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皮膚科(七)(2 / 3)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家庭調護

注意減少或避免強烈日光照射。

粘膜白斑(8方)

粘膜白斑是指口腔、外生殖器部位粘膜發生角化過度,有的伴有組織間變的白色損害。女性外生殖器白斑主要見於陰蒂、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和陰道粘膜等處,損害為1個或數個,是表麵呈瓷白色角化過度的斑片,形狀大小不一,邊界清楚或不清楚。初起時表麵較粗糙,呈顆粒狀。女陰部角化過度常較明顯,損害呈乳頭狀或疣狀增殖,伴有條狀裂隙。如有明顯浸潤和潰爛,應注意有發生鱗狀細胞癌的可能。龜頭自斑多由於包莖未切除,包皮垢刺激所致。白斑可累及包皮內側,如出現乳頭狀或疣狀增厚,則可有癌變可能。

【方劑1】仙靈脾、補骨脂各20克,當歸、赤芍、生地、首烏各15克,川芎10克,益母草2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外陰白色病變脾腎陽虛證。

【方劑2】當歸、黨:參、白術、黃芪、茯苓、遠誌、炒J007棗仁、桂圓肉、雞血藤備15克,木香5克,甘草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外陰白色病變心脾兩虛證。

【方劑3】炒黃柏、幹地黃、山萸肉各12克,炒知母、鱉甲、丹參各6克,茯苓、杞子、桑椹子各15克,赤小豆30克,澤瀉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外陰營養不良腎陰不足證。

【方劑4】粉15克,蚤休、黃連6克,蒲公英、地丁、牡蠣各20克,花紅花、赤芍、桃仁、莪術、丹參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15腔粘膜自斑心胃火熾、血淤不行。

【方劑5】藿香、佩蘭、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2克,砂仁、蒼術、厚樸、海桐皮、茯苓、澤瀉、薏苡仁各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口腔粘膜白斑有糜爛潰瘍。

【方劑6】熟地24克,山萸、懷山藥、枸杞、懷牛膝、龜膠、菟絲子各12克,丹參、何首烏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外陰皮膚幹燥嚴重,陰道分泌物極少者加玄參15克,知母10克,天冬12克;外陰瘙癢加白鮮皮15克;大便幹結者去菟絲子,加肉蓯蓉;失眠多夢加棗仁10克,柏子仁12克。

【適應證】外陰白色病變。

【方劑7】生地、當歸、丹皮、黃芩各12克,自芍、川牛膝、雞血藤、威靈仙各15克,玄參7克,梔子、甘草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心煩失眠加龍骨20克,麥冬15克;頭暈加枸杞子15克,菊花12克;腰痛加巴戟天12克,川斷15克。配合外治方:苦參、蛇床子、仙靈脾、威靈仙、白鮮皮各30克。水煎取液熏洗患處,每日1~2次,月經期停用。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8】地骨皮、澤瀉、龍膽草、白芍、車前子、鬱金、柴胡、紅花、白蒺藜各適量。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外陰白色病變肝經鬱熱證。

家庭調護

1.去除各種發病因素,如戒煙、改善局部衛生條件、治療滴蟲和念珠菌感染、避免局部摩擦。

2.本病一旦確診,應密切觀察,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當發現有間變或癌變時,可作手術切除或激光治療。

瘢痕瘤(6方)

瘢痕瘤,即瘢痕疙瘩,是皮膚中結締組織大量增生後明顯隆起,成為堅硬而不規則的腫物,它是一種良性腫瘤。常發生於受外傷的部位,尤見於燒傷、燙傷或化學灼傷處。是隆起的硬塊,形狀及數目不定,有時呈圓形或卵圓形,顏色淺紅或鮮紅。長久以後,顏色和正常皮膚大致相同。大小不定,較大的可以使肢體攣縮而妨礙活動,或使麵部容貌改變,眼瞼外翻及影響麵部正常活動,損害可以引起瘙癢、灼痛或刺痛,而晚期損害癢痛漸輕。

【方劑1】天花粉50克,黃芪、丹參、益母草各30克,黨參、地龍、炒山甲各15克,蟬蛻、當歸、赤芍、桃仁、甘草各10克,紅花、羌活、秦艽各10克,乳香、沒藥各5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I劑,連服3~4月。另用仙人掌切片或搗糊敷疤痕處,外以彈性繃帶加壓包紮,3~5天更換1次。

【適應證】燒傷瘢痕。

【方劑2】黃芩、桃仁、杏仁、虻蟲、水蛭、蠐螬各60克,地鱉蟲、生地、幹漆各30克,大黃75克,赤芍20克,甘草90克。

【製用法】研末煉蜜丸,每丸3克重。日服2次,每服1丸。

【適應證】瘢痕疙瘩。

【方劑3】黑醋250毫升,五倍子(研末)100克,蜈蚣(研末)1條,蜂蜜18克。

【製用法】混勻攤於黑布上,外敷患處,3~5天更換1次。

【適應證】燒傷瘢痕。

【方劑4】丹參30克,羊脂60克。

【製用法】煎液。塗搽患處。

【適應證】瘢痕瘤。

【方劑5】蒺藜子、梔子各30克。

【製用法】研末醋調。敷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6】鱉甲、皂刺、龜版、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穿山甲、瓦楞子、連翹各2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個月。

【適應證】同上方。

家庭調護

除上述方法外,對較小的損害可以應用冷凍療法,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昆懸液作損害內注射。手術切除後常易複發。

腋臭(14方)

大汗腺臭汗症主要發生於腋窩,故得名,中醫稱為“狐臭”。本病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革蘭氏陽性細菌分解大汗腺的汗液,產生短鏈脂肪酸而有特異性臭味。外陰、乳暈等區亦可有臭味。腋臭主要見於青壯年,表現為腋下有種特殊的汗臭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