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六章 9.11事件(一)(2 / 2)

酈宗雲和史進山都沒有笑,他們見柴鬆情緒一直不穩定,擔心他此時會突然發作。但柴鬆沒有發作,他現在麻木了,似乎既沒有思想,也沒有情感。別說一個並無惡意的玩笑,就是無緣無故地被扇了兩耳光,他可能也不會在意。他現在萬念俱灰,什麼得失榮辱,全都不往心裏去。

9月12日早晨,一條爆炸性的新聞迅速傳遍了康大校園:有人劫持了兩架飛機,撞向美國紐約的世貿大樓,大樓很快起火,隨後又在大火中垮塌了。康大學子對此十分關注,還為各種問題激烈地爭論:有多少人遇難?美國國防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漏洞?劫持飛機的是些什麼人?他們的意圖是什麼?針對這場襲擊,美國會采取什麼行動?這件事會對國際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這件事很快就被稱為9.11事件。接下來一周裏,9.11一直都是熱點中的熱點,新聞媒體也沾了光,報紙賣得尤其快。劉信買報紙最勤了,買回寢室後,一人一張,誰看得激動時,就會說上幾句。一個上午,酈宗雲手指一篇文章的標題說:“你們看看這個美國人,他竟然這麼說:為什麼受傷害的總是我們美國人?”

酈宗雲話音剛落,李健就把桌子重重地一拍,罵道:“他還好意思這麼說?美國自成立以來,就沒有被侵略過,隻有美國侵略過別人。這一次,美國的確受了一點傷,但不要加上一個‘總’字嘛,要說‘受傷害’,就屬中國最多了。”李健的外公就是犧牲在朝鮮戰場上,所以他聽到這句話就惱火,說話自然很激憤。

潘興航接著說:“就是啊,自一戰後,美國就一直是世界的霸主,像螃蟹一樣,橫行霸道。在八十年代,美國甚至還派兵突襲巴拿馬,硬是將總統都綁走了,令巴拿馬蒙受奇恥大辱。劫持他國元首,這種以強欺弱的事,也隻有美國人幹得出來!”

酈宗雲也說:“就是嘛,9.11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怪美國,怪美國太霸道了!美國扶持以色列,打壓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人吃了虧,才被迫用這種非常規手段,來與美國對抗,這是弱者迫不得已了,才做魚死網破之爭。”

李健再次譴責說:“美國這個國家啊,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殺人無數。如今他們受了點傷,死了幾千人,就受不了了。他們怎麼不想想,朝鮮和越南,因為美國的侵略,死傷無數,人家是怎麼忍受的。”

不少康大學子談到9.11時,都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這些年輕人,從小對美國的印象就是,“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在讀大學以前,李健一直都堅信,美國的工人階級,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中國共產主義戰士去拯救。這幾年,隨著見識增長了,他才知道,美國工人的生活還是很滋潤的,至少比他李健強多了。李健從小形成的看法,有些已經改變了,有些還沒有改變,認為美國最有侵略性,這種看法就一直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