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動莫擇濁清流,
葉落怎選南北風;
但使浮生歸塵去,
忍叫春華日日空。
。。。
牛民
這個稱謂對蘇安恒來說,最合適不過了。
上下五千年,但凡史有記載的農民,牛過蘇安恒的,腦袋想到爆,也不一定有收獲。
以貧民之身上書皇帝,機緣到了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對皇帝本人規勸的方式是進行揭短、嘲諷、教訓、甚至變相漫罵那就絕非常人可以做到了,而且還不止一次,那就是膽可比天,真正牛到家了。
蘇安恒,冀州武邑人,對武氏占著李家天下心中一直非常不爽。
後來武氏為了製控百官,設置銅匭(銅製檢舉箱)四隻,專收百姓直接上疏檢舉信,百官於是戰戰兢兢,越發“老實”起來,而這也給了蘇安恒天大的機遇。
701年8月5日
蘇安恒上疏武後,大概以下內容:
(一)武後你老了,該讓位太子了。
(二)天下不是你武家打下來的,你的孫侄中封王的都降為公侯,李家子孫全部劃分實地封王。
(三)結尾厲害了,說你都是說死就死的人了,不這樣做還有臉去見李氏一族嗎?!
武後請他吃了頓飯,讓他回去了。
702年5月6號
蘇安恒又上疏,大概下麵內容:
(一)你別鳩占鵲巢,老賴在別人家皇座上。
(二)你的政權越來越不行了,這是搶別人江山的必然結果。
(三)結尾把上次的結尾又重複一遍。
武後還是軟處理——不照做,也不說他錯。
武後想殺他嗎?
想!
為什麼不殺?
怕失去民心呐!
蘇安恒可是民中之民,代表中的代表呀!
蘇安恒兩次上疏,激活了眾多朝臣壓抑在心中差不多已經死掉的逆武之心,繼而才會出現後麵的爆發性大事件,這方麵蘇安恒絕對起助推作用。
但蘇安恒不滿意呀,還沒過癮呢,機會又來了。
703年初開始,二張設計指使朝官,誣告禦史大夫魏元忠私下詆毀武後,有謀反之心。雖過程曲折反複,但最終魏元忠被貶官。
703年9月8日
蘇安恒對此事又上一疏——《理魏元忠疏》
說二張是武後豢養的兩隻狼,最終會傷害天下人,包括武後。
二張多次找機會殺蘇安恒,朝廷官員次次搭救,蘇安恒才活下來。
而琪琪的前世,蘇安恒最終是被殺掉的,死在萬花樓花魁的肚皮上。
而且蘇安恒在妓院參加賽詩會,中頭名。。被人傳得繪聲繪色,比真的還真,不但死了還前譽盡毀,成一笑料。
琪琪知道武後不想蘇安恒死,如果死,不是她害也是她害的。天下人會罵她,她一生的勤政為民之譽將毀於一旦。
所以琪琪對武後一陣耳語。。。
此時武後看著袋中最後出來這人——當然認識呀,一起吃過飯呢!蘇安恒嗎!
武後當下就意識到:太子及百官是保蘇的,隻能是二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因上次上疏的事懷恨而為。當下她覺得連審都不用審了。
她此時叫人拿掉萬小玉嘴裏的布團說:
朕久聞你頗有詩名,你且去作一首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