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調護
1.保持皮膚清潔,病人皮脂分泌旺盛,麵部勿用油膏和油脂性麵霜,可經常用溫水和香皂洗臉,也可用硫黃皂去脂潔膚。
2.不要用手隨意擠壓粉刺和小膿腫,以免繼發感染。
3.飲食宜清淡,多飲水,禁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適合病人的食物有馬齒莧、藕、枸杞葉、包心菜、馬蘭、苦瓜、黃瓜、菠菜、竹筍、西瓜、桃、菠蘿等。
酒渣鼻(20方)
酒渣鼻,又稱“酒齇鼻”,“酒渣性痤瘡”等,是一種以鼻部為中心的慢性皮膚疾患。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多發生於中年人,以顏麵中部多見。臨床特征為初期麵部出現陣發性紅斑,不久可消退,反複發作,紅斑則持久不退,可見毛細血管擴張,毛囊口擴大,皮脂溢出,繼之可發生毛囊性與非毛囊性紅色丘疹與膿皰,偶有較大的化膿性結節,久之皮膚增厚,毛孔凹陷呈橘皮樣,少數病人患處可發生皮贅。中醫認為,本病乃因肺胃積熱上蒸於鼻及附近皮膚,血液淤滯而致。
【方劑1】黃柏50克。
【製用法】浸於95%酒精中,酒精以浸沒黃柏為度,密封1周後,用雙層紗布過濾,濾液兌蒸餾水50毫升,裝瓶中備用。每晚臨睡前清洗鼻部,用紗布蘸藥液敷於患處。
【適應證】酒渣鼻。
【方劑2】雄黃25克,輕粉、硼砂各10克。
【製用法】共研細粉,乳汁調。塗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3】硫黃、檳榔各等量,冰片少許。
【製用法】共研為細末。用紗布包搽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4】枇杷葉(去毛)適量。
【製用法】焙幹研末。用茶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6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5】1黨參、懷山藥各15克,女貞子、菟絲子、銀花、雞內金、當歸、茯苓、白術、陳皮各10克,黃柏、黃芩、地骨皮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6】枇杷葉、桑白皮、黃芩、梔子各10克,生地15克,菊花12克,桔梗6克,黃連、甘草各5克。
【製用法】水煎服。1
【適應證】酒渣鼻紅斑期。
【方劑7】紫花地丁30克,雙花、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連翹12克,梔子、元參各10克,大黃3克,甘草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酒渣鼻丘疹期。
【方劑8】當歸尾、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陳978皮各6克,桃仁、紅花、黃芩各10克,大黃3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酒渣鼻鼻贅期。
【方劑9】白茅根、玄參、側柏葉、丹皮、赤芍、黃芩、桑白皮各15克,生地各20克,甘草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酒渣鼻。
【方劑10】生地25克,當歸、川芎、赤芍、黃芩各15克,陳皮、紅花、苦參、甘草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1】梔子、枇杷葉各15克,杏仁、硫黃各10克,石菖蒲12克,輕粉、冰片各3克。
【製用法】共研粉末,凡士林調糊狀。外敷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2】赤茯苓、金銀花、虎杖各12克,當歸10克,生地黃、赤芍各9克,川芎、黃芩、梔子、陳皮、紅花、五靈脂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3】生地、赤芍、黃芩、生梔子、桃仁各9克,當歸6克,川芎、紅花各4.5克,地骨皮15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4】露蜂房500克。
【製用法】研末。每次3克,日服2次,白酒送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5】丁香12粒,蜂蜜15毫升。
【製用法】丁香研粉,以蜜調。敷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16】輕粉6克,杏仁、硫黃各12克。
【製用法】先將輕粉研細,次加杏仁同研,最後三者共研和勻。可用手指或棉簽蘸藥搽患處。
【適應證】酒渣鼻、痤瘡。
【方劑17】黨參、黃柏、桑自皮各9克,黃連、甘草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酒渣鼻。
【方劑18】藜(炒去刺)、荊芥穗120克,防風、杏仁(去皮尖)、白蒺僵蠶、炙甘草各30克。
【製用法】共研細末。飯後清茶調服9克,每日3次。
【適應證】肺風酒渣鼻。
【方劑19】陳皮、桃仁、紅花、赤芍、甘草各9克,生980地、生石膏各15克,金銀花30克,黃芩、梔子、枇杷葉、桑白皮、川芎各10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5天為1療程。
【適應證】酒渣鼻。
【方劑20】綠豆450克,荷花瓣幹品6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冰片、密陀僧各6克。
【製用法】共研細末。用時將患處洗淨,白天以藥末擦之,晚上則以溫水將藥調成糊狀,封塗於患部,次晨則洗掉。如此用藥,至愈為度。
【適應證】同上方。
家庭調護
1.避免精神緊張,避免局部過冷過熱刺激,防止便秘。
2.飲食方麵,可多吃些宣泄肺熱,涼血化淤,清熱解毒之品,如蘿卜、白菜、黃瓜、茄子、馬齒莧、銀耳、枇杷、西紅柿、橄欖等,禁食辣椒、大蔥、大蒜、酒等刺激之物。
汗皰(4方)
汗皰為一種常見的皮膚附屬器病,特點是反複在手掌,有時也在足蹠部出現水皰、脫皮,常合並手足多汗。目前多認為本病係一種濕疹樣反應,精神緊張常為本病促發因素。夏季多見。
【方劑1】蒼耳子、蛇床子、甘草、明礬各15克。
【製用法】煎水。泡手。
【適應證】汗皰。
【方劑2】金毛狗脊30克,蒼耳子、金錢草、白芷、五倍子、苦參、當歸各15克。
【製用法】上藥加水3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藥液。將患手浸泡於藥液中10分鍾,每日1劑,每日泡2~3次。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3】黨參、太子參、酸棗仁、柏子仁各12克,遠誌、五味子各6克,煆龍骨、生牡蠣各30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4】威靈仙、豬苓、梔子仁、黃芩、黃連、連翹、歸尾、澤瀉、丹皮各30克,紫草、茜草根、赤苓皮各45克,白鮮皮、幹生地各60克。
【製用法】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9克,每日3次。
【適應證】同上方。
家庭調護
1.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2.初期可適當應用鎮靜劑,抗組胺製劑也可以應用。
斑禿(24方)
斑禿,俗稱“鬼剃頭”,為一種局限性斑狀脫發。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精神因素、內分泌障礙等有關。常突然發病,多在無意中發現,無自覺不適,頭發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邊緣清楚,脫發區皮膚正常,毛囊口清晰可見,病情嚴重者,甚至全禿、普禿。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不等,可以自愈,但常可複發。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肝腎不足,氣血虛弱,血不榮膚,風邪乘虛襲入,風勝血燥,發失所養所致。
【方劑1】花椒適量。
【製用法】將其研碎,用麻油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
【適應證】斑禿。
【方劑2】何首烏、補骨脂、菟絲子、熟地各30克,全歸15克,川芎12克,羌活、升麻、炙甘草各9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同上方。黨參、白術、茯苓、陳皮、黃芪各10克,甘水煎服,同時外用生薑塗患外。同上方。
【方劑4】細辛、首烏、草烏、川椒、紅花各3克。
【製用法】將上藥加入75%酒精300毫升中,浸泡1周後去藥渣。用藥液塗敷患處,以病變處搽紅發熱為度。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5】懷山藥、何首烏、黑芝麻各30克,丹皮、澤9833法證、芥用應防氪酬隧6可,瀉各6克,山萸肉18克,冬桑葉、丹參各12克,羚羊粉3克,焦三仙各15克。’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周為1療程。氣虛者加黨參18克,炙黃芪18克;虛煩不眠者加酸棗末18克。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6】生地、熟地、雞血藤、首烏藤、白芍、桑椹各15克,生黃芪30克,川芎、旱蓮草各9克,明天麻、木瓜、冬蟲夏草各6克。
【製用法】水煎服。
【適應證】肝腎不足,血虛斑禿。
【方劑7】銅綠30克,白礬9克,乳香、沒藥各15克。
【製用法】共研細末,用豬油調。搽患處。
【適應證】斑禿。
【方劑8】甜瓜瓤60克,生薑20克。
【製用法】共搗爛。敷患處。
【適應證】同上方。
【方劑9】大梔子、蛇床子各30克,石菖蒲、陳艾、苦參各60克,花椒15克。
【製用法】煎水。洗頭部。
【適應證】斑禿、脫發。
【方劑10】生地、熟地、霜桑葉、白菊花、桑椹子、黑豆衣各30克,紅棗肉、菟絲子、柏果、炙黃芪、當歸各60克,984白芍、白蒺藜各45克,女貞子120克,紫河車15克。
【製用法】共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