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藝術家之酷(下)(1 / 1)

在前麵我主要談了藝術家從事的工作,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玩命,找死的事情,一不留神,就把自己給玩死了,比如偉大的藝術家梵高先生。但為啥還有那麼多的人往這個“絕路“上奔呢?前仆後繼,長江水後浪推前浪,盡管前浪死在沙灘上。除了藝術家給人的印象太過哥倆好外(成功的藝術家簡直是當今社會高大上的代名詞),那些失敗的藝術家為什麼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可以改行幹其他的事情麼,還是以梵高為例,他的畫一直賣不出去,連買顏料,畫筆的錢都收不回來,他始終沒有改行,他後悔了嗎?

從現今保存的大量的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談藝術的信中,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沒有。

這也同時說通了為什麼能夠他繼續畫下去,因為不後悔,所以堅持。直到他自殺,他也沒有說過後悔選擇了藝術。一個被藝術玩死了的人,居然不恨藝術,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一個被殺的人,居然不恨殺他的人,原因何在?

這就是藝術酷的地方,藝術家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甭管自己是不是武鬆,所以藝術家和藝術一樣酷。

品味藝術是人類的精神活動中一件很酷的事情,在中國古代,曾有一副對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隻是讀書。古代中國人讀的書分兩類:一類是聖賢書,像四書五經;另一類就是有關文學方麵的,從最早的神話故事,詩經,楚辭開始,我相信,大部分人能夠讀出好(也就是酷)的書,是後者。明代藝術大哥袁宏道和朋友一天深夜徐文長的詩,讀著讀著,先是跳起來,之後繼續讀,興奮的大叫,叫完之後又讀,把旁邊睡覺的人都吵醒了。

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能把正常人變的精神不正常,還有更酷的呢,清代畫家鄭板橋刻過一枚印章:青藤門下走狗。意思是說,他願意做徐文長家裏的一條狗。

這是我看到過的人們欣賞完藝術,說的最酷的一句話。

創造藝術,相比於品味藝術,是更酷的事情,在我看來,是所有人類做的一切事中,最酷的,沒有比它更酷的事情了。在梵高生命的最後幾年,由於作品賣不出去,隻能靠弟弟提奧的資助生活,而此時的提奧也不富裕,因此隻能給梵高很少的錢,但就是這很少的錢,梵高也盡可能的用在繪畫上,比如中午四個麵包能吃飽,但梵高隻買兩個麵包,用剩下的錢買作畫用的顏料。

這,就是藝術家之酷,幸虧有了這些酷的藝術家,他們創造了很酷的藝術,給我們以強大的精神食糧,讓我們,麵對人生的苦難,不至於枯萎,倒下,微笑著前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詩人顧城寫了一首詩: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對於很多人來說,藝術家就是這雙眼睛。

薑傑。2017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