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3)

唐人張繼有詩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如詩中所雲,寒山寺寺僧有夜半敲鍾的習慣,此鍾又叫“無常鍾”,後世對是否有夜半鍾聲一說多有爭論,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曾雲:“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唐人有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說者亦雲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為此《庚溪詩話》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鍾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白樂天雲:‘新秋鬆影下,半夜鍾聲後。’溫庭筠也曾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複鬆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於此可見,在楓橋邊畔聆聽夜半鍾聲,自古以來便是才子佳人們抒發浪漫情懷的美事。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二月二十二日淩晨時分,星輝漸沒,弦月已經西落柳梢頭,茫茫夜空呈現幽沉的青紫色,幾片浮雲微顯輪廓。閶門外,楓橋邊畔漁船隨波輕晃,千裏闃寂。

忽而,寒山寺內鍾聲大作……

橋畔漁舟內有被鍾聲驚醒者,聞之暗異,細聽鍾聲,少卻了往日那種悠悠罄揚的情緒,此刻,變得紛亂嘈急,節律比往常頻密了許多,間中還夾雜著一些輕微而奇異的怪聲……有些個好事者掀開被褥,站上船頭,眺望寒山寺方向,入目的景象直讓他們心底冒出一絲寒氣來——

濛濛黯淡的晨暉下,寒山寺四周氤氳著一層薄薄的黑霧,黑霧中有黑影在翩飛滑掠,並且發出低沉的“吱吱”聲,有個眼神特尖的舟子隱約辨出那些黑影的摸樣,訝聲大呼道:蝙蝠!好大的蝙蝠!

景狀詭譎之極,寒山寺裏有烏鴉,一直是文人墨客添枝抹色的好細節,隻是,如此規模成群出現的神秘蝙蝠,卻是建寺七百年來頭一遭,更何況是在這個蹊蹺的淩晨時分。

寒山寺內。

鍾聲急響,驚動了寺院東廂山房裏正秉燭夜談的兩位貴客,身材頎長,手腳寬大,身穿黑色寬袖廣身袍的一代豪俠楊正俠和長須飄飄,錦衣白麵的當代名儒,翰林院大學士邱棟。

“怎麼回事?”邱棟眉頭蹙緊,擰成一團,詫異道,“鍾聲有異!”

楊正俠已屆中年,武功修為爐火純青,躋身當今頂尖劍豪的行列,此人身經百戰,感官靈敏,已經感念到寺中的不祥氣氛,他輕吟道:“有邪氣!”手指輕翻,一把蛇皮囊身的三尺劍鞘已經橫在手間,接著按下機簧,腕勁暗推,“嗆”地一聲,三尺青鋒滑著雪亮的弧線從劍鞘中躍然而出,依照往常,劍俠的青鋒滑出劍鞘,會淩空溜出一道極美的劍虹,然後非常瀟灑地落到劍俠的手心裏,這就是所謂的亮勢,可是這次,劍俠居然失手了——沒有像以前那樣精準地接住劍把,眼睜睜看著那柄泛著青光的劍兒“乒哩乓啷”地翻落在地,險些刺中邱大學士的腳趾。

楊正俠張口結舌地看著地上的劍,趕緊體察內息,片刻後麵色如土,對邱棟驚呼,“不好,我的內力沒了。”

“什麼,沒功力了?”邱棟震凜,失去內力就等同失去武功,而且還是在毫無所覺的情況下,此事蹊蹺非常,更何況眼下的危機緊迫而來,沒了武功,那就成了俎上之肉,任人宰割了。

楊正俠撿起地上的劍,忽然再次驚乍道,“糟了,艾姑娘!”話聲未落,已經衝出了山房,向寺廟西廊奔去。

“等等……”邱棟本想與他從長計議,卻沒攔住他,隻好跟在他身後跑出山房,剛剛踏出門檻,猛一抬頭,倒吸一口冷氣,隻見寺廟裏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青霧,微熹的天空盤旋著成群的黑影,暗夜裏看不真切,影影綽綽地,一股妖異的氣息撲麵而來,間中夾雜著令人心悸的低沉呼嘯聲,猶如一縷銳利的音針直往耳中鑽,十分難受。

跑在前麵的楊正俠見到如此詭異的景象,更是亂了分寸,一逕向前狂奔,此刻他的內力已失,腳步便不再輕靈,眼神便不再銳利,身法便不再敏捷,兼之暮色正濃,道路不熟,所以短短的一段小路,居然連跌數個跟頭,狼狽不堪。

在經過“大雄寶殿”時,楊正俠及追在後麵的邱棟被寒山寺老主持普遠攔住,“站住,”普遠扯住楊正俠的衣袖,“楊施主這是到哪裏去?”

“後廂房,”楊正俠急道,“艾姑娘此刻隻有一個人,我擔心她別要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