的情愫,也是始終用環境作映襯,結尾“定寰中之逸鑒,審雕陵之迷泉”,用《莊子?山木》“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的典故,說明不能見利而忘真、見得而忘形的道理。最後說“悟樊籠之或累,悵遐心以棲玄”,似乎有跳出樊籠、皈依玄趣的意願,實際是寫給宋明帝看,以掩蓋自己壯麗的邊地風光下的宏遠情懷。

用樂府舊題以寫處境與情懷,做到情景交煉,在同類樂府詩中實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