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是很酷的,雖然在這方麵不能說獨領風騷,但在酷這個門派裏,絕對是一位大神,很多藝術大神現在都是社會上的精英,老百姓追逐的偶像。本人是酷派裏的一個小蟲子,在藝術這塊土壤上也爬了很多年,對此是這麼認為的:
“酷”,從字麵上解釋,就是殘酷的意思,聽說過“秋風掃落葉”麼,大多數追求藝術的人,就是那落葉,很少能升級變成秋風的,在被掃過程中,嚐到的基本上都是死去活來前兩個字的滋味。
先說一個酷的開心的事情,距今1000多年的東晉,有個叫王徽之的人,一天被問道:“你是幹嗎的?”
王徽之很認真的思索後回答:
“我經常看見有人牽著馬在我麵前走,我可能是管馬的。”
今天我們讀了這段話很開心,我們之所以能讀到這段話,是因為這段話被記錄在東晉之後的酷派寶典《世說新語》中,想必當時的人們不會認為王徽之是個二百五,相反認為他說這話很酷,要不然他的這段話就不會記錄在書,但不要忘了,王家是東晉世家大族,他的老子叫王羲之,中國超一流書法家,他的字在當時就有市無價,一個字1000萬人民幣都是小意思;王徽之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肯定一輩子吃喝不愁,並且他的書法也很受歡迎,能賣上一個高價,因此,王徽之才能說出這麼酷的話,並且說的理直氣壯,沒有一點白癡的感覺。
追求藝術,從來都是一件玩命的事情。如果一個藝術家家庭條件不好,在藝術上又遲遲搞不出什麼名堂,見不到回頭錢(和王徽之相反),那麼他就慘了,他會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如果他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用在其他事情上,用其他事情賺的錢生活(藝術家也是要吃飯的),那麼用在藝術上的時間就少了,藝術就很難成功;如果相反,拚了老命追求藝術,藝術萬一失敗了,那麼隻有餓死或者他死。
在這方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梵高了,在很多談藝術的書裏,都認為他是西方現代繪畫最重要的一個人,與塞尚,高更並稱西方現代繪畫之父,仔細研究他的傳記就會發現,他也麵臨著上述難題:藝術和生存,究竟哪一個才重要,梵高選擇了前者,全力以赴搞藝術,結果活著時藝術沒成功,於是他,自殺了。這就是藝術家之酷,更酷的是很多藝術家還不如梵高呢,追求藝術一輩子,一事無成。
梵高的畫在今天看來一幅畫價格動輒超過千萬美金,合人民幣好幾億,這充分說明他在藝術上取得的偉大成就;在他活著時卻無人問津,從他一輩子隻賣出一張畫得到證明,這張畫的價格也不高,由於梵高把生命全部奉獻給了藝術,從他選擇了藝術那一天起,不願意幹其他事情掙錢養活自己,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37歲:窮困潦倒,疾病纏身,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重壓下,他對自己扣動了手槍扳機。對於前者我要說明一下:梵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一封信中,認為他創造了優秀藝術(事實上是偉大藝術),然而一生都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所以才對自己的人生絕望,選擇了自殺這條路。
這大概是藝術家中最酷的事了。
至於那些超級成功的藝術家,比如張大千,畢加索之類的人,生前就是泰山北鬥,死後萬古流芳,一般追求藝術的人,最好不要指望自己能成為。我寧願相信他們能在藝術領域這樣,是幾世幾世修來的,因為藝術上的哪怕一丁點的成績,都是用血和淚換來的,一般人一生的血和淚堆積不了那麼高。
薑傑2017年3月7日
僅以此篇獻給梵高,也許藝術家之酷(下)就是獻給自己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感覺寫出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