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標準計量局是市政府執行綜合管理的職能部門,依法對全市的標準化、計量和產品質量工作進行全麵的技術監督。局下屬市計量科學研究所、計量測試所、標準情報研究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標準計量教育培訓中心和標準計量技術開發中心等六個單位,共有職工400多人。1987年10月,我局和市財政局簽訂了經費包幹合同,規定自1988年1月1日起至1990年12月31日止,市財政局對標準計量局實行“雙定一獎”(定收入、定補助,超收分成獎勵)的經費包幹辦法。一年多來,實踐證明了這是一個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開展增收竹支,提髙社會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技術監督事業的發展,以便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好措施。現將主要情況概括如下:
一、層層承包,落實到人,調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根據與市財政局簽訂的承包合問,我局分別與各所簽訂了承包合問,定收入、定補助、定指令性任務和精祌文明建設的要求,明確所長任期目標和責任,將獎勵和上述指標密切掛鉤。各所分別和各室簽訂了任務合同書,各室把有關任務落實到專業組和個人,並規定了檢測費收入的個人提成比例,使每個職工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自身肩負的責任,有了具體的奮鬥目標,從而改變了過去那種吃大鍋飯、旱澇保收的傳統觀念,產生緊迫感,變壓力為動力,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工作。計量科研所長度室的量塊檢定工作,長期以來由於工作量大,檢定人員積極性不髙,使各單位送檢的量塊長時間積壓,礦企業對此很有意見,成為我局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承包後這個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過去對送檢量塊的單位能推出去的就盡量推出去,現在是沒有檢定規程的項目,隻要用戶需要,千方百計給予檢測,得到了廠礦企業的好評。
二、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人人關心財務收支,養成了厲行節約的好風氣。
經費承包以前,局屬各單位每年做經費預算時總是寬打多要,“帽子三尺髙,不怕砍三刀”。執行中大手大腳,常是事先無預算,事後再算賬,以至不斷要求追加經費。多年來,為了經費問題,局所之間討價還價,互相埋怨,久議不決,耗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現在這一老大難問題終於得到了較好的處理。各單位的第一把手都直接過問財務收支,嚴格控製經費預算,執行了一把手一支筆審批的規定。局機關將會議費、辦公費、差旅費、業務費等切塊包幹到各處室,由各處室領導自行掌握,按財務規定支出,超支不補,節餘轉下年使用。這樣既簡化了過去層層審批的繁瑣手續,又促使各處精打細算,盡量節約開支。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每季度編製本單位的收支統計表並提出分析意見報單位主要領導審閱,以便他們直接過問增收節支工作。計量科研所是個大所、老所,各項開支較大,去年為維修兩台鍋爐和供熱係統,反複與四五個工程隊洽談,把維修費從2萬元壓縮到6.5萬元。
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努力使技術監督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標準化、計量和質量監督工作是基礎技術工作,長期以來一直以獲取社會效益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經濟效益。過去建立各種技術手段時,人們往往是單純的等、靠、要,要錢,要設備,要實驗室,要技術人員,而對經濟效益幾乎不加考慮,有些價值幾萬元、十幾萬元的進口設備購進後一直未能很好發揮作用。以前籌建一項標準一般都要用幾年甚至近一年的時問,而且有相當一部分項口主要靠用外彙進口儀器設備作為標準,因而常是投資大、周期長、經濟效益低。簽訂經費包下合吋後,我們設立了標準籌建和科研課題的專項基金,每個項目立項前,首先由局、所有關人員(包括邀請有關專業的權威技術人員)認真討論其可行性,對經費預算,將能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進行全麵的分析,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局所簽訂單項合同,規定經費補助、項目完成日期、返還金額和獎懲辦法等。
這樣就使參與項目的每個技術人員都有了責任感和緊迫感,有了經濟頭腦,加強了效益觀念。科研所力學室和測試所轉速室的科技人員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研製出了雷達測速儀檢定裝置和車速表、裏程表、計價器三用檢定裝置。這兩種裝置都是國務院發布的111種強檢工作計量器具中必須建立的檢定標準,目前在國內尚屬首創,實用性強,造價不卨,很有推廣價值。現在雷達測速儀檢定裝置已通過鑒定,並已開始試檢測,給公安交通部門檢測了幾十台測速儀,為保障交通安全起了積極的作用。對這兩個項目我們共投資6萬多元,而僅雷達測速儀檢定裝置正式開展檢定後,每年的檢測費收入即可達到2萬元左右。
為了廣開渠道,多方麵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努力增加收入,各單位變過去的“等米下鍋”為“找米下鍋”,打破單純的檢定工作範圍,積極開展檢測、修理、谘詢、培訓和現場I程測試等各種有償技術服務,充分發揮現有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的作用,實行橫向聯合,走出實驗室,深入廠礦企業第一線,使技術監督工作更直接地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服務。計量測試所流量室的同誌不辭辛苦,跑遍了分布在全市十八個區縣的加油站,進行加油機的周期檢修工作。該所質量組的同誌與區縣標準計量局或有關工業局相配合,充分發揮進口檢衡車的作用,使地秤檢定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過去檢定一台301的地秤,僅搬運砝碼就需十幾個棒小夥子緊張勞累一天,要是遇上一台1001的地秤,困難就更大了,現在隻需兩個檢定人員在兩個輔助的協同下操作兩小時即可完成全部檢定工作,深受廠礦企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