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愛幹淨的森林保衛者—穿山甲(1 / 1)

原來這個村子裏的人常年與大山、樹林打交道,幾乎與世隔絕。全村很少有識字的,識字的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叮叮和當當輪番上陣,道理講了一大堆,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他們就是不聽。最後叮叮和當當嗓子都快冒煙了,他們總算答應今天不賣了,以後賣不賣還得他們的族長說了算。於是,叮叮他們便一起去見族長。路上,當當還趁機救了一隻被困的穿山甲。

穿山甲,鱗甲目,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麵略隆起。成年穿山甲的身長50~100厘米,尾長10~30厘米,不同個體的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

穿山甲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多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較潮濕的地方挖穴而居;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舌細長,能伸縮,帶有黏性唾液,覓食時,以靈敏的嗅覺尋找蚊穴,用強健的前肢爪掘開蟻洞,將鼻吻深入洞裏,用長舌舔舐之。外出時,幼獸伏於母獸背尾部。它們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也食昆蟲的幼蟲等,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納500克白蟻。據科學家觀察,在250畝林地中,隻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可見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人類健康等方麵都有很大的作用。

穿山甲平時獨居於洞穴之中,隻有繁殖期才成對生活。洞穴的結構很有講究,常常隨著季節和食物的變化而不同,一般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風涼爽、地勢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進雨水,洞內隧道較短,大約30厘米,裏麵結構比較簡單;另一種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築於背風向陽,地勢較低的地方,,距地麵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內結構比較複雜,隧道彎彎曲曲,形似葫蘆,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牆,長度可達10米,還經過兩三個白蟻的巢,成為其冬季的“糧倉”。洞的盡頭有一個較為寬敞的凹穴,裏麵鋪墊著細軟的雜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臥室”,也用作“育嬰室”。與洞穴生活相適應,穿山甲有愛清潔的習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邊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個5~10厘米深的坑,將糞便排入坑中以後,再用鬆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