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走進神奇的植物王國(1 / 3)

“閱讀提示”

大自然因植物而變得多姿多彩,遍布整個地球的植物組成了天然的氧吧——森林,鋪成綠色的地毯——草原。從茂密的熱帶雨林,到冰天雪地的南北極;從蔚藍的海洋湖泊,到幹旱的沙漠戈壁,到處都有植物奇跡般生長的身影。

到現在為止,科學家還很難給植物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有人或許會說,有葉綠素能通過光合作用自己製造營養物質就該算是植物的最大特征。但是,腐生植物、寄生植物還有某些菌類植物卻是例外。

有人或許又會說,植物的細胞壁富含纖維素,質地堅韌,沒有運動器官,所以隻能固定在一個地方生活,而且植物沒有感覺器官。但是本章中也會向你展示這樣的一些意外:比如能動的風滾草,靠獨特的武器吞食小動物的豬籠草,還有一些似乎具備感覺和神經係統的神奇植物,甚至還會告訴你植物也如同人類一樣具有不同的血型。

目前,植物學家沿用的分類係統將植物分成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兩大類,也有的生物學家正準備建立新的分類係統,將菌類歸於微生物界。如果按目前的分類法,低等植物包括藻類、菌類和地衣三大類型,因為它們在形態方麵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所以又名原植體植物。而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三大類,有根、莖、葉的分化,所以又稱為莖葉植物。

植物除了提供給人重要的糧食之外,還通過光合作用為人類製造氧氣;它還能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除此之外,我們吃的水果、蔬菜,喝的飲料,用的工業原料,穿的衣服,甚至欣賞的花朵,這些都是植物的傑作。

世界上第一粒種子的媽媽

我們腦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是從哪來的?有一天,一棵小黃豆苗也問了路邊的馬尾草同樣的問題。

馬尾草告訴小黃豆苗,它曾聽研究組的同誌說過這個問題。研究組的同誌說,經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發現:種子是由非生命物質氮、氫、氧、碳四大元素演化而來的。那是距今60億年前,當時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現象,隻是被含上述四種元素的氣體所包圍,伴隨著環境的變化,這四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分子不斷地進行著化合、分解等各種化學變化。到了30多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細胞,但那時的細胞沒有細胞核,又經曆了大約20億年,細胞才具有完整的細胞核。大約在三四億年前,地球出現陸地,隨著陸地植物的不斷進化,有些植物開始用孢子繁殖。孢子植物開始時不分雌雄,後來,植物中出現了大小不同、雌雄有別的兩種孢子,雌孢子和雄孢子結合,就發育成種子,世界上的第一粒種子就這樣誕生了。

聽完馬尾草的敘述後,小黃豆苗高興極了,因為它終於弄明白了自己最早最早的祖先是誰了。

“知識鏈接”

種子植物的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種皮由珠被發育而成,主要功能是保護胚和胚乳;胚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發育完全的胚由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組成,將來會發育成植株的各個部分;胚乳則負責為種子生長提供營養。

“眼界大開”

1.在安第斯高原上,長著一種多年生鳳梨科草本植物。據說,這種花100年隻開放1次,開花後便枯萎而死。這種奇特的植物名叫“普雅·雷蒙達”,它的花穗約有8000朵,芳香撲鼻,可結650萬粒種子。

2.成熟而有生命力的種子,如果沒有遇到適宜的條件,便會保持一種“沉睡”狀態,暫時不發芽,這種現象被稱作休眠。在休眠期間,種子新陳代謝緩慢,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但是仍然保持生命力。蓮的種子是植物界的“壽星”,它可以休眠上千年而生命依舊鮮活。

“想一想”

現在你知道世界上第一粒種子的媽媽是誰了嗎?

樹蔭下的花兒開得早

麗麗的家門前有條小河,在小河的南岸有一片小樹林,那兒就是麗麗和小夥伴們的樂園。幾場春雨過後,樹下麵的草地上開出了各種各樣的小花,遠遠看去就像點綴在草地上的小星星,煞是可愛。

有一天下午放學後,麗麗和小夥伴們又來到小樹林裏玩耍,不知是誰無意中問道:“為什麼花兒都開了,樹的葉子卻還沒有長出來呢?太懶了!”小夥伴們抬頭看了看,光禿禿的樹幹上隻有一些黃色的芽。小夥伴們看了一會兒後又低頭嬉戲去了,不久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了。

傍晚,小夥伴們都回家了。吃飯的時候,麗麗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於是就去問當老師的媽媽。媽媽聽後笑了,她告訴麗麗,花兒之所以這麼早開花,就是要吸引昆蟲來給它們傳粉。如果樹木冒出新芽,長滿枝葉後就會遮蔽大部分光線,這樣無論花朵再怎麼爭奇鬥豔也無法吸引昆蟲來傳粉。媽媽還告訴麗麗,生長在沙漠地區的植物,由於白天幹熱,精致脆弱的花兒就容易被灼傷,而且負責傳粉的昆蟲也很少在烈日下活動,所以這些花兒就選擇在夜裏開花,花兒大多是白色的,並且帶有很濃烈的香味。在生物密度不是很大的沙漠中,很多昆蟲會因此聚集過來,為花兒傳粉。

第二天一大早,麗麗就把這些告訴了夥伴們,大家都高興極了。

“知識鏈接”

摘一朵桃花來進行觀察。花的下麵有形似短柄的花柄。花柄的上麵杯狀的是花托。花托最外麵五個綠色的小瓣片叫做萼片,組成花萼,包著未開的花蕾。花蕾裏麵有五片粉紅色的花瓣組成的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稱花被。在裏麵有很多一條一條棒狀的東西叫雌蕊,線狀的叫花絲,頂端帶黃色的小球叫花藥。花中央那個長頸瓶狀的東西是雄蕊,下麵膨大的部分在植物學上叫做子房。子房頂上有棒狀的花柱和膨大的柱頭,雄蕊所產生的花粉掉在柱頭上,萌發以後,植物雌雄交配的受精過程就開始了。

“眼界大開”

1.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等地,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它的花直徑可達1.4米,重6~7千克,最大的花重50多千克。它的紅色花瓣有30~40厘米長,厚20厘米。在5片又肥又厚的花瓣中央有一個圓口大蜜槽,高約30厘米,直徑約33厘米,可盛5~6千克蜜汁。

2.大王花是單朵花中最大的,但由許多花組成的花序中,最大的卻是巨魔芋。巨魔芋的肉穗花序長達2米,比一個人還高。

“想一想”

綠草地上的花兒和樹蔭下的花兒相比,誰會開得比較早呢?

招蜂引蝶的花兒

在明媚的陽光下,萬紫千紅的花叢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蝴蝶在翩翩起舞,小蜜蜂和許多小甲蟲也會在花叢中忙忙碌碌。原來,這是花兒在請昆蟲們幫忙傳播花粉呢。

一天冬冬問蘭蘭是否知道花兒是怎樣吸引昆蟲的,蘭蘭搖頭說不知道,冬冬就煞有介事地告訴蘭蘭:“花兒吸引昆蟲也有很多方法。”然後他就給蘭蘭舉了好多例子。

冬冬說有的花兒有著鮮豔的顏色。當花瓣在微風裏搖擺時,就吸引了昆蟲們的注意。而昆蟲對顏色的愛好是不一樣的,蝴蝶偏愛紅色的和橙色的花兒;小蜜蜂則喜歡黃色的、藍色的和白色的花兒。

“知識鏈接”

現在對於一些不容易授粉的植物,通常要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人工授粉,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傳授到雌蕊上去,使它結果。

“我猜你不知道”

大王花的花朵十分美麗,在剛開花時還有點香味,後來便臭不可聞了。這種臭味引來了逐臭的蒼蠅和昆蟲為其傳粉。大王花的種子非常小,它們常粘在大象的腳下,讓大象帶它們到各地去安家落戶。

巨魔芋開花時,也會發出臭味,引來蒼蠅和小甲蟲傳粉,它的花開一天便凋謝了。

蓮的種子是植物界的“壽星”,它可以休眠上千年而生命依舊鮮活。

“想一想”

細心地觀察一下,你周圍哪些花是靠昆蟲來傳播花粉的?

種子和果實的對話

園子裏有幾棵向日葵和幾棵柿子樹,日出日落,向日葵的金色圓盤始終向著太陽轉。而那幾棵柿樹始終默默地站在園子的一邊,日複一日,直到秋風吹來了收獲的喜訊。

園子的主人把葵花籽收集起來,曬幹後把它們炒熟後給孩子們吃。然後把柿子摘下來精心製作後放在陽光下晾曬。這個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葵花籽中的種子了,它不時地對包裹著它的瓜子殼喊道:“討厭的東西,快放我出去,孩子們最喜歡我了。”

瓜子殼沉默不語。

種子繼續大喊:“你聽見了沒,你這個沒用的東西,憋死我了。”

瓜子殼終於開口了:“你別這樣說,如果沒有我的保護,你會發黴、會爛掉的。”

種子“哧”的一聲笑了,它嚷道:“你這個壞家夥,我可是一顆健康的果實,健康的果實!聽到沒有,誰要你來保護,哼。”

“你是種子,我才是果實。”瓜子殼依舊慢吞吞地說。

“你?搞沒搞錯?你有肉可以讓人吃嗎?你隻是個令人討厭的攔路鬼,快滾開!”種子吼道。

一直在盤子裏躺著的柿子忍不住了,它大聲說道:“你這個小不點,嚷什麼,你不是果實,瓜子殼才是呢。它為了保護你才變成這個樣子的。這是千真萬確的,不信你問問蘋果大哥,它見多識廣。”

“你確實不是果實,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成的,而你隻是由胚珠發育成的種子。”蘋果慢條斯理地說。

種子沉默了,它似乎明白了什麼。

“知識鏈接”

要想區分種子和果實,需要從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談起。植物生長到了一定階段,就要傳粉、受精和繁殖後代。雌蕊受精以後,花的各個部分便發生顯著變化:花萼(è)和花冠一般都枯萎了,雄蕊和雌蕊的柱頭也都萎謝了,隻剩下子房。隨後,子房裏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同時,子房也跟著長大,發育成為果實。因此,要想區分是果實還是種子,就必須先知道它是由花的哪一部分發育而成的。

“眼界大開”

秋天來到以後,鬆樹枝頭上長了不少圓球狀的球果,它有許多張開的鱗片,從鱗片張開的縫裏會落下可供食用的鬆子,這些鬆子也是沒有果皮包裹的種子。植物學上稱之為裸子。

所有裸子植物的胚珠都沒有子房包裹著,不能結出果實,種子是裸露著的,也就是沒有果實的種子。

“想一想”

請你仔細想想,吃瓜子時,你吃進去的瓜子和吐出來的瓜子殼,哪個才是果實呢?

一棵大樹的夢

森林裏有一棵特別不安分的大樹,它常常想變得與眾不同。每當它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和別的大樹長得都一樣時,它就會唉聲歎氣。它也不時地自言自語或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因此同伴們都管它叫“夢想家”。

這位“夢想家”每天晚上都會做夢,夢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它夢見自己長著翅膀能飛啦,或是背著行囊去旅行啦,等等。一天晚上它像往常一樣進入了夢鄉,它又開始做夢了,這次它夢見自己變成了棱角分明的立方體。它高興極了,因為發現自己終於可以同周圍的夥伴分開了,自己真是與眾不同了。正當它扭動腰肢、自我欣賞之際,狂風大作,這時候它發現任憑自己怎麼努力也站不穩腳跟。不大一會兒,它就被連根拔起。風停了,太陽出來了,它卻再也站不起來了。大樹嗚嗚地哭著從夢中醒來,同伴們都紛紛來安慰它,問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樹抽泣著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同伴們。

聽完它的話,一棵年齡比較大的樹爺爺說話了,他說:“孩子們,你們知道樹幹為什麼都是圓柱形的,而不是三角形、四邊形或五角形嗎?這樣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首先,圓柱形的結構具有最大的支撐力,因為所有的形狀中,圓柱形的支撐力最強;其次,圓柱形的樹幹不存在棱角,也就不容易受到摩擦,而且它還能避免動物大肆啃食;最後,由於樹幹是圓柱形的,無論哪個方向吹來的風,都能一視同仁地讓它們繞過去,所以圓柱形樹幹的抗風能力也最強。

“所以,我們的祖先就選擇了這個形狀。此外,我們能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還能製造氧氣、消除噪音等,保護地球環境……”

樹爺爺說完之後,大家都沉默了,那位“夢想家”也靜靜地沉思起來。

“神遊天下”

壽命最長的植物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的“純係之王”,估計它的年齡為1.17萬年,它是已知的木餾油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

“我猜你不知道”

1.世界上最輕的樹木是輕木,幹燥的輕木每立方米僅重115千克,隻及普通木材的1/10,10米長的樹一人就可挪走,密度比做軟木塞的栓皮櫟還要小一半,是世界上最輕的樹木。

輕木屬於棉科輕木屬,常綠喬木,原產南美洲及西印度半島,當地人稱為“巴爾沙木”,其意為“筏子”。用輕木做筏子,浮力特別大,裝載的東西特別多。

2.蜆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樹木之一,將其放入水中,它會立即沉入水底,因為它的密度比水大。

蜆木產於我國廣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和越南北部,屬椴樹科植物,材質優良,色澤紅潤,不彎曲,不開裂,耐水耐腐。蜆木的年輪很特殊,一邊寬一邊窄,酷似蜆殼上的紋理,蜆木因此而得名。

“想一想”

你覺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樹的夢想會實現嗎?

洋蔥寶寶的衣服

親愛的讀者,你喜歡吃蔬菜沙拉、比薩餅和漢堡牛排嗎?是不是經常會去享受一番這樣的美味呢?哈哈,讓我猜對了吧?那你一定記得裏麵的小洋蔥片吧,它可以使這些美味的誘惑力變得更大。洋蔥還可以用於烤、炸、熏、蒸或生吃。除此之外,洋蔥對我們的身體是有益無害的,因為它含有鈣、鐵、蛋白質和維生素。不過,你不覺得洋蔥的模樣實在是有些奇怪嗎?總是“穿”著一層又一層的“衣服”。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吃的洋蔥頭是洋蔥的根,其實,洋蔥並不是塊根植物,而是一種鱗莖植物。它有五百多個親屬,與石蒜和百合科屬有著密切的關係,那些緊裹的“衣裳”是它的莖與葉基。洋蔥頭在生長的過程中,莖變得非常短,呈扁圓盤狀,外麵包有多片變化了的葉,這種變態的莖在植物學中稱為鱗莖。因為鱗莖的緣故,所以形成了洋蔥的一層層套疊的肉質鱗片,把扁平狀高度壓縮的莖緊緊地圍起來,外側有幾片薄膜幹枯的鱗片,是地上葉的葉基。地上葉枯死後,葉片基部幹枯呈膜質,包在整個鱗莖的外麵。所以,洋蔥寶寶有層層疊疊的衣服。

“故事主角介紹”

洋蔥又名蔥頭。科學測定,每百克蔥頭含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1.8毫克、維生素C8毫克,還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和尼克酸。洋蔥幾乎不含脂肪,卻含前列腺素A、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成分。其中,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可以降低人體外周血管和心髒冠狀動脈的阻力,具有降低血脂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洋蔥還含有一種天然的抗癌物質——櫟皮黃素,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的發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減少25%。

“我猜你不知道”

1.在古羅馬,尼祿皇帝曾讚揚洋蔥滋潤了他的嗓子。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洋蔥被認為是價值最昂貴之物,常被用來當作租金付款和作為結婚禮物。

2.公元前3000年埃及陵墓上的石刻畫把洋蔥奉為神聖的物品。古代埃及人把右手放在洋蔥上起誓,因為洋蔥有一層層的圓形體,這使他們相信洋蔥是永恒的象征。

“想一想”

仔細觀察你周圍的植物,看一看還有誰像洋蔥寶寶那樣,有那麼多層衣服呢?

人參“娃娃”

很久很久以前,長白山的森林中生長著許多人參,這些人參是長白山下三姓人的驕傲。其中有一株多年人參已經長成人形,變為一個身著紅肚兜的小娃娃。人參娃娃常常和人間的小孩子們玩耍,幫助人們做了好多的事。但是山下有一個貪心的老南蠻子設計用線拴住了人參娃娃,後來善良的人間小孩子們巧妙地救出了人參娃娃。人參娃娃報答了那些小孩子,並且懲罰了那個老南蠻子。

故事中的“人參娃娃”主要產於我國吉林長白山地區,是十分珍貴的中藥材,有中藥之王的美稱。人參是五加皮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紡錘形的主根及須根,形似嬰兒,被當地人稱為“人參娃娃”。人參為何在地下長成人形呢?

在長白山茂密的森林中,人參的根在石塊兒多的硬土地上頑強地向下生長。當人參的主根向下生長遇到阻力時,生長就很困難,被迫分叉,向下長出兩條腿來。人參的頭則是主根的上端與莖相連部分在特殊的生長條件下形成的。

人參的莖葉每年秋末枯萎,第二年春天再在根的上部發出新芽,長出新枝,這樣,就在人參根的上部留下一道類似年輪的凹痕,凹痕上有一個眉眼和嘴巴形的凹。年複一年,每年留下一個凹痕,便形成了人參根像人頭的突起的“蘆頭”。有頭有腿,人參娃娃便有模有樣了。人們還根據“蘆頭”凹痕的多少,來確定人參的年齡。

“知識鏈接”

我國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談及人參根的藥效,說可治男女一切虛症,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渭瀉久痢,小便頻數淋漓,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藥效大得很。

“眼界大開”

據報道,2006年3月9日,煙台市民範先生曾經從一男子手中以600元價格買了一株神奇的植物。這株植物的根部是一男一女的造型:耳朵、鼻子、四肢全部非常逼真,整個造型高約30厘米,所纏繞的藤蔓約有4米長。專家們對此也拿不準,有的說是千年人參,有的說是何首烏,還有位老中醫說這可能是一種藤科植物。但無論如何,長得這般酷似人形的植物卻從未有過。

“想一想”

你還聽說過別的關於人參娃娃的故事嗎?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胡楊的眼淚

樹木怎麼會流眼淚呢?你大概覺得很奇怪吧,但自然界中就是有這麼神奇的事情。暑假裏明明隨爸爸去沙漠參觀。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邊緣,他看到一種十分珍貴的樹,爸爸告訴他這叫胡楊。這種樹十分高大,樹幹上流出好多“眼淚”,彎曲的樹幹像一個弓著背的老人,無論天氣多幹旱,風沙多麼猛烈,它始終堅定地站在那裏。它雖然其貌不揚,卻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爸爸告訴明明胡楊耐幹旱,耐鹽堿,抗風沙,能在年降水量隻有十幾毫米的惡劣自然條件下生長。當地維吾爾族農民說:“胡楊三千年,長著不死一千年,死後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爛一千年。”正是由於這種幹旱的生活環境,使它不得不在體內儲存較多的水分。如果用鋸子將樹幹鋸斷,就會從伐根處噴射出一米多高的黃水。如果有什麼東西劃破了樹皮,胡楊體內的水分就會從“傷口”滲出,看上去就像傷心得流淚一樣。因此當地人稱胡楊是“會流淚的樹”。不過,它所流的“淚”很快就變成一種結晶體,叫做胡楊堿,可以食用、洗衣,還可以製肥皂呢!

新學期開始後,明明就告訴他的同學們關於胡楊的故事。看來,明明的收獲還真不小。

“知識鏈接”

1.檉柳是一種植根沙漠的植物,它耐幹旱與鹽堿,原產於歐亞大陸,到了18世紀末作為遮陽、木料和防洪的樹種被引進中國。檉柳屬植物有許多種,是一種改造沙漠、固定流沙的良好樹種。它的枝條被沙埋後,能夠產生不定根,既能提高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又能起到一定的固沙作用。

2.沙拐棗為灌木或半灌木,廣泛分布於中國新疆。常生於沙漠或沙漠邊緣,抗旱、抗風沙,可耐輕、中度鹽堿環境,是新疆沙漠植被中的重要群種之一,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目前,已用於沙漠公路道路綠化。它的花果美麗,可供觀賞,當年生幹,鮮幼枝還是駱駝和羊的良好飼料。

“故事主角介紹”

1.胡楊是楊樹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早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便誕生在我們這個古老的星球上。

2.胡楊生命力極強,當地下水位不低於5米時即可正常生長。成年的胡楊根多可紮根土壤幾十千米。胡楊能在40℃的烈日中存活,也能在-40℃的嚴寒中挺拔而立,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鹽堿,不怕鋪天蓋地的層層風沙,被譽為“不死的樹”。

“想一想”

你還見過別的樹像胡楊一樣會“流淚嗎”?

光棍樹的願望

植物王國中有幾棵光棍樹,這些樹無論春夏秋冬總是光禿禿的,全身上下沒有一片綠葉,隻有許多圓棍狀肉質枝條,因此,人們稱它們為“光棍樹”。

春夏時節,正是綠色植物枝繁葉茂的時候,其中有一棵頂小的光棍樹非常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長滿綠葉,但它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無論多麼努力吸收養分都無法長出綠葉。小光棍樹很苦惱,它想解開這個謎團,有一天它就向一位植物學家詢問這件事的原因。

聽完小光棍樹的問話後,植物學家笑了,他說:“你們的故鄉在東非和南非,那裏氣候炎熱,幹旱缺雨,蒸發量非常大。在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下,葉子越來越小,最後逐漸消失,就變成今天這副模樣了。你們沒有了葉子,就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避免了被幹死的危險。不過你們雖然沒有綠葉,但你們的枝條完全可以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出供植物生長的養分,這樣你們就能長大了。”

“我猜你不知道”

光棍樹屬大戟科植物,含有很多高級碳氫化合物,可以為人們提供“綠色石油”。

“眼界大開”

1.可配巴

一種柴油樹,為高大喬木,高達30餘米,隻要在它的樹幹上鑿一個窟窿,晶瑩的“柴油”就可流出,這種油可以直接用來發動柴油機。

2.續隨子

這是一種生長在半幹旱荒漠地區的多年生灌木,也稱美洲香槐。它能耐瘠薄土壤。將它齊地麵割下,泡在水中,能得到一種碳氫化合物和水的乳濁液,經簡單加工,可以得到類似石油的燃料油。

“想一想”

讀過這個小故事後,你能說出光棍樹為什麼沒有葉子嗎?

誰是真正的冠軍

蘭蘭和冬冬不僅家很近,而且他們兩個在同一個班讀書,因此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但是有時候好朋友也會為了一點事情而爭吵,這不,他們又吵得不可開交了。這次又是為了什麼呢?

原來,他們在爭吵火箭與禦膳橘誰是冠軍的問題。冬冬說禦膳橘是冠軍,而蘭蘭卻偏偏說火箭才是冠軍。最後,他們找到了學校教植物課的王老師來評理。聽完他們的述說後,王老師告訴他們冬冬是對的。禦膳橘噴射花粉的速度比火箭發射速度還要快幾百倍呢!

王老師接著告訴蘭蘭和冬冬,這種禦膳橘生長在加拿大,是山茱萸的一種,最高的隻有20厘米。對於如此“矮小”的身材,傳播花粉成了它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禦膳橘巧妙地運用了瞬間爆發力,就和我們利用彈弓彈射石子是同一個道理,隻不過它噴射出去的是花粉而已。科學家們用高速攝像機捕捉了禦膳橘彈射花粉的瞬間,發現它噴射花粉的全過程僅有0.5毫秒!而在最初的0.3毫秒中,禦膳橘的雄蕊能加速到2400g的重力加速度,相當於宇航員在起飛時承受重力加速度的800倍!這樣的爆發力能將花粉噴射到2.5厘米範圍的空氣中,再借助風吹送至1米開外的地方,從而大大提高了花粉繁殖的概率。毫無疑問,禦膳橘花粉的“閃電噴射”是已知植物界中的最快速度!所以禦膳橘是理所當然的冠軍。

“我猜你不知道”

靠風為媒的植物在形態上有共同的特點。它們的花小,花被不美觀或者退化,沒有芳香的氣味,也沒有蜜腺。但是它們都擁有大量的花,並產生驚人數量的粉狀花粉。它們的花粉粒小而幹燥,重量也極輕。有些植物,每一粒花粉上都具備一個氣囊,這種氣囊能借助風的力,飄遊到各地。它們能被風帶到2000米以上的高空,飄到幾十裏甚至幾百裏之外去。

“眼界大開”

一株玉米平均可產生五億粒花粉,各種香蒲的花粉更多,在印度竟拿香蒲的花粉來烤製麵包和點心。鬆樹的花粉也不少,每當風吹過鬆林,林間立即升起一陣陣黃煙,有如輕霧。1963年,風曾把大量的紅鬆粉吹起,彌漫在東北小興安嶺五營林區的林海上空,結果造成了一場罕見的“黃雨”。

“想一想”

你還見過身邊有哪些植物是靠噴射花粉傳播的呢?

尋找樹中的"巨人"

你能說出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是什麼嗎?告訴你吧,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西坡上,生長著一小片巨杉林,這就是世界上的樹中“巨人”。巨杉樹幹粗大筆直,高聳入雲。最高的一株巨杉高達142米,直徑達12米,下部沒有枝丫,像一個高高的樹標聳立在公路旁。這株巨杉已有五千多歲,被稱為“世界爺”。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樹木和它們相比,在個頭上都隻能算是孫子輩兒呢!樹幹周長為37米,需要二十多個成年人才能抱住它!人們從它的樹幹下麵開了一個洞,洞中可以讓四個騎馬的人並排走過。即使把樹鋸倒以後,人們也要用長梯子才能爬到樹幹上去。它的樹樁大得可以做個小型舞台。巨杉的曆史悠久,7000萬年前曾遍布北半球。後來,經過第四紀冰川的浩劫,隻有內華達山脈上保留了一小片杉樹林。所以巨杉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樹。

“我猜你不知道”

世界上最稀有的植物莫過於中國的普陀鵝耳櫪了,因為全世界僅存一株普陀鵝耳櫪樹。這株樹生長在浙江省近海舟山群島的普陀島上。

這株稀有的植物是1930年我國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鍾觀光教授發現的。1932年,我國另一位植物學家鄭萬鈞教授正式將這棵珍稀寶樹定名為普陀鵝耳櫪,現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普陀鵝耳櫪高約14米,胸徑60厘米,樹冠寬12米,樹皮灰色,屬樺木科鵝耳櫪屬植物。

“眼界大開”

1.最粗的樹是意大利西西裏島上的一棵栗樹,樹身周長為56米。

2.最硬的樹是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生長的鐵樺樹,樹幹比普通鋼板還要硬1倍,即使是步槍,在短射程內也奈何不了它。

“想一想”

你還聽說過比巨杉更高的樹嗎?如果有,它是什麼?

尋找神奇的麵包樹

一隻小型的黑猩猩獨自走在森林裏,它不時停下來東張西望,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突然,樹上跳下來一隻猴子,它問黑猩猩在找什麼。黑猩猩說:“我的媽媽病了,我要出來摘些麵包給她吃,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該去哪兒找。”

“是這樣啊,你跟我來,我帶你去找。”猴子拍拍胸脯說,“我知道在哪裏”。

於是黑猩猩跟著猴子找到了那片麵包樹林,它高興地摘著樹上的麵包。

嘿嘿……你是不是覺得這是在做夢?但這對有些人來說卻是輕而易舉的。

在南太平洋的馬達加斯加島上,當地居民吃的“麵包”就是從樹上摘下來的,這種樹叫“麵包樹”。麵包樹的枝條、樹幹直到根部都能結果。果實的大小不一,大的如同足球,小的形似柑橘,最重可達20千克。麵包果的營養很豐富,含有大量的澱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人們從樹上摘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至黃色,就可食用。這種烤製的麵包果鬆軟可口,酸中帶甜,口感和麵包差不多。麵包果還可用來釀酒和製作果醬,是當地居民不可缺少的木本糧食呢,所以家家戶戶都種植。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神遊天下”

猴麵包樹的樹枝千奇百怪,酷似樹根。據說這同一個古老的馬爾加什傳說有關。

有一次,凶神惡煞般的魔王喝醉了酒,在撒哈拉大沙漠邊撒野逞威,橫衝直撞。他一不小心,腦袋狠狠地撞在麵包樹粗壯堅硬的樹幹上。魔王氣得咬牙切齒,七竅生煙,他一怒之下將這種樹全都連根拔起,倒插在地上,並且命令掌管植物的地魔:“永遠讓它頭腳顛倒!”

這隻是個傳說,其實猴麵包樹之所以長成這種奇異的外形,是由於對沙漠生活很強的適應性造成的,這樣的體形可以使它如海綿般迅速吸收並儲存水分。

“知識鏈接”

麵包樹的結果期很長,從當年11月一直延續到次年7月,一年可以收獲三次,每棵樹可以結麵包六七十年。綠色的麵包果直徑有二十多厘米,但卻可以有很多烹調方法。當地人摘下成熟的麵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黃色,就可以食用,這種烤製的麵包果鬆軟可口。除此之外,還可以煎、煮、炸、蒸。

“想一想”

世界上有麵包樹,那會不會有能產出酒的的樹呢?

紅藻的家在海的最深處

紅藻的家在大海的最深處,那它是怎樣生活的呢?一般的植物都是靠葉綠素,以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產生光合作用,由此生長、發育、繁殖的。

就算是大海裏的居民,小螃蟹對此也很納悶。一天,小螃蟹同往常一樣在海邊散步,突然它發現了遠處有一條紅色的帶子飄在淺水裏,很像紅藻。它快步爬過去打了聲招呼:“嗨,你是誰?你的家在哪裏呀?”

“我叫紅藻,住在大海的最深處,中午我正睡得迷迷糊糊,不知是什麼東西把我拖到這裏。”那條紅色帶子說。

“是這樣啊,那你們在海底怎麼生活啊?”小螃蟹又問,“看起來,你沒有葉綠素,那該怎樣進行光合作用呢?”

“嘻嘻……實際上,我們海裏生長的植物也是有葉綠素的,不過含量不多。海裏和海麵的情況不大一樣,蔚藍色的海水那麼深,海麵有很多生物在活動,海水裏又有大量的各種鹽類,都對太陽光裏各種顏色的光線進入海水起了一定的阻擋作用。紅光隻能透入海水的表層,橙黃色光能透入較深一點,綠、藍、紫色光能透入得更深一些。所以,綠藻吸收紅光,生活在最淺的地方;藍藻吸收橙黃色光,生活在較深的地方;褐藻吸收黃綠色光,生活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我們紅藻是吸收綠光的,生活在最深層。一般離海麵近的植物,葉綠素的含量多一點,越是深海裏的植物,葉綠素的含量越少。就像我們,葉綠素的含量比綠藻少得多。”

小螃蟹聽完後點了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啊!太神奇了,那你在這裏怎麼生活啊?”

紅藻聽後歎了口氣說:“明天太陽出來後,我就會被曬死,所以我要想辦法回去。”

小螃蟹說:“我回去找我的夥伴們幫忙,送你回去。”

“那太謝謝你了。”紅藻高興地說。

後來,小螃蟹和它的夥伴們幫紅藻回到了海底的家。

“故事主角介紹”

紅藻是藻類植物的一門。除少數是單細胞或群體外,絕大多數為多細胞體。藻體含有葉綠素a、葉綠素d、葉黃素和胡蘿卜素,以及大量的藻紅蛋白和藻藍蛋白,常因各類色素的含量不同,使藻體出現不同的顏色,如鮮紅或粉紅、紫、紫紅或暗紫紅等顏色。已知的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生長在海水中,少數生於淡水;分布於世界各地,包括極地。中國已知的有127屬,300種,分布於南北各海區。淡水種類極少。

“知識鏈接”

1.藍藻門

藍藻門植物是最簡單的植物,也是曆史上最古老的植物。藍藻在地球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4億~35億年前。藍藻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在藍藻出現在地球上的幾十億年間,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不斷增加,這為其他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