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1 / 1)

現在俗的東西太多,雅的東西缺少。

也許有人會認為俗就是大眾的,其實高爾基早就說過:“照天性而言,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隻是有些人認為限於條件,想雅而雅不起來,也有些人有條件而限於修養,想雅而不知如何雅起。但追求美好的境界,向往雅致的情趣,就天性而言應該是共同的。既然這樣,尚貧者,可先雅於心境。已裕者,當繼之而怡其情致。

基於這一層意義,本書也正是試圖從曆史的碎片中,拚接出前人的優雅,從古人的遺剩中,撿拾起祖先的古風。以引領更多的人在有價值的生活中發現並享受心靈的清雅與尊榮。我們的傳統曾經遭受過顛覆,我們的文化曾經出現過斷層。我們雖然不會再回到古人曾經生活過的時代,但我們的祖先在物質生活中追求文化優越的心理,卻是我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因。一個民族對載道於器的悟性與享受雅致生活的能力,非但不能遺失,而且還要在進一步的領略中以開啟我們的心智。

我非常欣賞“文心藏趣”這一個書係的創意。這是深得雅玩真諦的,古玩是成人的玩具,既然事涉玩字,就得有趣,而趣味,尤其是深層次的內涵,往往是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來探索與發現的。歲月給器物罩上了一層皮殼,又稱包漿,從而使得器物的外表變得異常的潤澤。而文化的穿透力,卻又能揭示出器物的個中三味,讓人咀嚼,耐人玩賞。文心藏趣,既給文化愛好者提供暢想,也能給持珍惜物者提供感悟。

至於筆者的書齋清供,也許都是一些豆人寸馬,不登大雅之堂。確實,書齋清供,僅是幾案間的擺設,牆壁上的掛飾,或陳列或把玩,沒有重器,以小雅為情趣,以養眼賞心為旨歸。其實,世上並非隻有天皇貴胄才能構築崇高。“清供”二字,同樣關乎人格修養。文玩雅樂,雖無關軍國大計,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心性。

是以一趣之玩,心眼俱足。

承南京山穀兄薦之,百花文藝出版社雅許,以及杭州同好獻藏,方使拙作有可能躋身“藏趣”書係,在此一並謝過。至於書中不當之處,亦請方家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