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撿漏兒(1 / 3)

“撿漏兒”這類故事,在古玩城沒有一千也有八百:某某人去鄉下“鏟地皮”撿了個大漏兒,三塊錢買了個尿盆結果是個元青花,倒手賺了十幾萬;某某人送迷路的老太太回家,結果發現老太太家吃飯的碗是康熙官窯的盤龍附鳳,看他喜歡,臨走老太太送他一打……。個個都傳的有鼻子有眼,哄的剛入行的新手心癢難奈,恨不得天天撿漏兒,轉眼就發大財。

葉瀚也曾是這些新人之一,剛入行那會兒,他就愛聽這種故事,也學別人去鄉下“鏟地皮”,揣著錢就往登封跑。沒想到還真讓他碰到了寶貝,剛下火車就看見一位土裏土氣的鄉下老漢在賣泡菜,裝泡菜的壇子竟然是口五彩蟠龍蓋罐。別看葉瀚剛入行,鬼心眼卻不少,裝著嚐泡菜靠近壇子又摸又看,認定這蟠龍蓋罐非清即明,倒一手賺小幾萬不成問題。當下就連誇泡菜好吃,我一壇子都要了。老漢說我這泡菜是獨門秘方,別無分號,價兒可不偏宜。葉瀚趕緊說家裏有老人就愛吃這口,孝順老人還能怕花錢?老漢一聽這話很是感動,連聲誇孝子啊,真知道疼老子!那我得偏宜點,一壇子算你250吧。葉瀚心說幾個醃白菜幫子就要200多,真敢張嘴。可一想那五彩蟠龍蓋罐,再加十個250也值啊!二話不說就把錢掏了,然後裝模作樣說這麼一大堆泡菜,連湯帶水的我咋拿啊,幹脆我連壇子一起搬走吧。可老漢早拿出了一打塑料袋,說別擔心,我都準備好了。葉瀚一看有點急了,敢緊攔,說塑料袋我回去也不好擱,再加10塊錢讓我連壇子一塊搬走算了。老漢那邊嘿嘿笑道,別費心了,壇子不賣,俺們全靠這壇子讓孝子送250呢。周圍一直等著看好戲的攤販頓時哄堂大笑,葉瀚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這土裏土氣的老漢是專門在火車站守株待兔,等自己這樣想占偏宜的人,扮豬吃老虎呢!

吃一塹,長一智,葉瀚再不敢往人多的地方鑽,改往窮鄉僻壤進軍,希望能從勤勞樸實的農村同胞那裏得些偏宜。登個三輪喊著收舊貨舊家具,倒騰了兩個多月古玩沒收到,賣破爛倒賺了兩千多塊錢。要不是嫌“收破爛”沒“古董商”好聽,怕找不到媳婦,葉瀚差點就此轉行。

後來還是孫半截說,“鏟地皮”能“撿漏兒”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黃曆了,現在的鄉下人都給坑怕了,稍微上點年月的東西也落不到咱們手裏,還是消消停停擺攤賣點零七八碎混口飯吃吧!

葉瀚無奈之下,也隻好聽了孫半截的勸,絕了天上落餡餅的貪心,老老實實擺了這幾年的攤。可沒想到,今天這一摸,又讓他摸出了“撿漏兒”的念想!

葉瀚手裏拿的,是半本線裝的古書。

紙張都已經泛黃發棕了,擱在一堆瓷器中,斑斑駁駁落了一層薄塵。看樣子有百十來頁,背麵還有半指厚的殘茬,好像被人撕去了三分之一,封皮也被折得起了毛,好在沒撕破。

葉瀚一摸之下,就感覺不對。連忙佯裝毫不在意的把封皮捋順了,瞟了一眼書名題款——《點金賦》,這是什麼書?葉瀚沒時間細想。又用手指搓了搓書紙,心裏已是基本篤定。一時間胸中熱浪翻滾,體驗了一把小鹿亂撞的感覺,這本書可就放下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手足無措起來了。

“呦,這東西在這兒呢?”

還沒等葉瀚拿定主意,一隻胖乎乎的手伸了過來,把書一抽而走。葉瀚就感覺自己的心髒也隨著抽了一下,膝蓋一軟,差點沒有癱倒在地。

“你看看這紙!看看這字!是不是真的老東西?”

佛爺一手拿著書,一手指著書上的字,嘖嘖稱讚。

葉瀚心中暗道,既然知道是寶貝,幹嘛擱在破爛裏?害我白高興一場。剛想白活幾句,顯示顯示自己也識貨,沒想到佛爺又說道:“真是仿得好啊!你說這顏色到底怎麼做的舊呢?看著多自然。要不是混跡古玩行這麼多年,非當真的不可。小葉,你老是吹你上過大學,你看看,這上頭都寫得啥字,我怎麼一個也不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