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家豬的前身—野豬(1 / 1)

老板終歸是老板,大鼻子女老板馬上鎮定下來,索性把鞋扔了,光著腳奔向庫房。這次朝她衝過來的不再是蛇獴這樣的小動物,而是一頭黑糊的大家夥——野豬。大鼻子女老板剛看清便被撞出一丈多遠。她的大鼻子正好碰在牆角上,頓時鮮血直流,衣服也破了,頭發也散了,要多狼狽有多狼狽。叮叮和當當就站在她旁邊,看到她這副慘相,不覺笑出聲來。

野豬,哺乳綱,偶蹄目,又名山豬,皮膚灰色,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蓋,在激動時豎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綹鬃毛,這些鬃毛可能發展成17厘米長。雄性比雌性大,野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拱鼻),堅韌有力,可以用來挖掘洞穴或推動重物,或當做武器。此外,野豬的嗅覺也特別靈敏,可以用鼻子分辨食物的成熟程度,甚至可以搜尋出埋在積雪之下、厚度達兩米的一顆核桃。雄獸還能憑嗅覺來確定雌獸所在的位置。野豬自幼奔跑於森林之中,練就了一身好體力。在獵犬的追逐下,它可以連續奔跑15千米~20千米,這種超凡的體力連馬拉鬆選手也要自愧不如。

野豬是一種使人捉摸不透,但又很普通的動物。通常情況下它們白天不出來走動,一般早晨和黃昏時分活動覓食,是否具有夜行性還不清楚,中午時分進入密林中躲避陽光,多數會4~10頭集群活動。野豬喜歡在泥水中洗浴,雄獸還要花好多時間在樹樁、岩石和堅硬的河岸上,摩擦它的身體兩側。這樣它們就把皮膚磨成了堅硬的保護層,可以避免在搏鬥中受到重傷。它們的活動範圍一般在8~12平方千米,大多數時間在熟知的地段活動,在領地中央的固定地點排泄。在與其他群體發生衝突時,公豬負責守衛群體。雄豬之間打鬥時,互相從20~30米遠的距離開始突襲,勝利者除用打磨牙齒來慶祝外,還以排尿的方式來劃分領地。

野豬常棲息於丘陵、山地、森林、荒漠、草地和林叢間,適應性極強。青草、土壤中的蠕蟲都是它的取食對象,有時還偷食鳥卵,總之,隻要能吃的東西都吃。冬天,它們喜歡居住在向陽山坡的櫟樹林中尋找橡果,並靠它度過寒冬。夏季,則喜歡居住在離水源近的地方,以便於覓食。

野豬是“一夫多妻”製,發情期雄獸之間要發生一番爭鬥,勝者自然占據統治地位。雌獸通常在將要分娩的幾天前就開始尋找合適的位置做“產房”。“產房”的位置一般選在隱蔽處,它叼來樹枝和軟草,鋪墊成一個鬆軟舒適的“產床”,以便為剛出生的“兒女們”遮風擋雨。雌獸非常疼愛它們的“兒女們”,對它們悉心照顧,總是很小心地照看幼仔,精心為它們準備睡覺的地方,以避免風吹雨打,更重要的是把它們藏起來不讓食肉動物發現。小豬出生一周後回到群體,群體中的任何一隻母豬都會照顧豬崽。

幼仔出生後,身上的顏色隨年齡而變化。剛出生時,身上有土黃色條紋,以後身上的條紋開始逐漸退去。在兩個月到1歲期間,它的身上是紅色的,而1歲以後,便進入成年期,身上的顏色也變成了黑色,常被人們稱做“黑野豬”。

野豬機靈凶猛,奔跑快速,警惕性也很強,身上的鬃毛既是保暖的“外衣”,又是禦敵的鎧甲,不管山多陡、石頭多硬,滾下去也不會傷其筋骨。野豬自幼奔跑於森林之中,練就了一身好體力,再加上長大銳利的獠牙,幾乎沒有天敵。除了身長兩米,雙翅展開寬度達4米的“鳥中之王”的金雕之外,沒有任何動物敢向野豬群貿然發動進攻。為了防範人類的獵殺,野豬有時也攻擊人,但它們卻嚴格遵守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準則,受到人類攻擊時,受傷的野豬會瘋狂地向人類攻擊,那場景也會令人驚恐萬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