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戒煙的欲望。讓孩子意識到,成長是一個過程,每一個人都將迎來長大成人的那一天。吸煙並不是走向成年的標誌,許多成年人並不吸煙。而且,真正的成熟體現在心智的健全和通達。家長應該耐心勸導孩子,讓他們從心底裏產生強烈的戒煙欲望,充分調動起孩子戒煙的主觀能動性。
★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孩子染上了吸煙的壞習慣,這就很明顯地表現出孩子的注意力並沒有完全集中在學習上。凡是學習用功的孩子,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過多關注學習以外的事情。因此,要讓孩子戒煙,關鍵在於讓孩子明白,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應該為別的事情而過多分心。29. 延遲滿足課程
延遲滿足——建立寶寶幸福感的心靈雞湯
倩倩的業務繁忙,休息日,同事也經常打電話詢問事務該如何處理。倩倩的寶寶剛滿3歲,每次當她接電話的時候,寶寶就叫個沒完,大聲吵嚷,每逢這時,倩倩往往叫保姆馬上把寶寶帶走,她才能打兩三分鍾的電話。如果倩倩一個人帶著寶寶在外麵玩,那就糟糕了,電話響起來,兒子就吵嚷上了,不讓媽媽打,弄得倩倩心煩意亂,無論多重要的事,也隻得說:“我到家再給你打過去吧,寶兒哭了!”倩倩在想:寶寶為什麼這麼纏人?難道不知道等我打完電話嗎?
其實,寶寶出生後,還什麼都不懂,他的各種能力,都是在後天學習來的。倩倩雖然給寶寶創造了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卻忽視了對寶寶某一方麵的教育,以致於孩子沒有學會在特殊的時刻耐心等待。
學會等待——寶寶的必修課
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曾對斯坦福大學幼兒園的孩子們進行過著名的糖果試驗——延遲滿足試驗。那些4歲的孩子們麵臨著兩種選擇:一個大哥哥要去辦點事,如果等到他回來,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如果你不願等,隻能拿一塊,但立刻可以拿到。十幾年後,研究者發現,那些耐心等待的兒童中學畢業後,在社會適應能力、自信、處理人際關係、能麵對挫折、積極迎接挑戰、不輕言放棄等心理品質方麵,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兒童。
人類欲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幾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好的教育總是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是愚蠢的行為,“超量滿足”則是浪費的舉動。
許多家長總是處在給寶寶“即時滿足”的狀態。在心理上認為寶寶小,現在生活優越,寶寶有需要一定要滿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經常的即時滿足,對孩子是無益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
“即時滿足”的後果
*寶寶性格急躁
寶寶想要什麼,父母馬上給予,經常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的動作稍慢一點,寶寶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後做事情容易有始無終。
*寶寶無法感受到幸福
寶寶想要一塊泡泡糖,媽媽馬上給他買;寶寶想吃肯德基,媽媽馬上帶他去;寶寶想要一個芭比娃娃,媽媽馬上送給他。所有的東西,都這麼輕而易舉地得到,寶寶才不會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會覺得這是應該的。
*寶寶不知道愛惜玩具
有些寶寶的玩具箱裏,放著幾十件玩具,但對哪件玩具,都是玩幾天就扔一邊了,有時還拿玩具亂扔、亂摔,對玩具一點都不愛惜。假如這是一件等了幾天,甚至是一個星期按時去幼兒園才得到的禮物,他還會如此不愛惜嗎?
從長遠來看,在現實社會中,情感智力在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較高的人控製自己的能力,適時的學會等待,有時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時機。
“延遲滿足”可以從小鍛煉寶寶的這種能力,從小給寶寶一點點挫折感,讓他學會等待,從而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長大後,這種品質也會在他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延遲滿足課程
* 0-1歲的寶寶
1歲之內的寶寶,實在太小,對他們來說,父母要盡量滿足他們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當寶寶實在無理,延遲滿足要控製在以秒計算的時間內。最好不超過1分鍾。
課程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喜歡扔東西。一件小玩具,寶寶扔出去了,卻又夠不到時,寶寶大喊大叫,讓父母幫忙。
你可以嚐試這樣做:“寶寶,等一等。”一邊說話,一邊去撿玩具,這樣可以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然後停頓幾秒後再遞給寶寶。
* 1-2歲的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很多話已經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邊做邊說是應該的,而且要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們為什麼。
課程
寶寶想喝奶,但奶是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太涼,他卻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嚐試著這樣做。“寶寶,你摸摸,奶太涼了,喝了會肚子疼,你等一等,溫熱了再喝。”
* 2-3歲的寶寶
2歲以上的寶寶,開始出現自我意識,他們也能聽得懂大人講的道理。
“等”字的含義,他也基本明白。這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帶他多體驗。延遲滿足的時間也可以從幾分鍾延長至一二天。
課程1
帶上寶寶去超市。當寶寶看到裏麵那麼多好吃的時,禁不住拿起來想吃。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寶寶,在超市裏麵不讓吃,隻有媽媽付過錢,你才能打開包裝吃的。你看這裏麵穿製服的叔叔,就是管著不讓人隨便吃的。”雖然寶寶還小,但對寶寶講清道理,寶寶逐漸就會變得懂事,學會等待。
課程2
寶寶剛喝過一杯熱奶,卻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嚐試著這樣做:“寶寶,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經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裝不下了。這樣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媽媽帶你吃肯德雞兒童套餐,還能有小玩具呢?”給寶寶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是需要等待。
課程3
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一個小恐龍玩具,也想要媽媽去買。
你可以嚐試著這樣做:“寶寶,你看今天媽媽沒帶錢,等明天,媽媽一定帶錢給你買。”
課程4
帶寶寶到公園遊樂場玩,寶寶喜歡玩秋千,而秋千那裏已經有一個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嚐試這樣做:“等那個小朋友玩夠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為這會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結果,最終會讓他滿足自己的願望。
課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著誘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嚐試這樣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們一起等爸爸下班回來吃。”然後和寶寶一起等一等。
* 3歲以上的寶寶
寶寶到了3歲,很多道理已經非常明白了。這種延遲滿足可以時間更長一些,比如一個星期,比如到他生日那天。在等待的過程中,寶寶也會體驗到美好的感覺,當願望得到滿足時,他也會感到無比幸福,而且對得到的禮物,也會倍加珍惜。
小貼士
1.盡量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多抱抱、親親他,讓寶寶感受到父母非常愛他。
2.父母答應寶寶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答應寶寶第二天吃肯德基,結果又不去了,這樣寶寶會認為父母不守信用。
3.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時滿足,父母要對寶寶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斷,決定哪個能馬上滿足,哪個需要再等等,哪個跟本就不能滿足。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4.說話的語氣要堅決,讓寶寶感受到沒有商量的餘地。
5.初次使用延遲滿足時,寶寶會哭鬧,父母要想辦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並且讓他明白哭鬧是不起作用的。
6.寶寶做得好時,要給予表揚,比如親一親寶寶,獎勵寶寶一塊棒棒糖等等。30. 輕輕鬆鬆處理孩子的小毛病
麵對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毛病”,你會怎麼辦?搖頭?歎息?發怒?打罵?又何必呢?認認真真研讀以下對策,能夠幫助你輕輕鬆鬆處理孩子的“小毛病”。
·玩過火
如果孩子玩得太興奮了,太忘乎所以了,該怎麼辦
解決對策
冷處理:如果孩子在某項活動中玩得興奮,而無法安靜下來,那就為他提從一個地方讓他安靜一會兒,比如到沙發上坐一會兒。
警告:對於由於搗蛋而興奮的孩子,你可以平靜告訴他,隻有他安靜下來,才能讓他繼續玩。
帶高帽:你也可以對他正在做的活動的一兩個方麵給予表揚,然後快速地把他引導到一個更安靜一些的活動之中。
遷移:你可以說:“我對你的活動熱情感到很高興,但我們必須休息一會兒,讓我們躺下來,想像我們變成了一朵雲。”這時最好讓孩子與你一起做深呼吸。
遊戲:你也可以創造一些活動。告訴他躺下,睡覺,幾分鍾後,敲響鈴讓他跳起來,然後再讓他回去睡覺,再重複下去。
·沒興趣
如果孩子心情不好,對所有的活動都不感興趣,該怎麼辦
解決對策
關注:密切關注孩子,通過注視,擁抱,牽手等行為來表達你對他的關愛。
鼓勵:根據他的眼神,對他所做的活動表示鼓勵。如果他有些沮喪,你可以對他的某些方麵進行鼓勵,如努力參與活動的意願,活動的表現等;如果他對參加活動有不安全感,對自己不自信,那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參與活動,你可以讓人先自己靜坐一會兒,當他想玩的時候再讓他玩。你決不要讓孩子感到有一種被忽視、被遺充的感覺,你要讓他感到他總有可以值得讚揚的地方。
同感: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消極行為保持敏感,向孩子解釋你對他心情低沉的同感。
檢查身體: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要想到孩子的身體關況是否健康,並認真進行檢查。
·愛挑剔
當孩子以一種批評的方式談論別人的時候,該怎麼做
解決對策
理解:首先你要對孩子的這種表現表示理解,因為當他以一種批評的方式評論他人的時候,可能他是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引導:你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使孩子對自己的活動感到滿意,幫助孩子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來評論自己的言行,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暗示:在你引導他接受自己的優缺點的同時,你要向他解釋任何人都非常努力,誰都想聽到別人讚揚自己,所以他也要學會欣賞別人。
安慰:如果有的孩子因自己說話表達不流利,或者身體運動不靈活,或者其他什麼,而遭到別人的拒絕,我應該試著向孩子解釋,任何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獨特性感到驕傲。
·不合作
孩子好像與他人分享好玩的玩具有困難,該怎麼辦
解決對策
懲罰:你可以先把這件玩具拿走,直到他決定是獨自玩,還是與他人一塊玩或者輪流玩。
限製:你需要對孩子單獨玩這件玩具的時間做出限製。有一個有趣的方式,就是玩有發條的玩具,當發條停止的時候,玩具就要傳給另一個小朋友玩了。
轉移:當所要求的玩具輪流不過來的時候,你可以試著讓一些孩子對另一種玩具感興趣。
放任:有時對孩子之間的一些小問題,不去理它,反而會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讓孩子們自己決定這件玩具該由誰來玩。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他們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想偷懶
當孩子不想嚐試,隻是說:“我不會做”,表示放棄的時候,該怎麼做呢
解決對策
觀察:要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活動內容。通過觀察孩子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你可能會洞察其中的緣由。
轉換活動:如果孩子主要是放棄紙筆或畫畫方麵的活動,而比較喜歡運動或聽故事,那可能是因為他對小肌肉運動能力感到不自信。你可以和他討一下這種活動的意義,如果需要,你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作一些針對性的改變。
提供選擇:給孩子提供幾種活動的備選方案,讓他自己從這些活動中選擇一種活動來參加,是一種很有效的激勵方法。
興趣引導:發現孩子的興趣,並依照孩子的興趣為他製定特定的活動方案,會提高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努力對孩子的興趣火花保持一種特別的注意,當它出現時,就把它引導、釋放到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