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所有人的眼珠一下都掉到了地上,太意外!
內侍直接把萬小玉鬆綁後帶到了側殿。
接著武後又道:
去把張昌宗兄弟二人叫來。
早有內侍急忙去尋,不一會二人進來,行禮後側立一旁。
武後怒向二張道:
朕知爾等與蘇安恒有隙,幸今日錯未及成,他日端不可再犯,否則絕不姑息!
就是說你們與蘇安恒有怨我知道,還好這次蘇安恒還活著,你們沒釀成大錯,以後可不許再犯了,否則絕輕饒不了你們!
二張一旁自是連聲答應。
武後轉而一指地上的那彪形大漢,對飛鷹衛道:
拉出去砍了。
可憐那大漢嘴裏還塞著布團,連申辯一句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翹掉。
其實武後要是審審那大漢,或許還能有她猜想不到的實情也被挖出來,但武後自信呐!
這是後話,這裏暫且不提。
那二張這時將頭低得更深了。
恰在此時,內侍拿著詩稿領萬小玉從側殿走過來,到得近前萬小玉重又跪倒,見一旁已不見了那大漢,知是自己也將命不久長,心內不由一陣戚然。
武則天接過內侍呈上的詩稿一看,見是七言詩一首:
萍動莫擇濁清流,
葉落怎選南北風;
但使浮生歸塵去,
忍叫春華日日空。
武氏看完,好幾次將到嗓子眼的“好”字又咽回去。
她是真沒想到萬小玉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寫出如此高度的詩來。
這詩是非常貼切萬小玉的身份和麵臨眼前的狀況的,她作為一個妓女,感歎自己像一片浮萍無法選擇跟著清流走還是濁流走,又像一片落葉無法決定所往的方向而隻能由風來決定;其實也在暗喻並辯護自己沒有能力違抗二張等勢力的擺布,終導致眼前這局麵。後兩句說我這樣的身份低賤的人呐還不如就此死去化作塵埃算了,活著也辜負將這大好年華天天活成行屍走肉。(也是呀,妓女的青春又有哪一天是屬於她自己的呢)。
武後於堂上正了正身子,對萬小玉道:
“萬小玉聽好,朕念你對陷害蘇安恒之事素不知情,著還你清白之身,諸事概不追究。”
好嗎!萬小玉無罪釋放。
還是當皇帝好呀,問也不問,一個砍了,一個放了,怎麼說都是對的。
其實武後不殺萬小玉的原因有三:
一是如她詩裏所說,一個弱者如何能抗拒大勢力的擺布,或非本心,也是無奈。
二是武後年老又染病,看開許多事,自己也是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三是愛才,也是最主要的,尤其愛惜女子有才的。當初因愛才收了上官婉兒,還廢了她為奴的身份,委以宮內重任,甚至有傳婉兒與武氏男寵曖昧,武後發覺時都因惜才而沒忍心殺她。
今天初時,她讓萬小玉作詩也沒指望她能像曹植那樣來個迷蹤七步什麼的,隻是當時心情不好,來這麼一出,也是一種情緒轉移和調節。誰料想,萬小玉還是驚到她了。
臨了武氏還對萬小玉補了一句:女子事多不易,但有為難可來相告,朕替你作主。邊說便往二張望去,似是專門講給他二人聽的,那二張更是顯得惶恐。
武後讓內侍去安置蘇安恒,又遣散了眾人。
轉過頭來,目光去搜尋那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