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點金賦(1 / 2)

“這玩意兒究竟值多少錢呢?”

葉瀚逐漸冷靜下來,靠在床頭翻看著這本殘書,思考了起來。

清代上流社會有研究金石學的風氣,所以石鼓文對書壇的影響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書家楊沂孫、吳昌碩就是主要得力於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風格的,想當初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帶葉瀚整理研究金石學也參閱了大量清代的資料。這本殘卷用石鼓文和甲骨文混合書寫,想來應該也是清代的產物。

“先不說這桃花紙的珍貴程度,光這石鼓文就不得了,公布出去一定會震驚世界。要是給老師拿去,他一定比我還要興奮啊!”

想到自己的老師,葉瀚的嘴角也不禁露出了溫馨的笑容。但他立刻搖了搖頭,打消了這個念頭。真給那個老頑固看見,非得“獻給國家、獻給組織”不可,隻怕自己除了一張獎狀,連個屁都落不著。

“用得起開化紙,還精通石鼓文,這書的主人隻怕不是皇親國戚,也是公侯勳爵,可惜是本殘卷。不過,殘卷價錢也低不了……最少也得兩、三萬吧?”

葉瀚拿定主意要發這筆洋財,就攪起腦汁認真研究起這本書來,所謂“買賣好壞,全在一張嘴上”,了解的越多,越能瞎忽悠。這玩意,可比“刮屎板”值錢多了!

“點……金賦……六儀道人撰……”

葉瀚磕磕巴巴把封麵上的文字讀了下來,可書名和人名他都沒聽說過。

《點金賦》是什麼東西?難道又是《金口訣》、《黃金策》之類算卦占卜的書?算卦的書得再加幾千,舊書攤上帶“周易”倆字的還要比普通書貴幾塊呢!現在的人,就是迷信。

雖說葉瀚能辨別字體,可能讀出的實在不多,目錄看著都有點頭大了,內文密密麻麻一大堆字就更別提了。

葉瀚皺著眉頭摳了半天:“銅器篇、陶瓷篇、玉篇……,難道不是算卦的書?是本清代的《骨董手冊》?”

“這名字起的還真邪乎——血命法、藥石法、做舊十八訣……看看有什麼名堂……”

葉瀚攤上主要買的是玉件首飾,所以他隨手翻到關於玉的章節,磕磕巴巴讀了下去:

“‘玉者石也,石者玉也’——這不是廢話嗎,玉石、玉石,玉可不就是石頭嗎?

‘故,易其骨,化其髓,頑石可以成美玉也’——什麼意思?石頭變成玉?

‘藥石法,以藥石克五行,化啥啥啥……為白玉……啥啥三錢……啥啥啥焚灰……’。靠,完全認不出來,跳過!

‘血命法,甲遁一元……’這一篇倒還能讀……”

這《點金賦·養玉篇》中的《血命法》分為前後兩篇,前篇都是什麼子醜寅卯、五行八卦的,認得字也看不懂。葉瀚就隻把後篇認真讀了下去,可越讀葉瀚越覺得作者腦子有病——這《養玉篇》竟然寫的是把普通的石頭變成玉的方法!

讀到後來葉瀚不僅啞然失笑:“子午時,立坤位,頌生辰八字,畫四橫五縱……食指根血……咒語……就能變出寶玉?我靠,這六儀道人是個神經病吧?

唉,看來啥時代都有窮瘋的啊!這種欺神騙鬼的書也有人能編出來?

“反正是個白撿的偏宜,夠我七、八年不發愁房租的了。”

可這古書一時半會兒不好出手,下個月的房租還沒著落。葉瀚也隻好依依不舍的把書包好放到一邊,琢磨起明天的生意來。

新上的貨都得提前編好一段故事,一張口就得把客人忽悠住,這招也是跟孫半截學的。可拿孫半截的話說,“葉三僅得老夫皮毛而已。”。

葉瀚一邊擺弄一邊暗歎:“多花兩百塊是不一樣,真比玻璃的強。看來做生意就得舍得下本錢。”

心裏琢磨著,葉瀚隨手又拿出一個手鐲,剛看一眼就罵出來了聲:“死胖子就知道你沒有那麼好心!”

他手裏拿的正是佛爺“饒”他的那個雜玉手鐲。當時葉瀚一心要誑走古書,就沒留意。現在稍微一看,明顯有一圈清晰的裂痕,本來就不值錢的東西,還驚了口,佛爺真拿葉瀚當收破爛的了。

葉瀚晃著手中的玉鐲,歎道:“說起來咱倆也算是同命相憐,都是不招人待見的破爛。如果這《點金賦》是真的多好,我把你變成一塊羊脂美玉,找個識貨的好人家好好疼惜,我賺一大筆鈔票也能腐敗腐敗。咱們兩全其美,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