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1(1 / 3)

第十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1

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如果你整天沉溺在自己悲傷的情緒中,久而久之, 別人眼中看到的你就是眉頭深鎖的苦命人;相反的,若你能夠從生活中隨處取些點點滴滴的 快 樂,自然而然,你的眉宇間就會散發出溢人的光彩。快樂是自找的,隻要換個想法,轉個念 頭,人生就會更好。

一、無視生活中的瑣事

生命短暫,精力有限。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生命的每一天都 過得有意義,就必須設法忽略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相當一部分人把他們的大好時光浪費在生活瑣事上,常常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沒有任 何價值的事,不少自尋煩惱的家庭主婦,即使家具、瓷器、玻璃上的一個手印,也會 讓她們擦洗半天,甚至把湯煮過了一點或麵色有點變質,也會使她們心煩,從而擾亂日常的 生活。她們常常使保姆苦不堪言,即使是一點疏漏,也會斥責個不停。

生活中,像這樣的主婦實在太多了,隻要一點點瑣碎之事,就會讓整個家庭雞犬不寧。 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也會使她們情緒激動,喋喋不休,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破口大罵,搞得 每個人都疲憊不堪。

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想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就必須設法忽略 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要它們不給你找麻煩,就甭管他們。不要因為廚師做壞了一頓晚餐 而影響了你的心境,也不要因為服務生的一點小錯誤就嘮叨個沒完,使他們覺得尷尬,也 讓客人感到掃興。

有時,僅僅是因為丈夫或孩子在吃飯時遲到了一會,就使一些女人心煩不安,然後數落 個不停。這樣的氛圍誰能心情舒暢呢?把時間準確到分鍾上,認為每件事都應該準確無誤, 如果稍有出入,就會遭到毫不留情的責罵,與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簡直就像在地獄裏一 般。

這樣並不能使生活過得有意義,相反,隻能為生活所累。當一艘輪船的載重已經威脅到 航行的安全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把那些毫無價值的貨物扔向大海。我們應該學會無視那些 瑣事,讓它們順其自然。否則,隻會讓自己感到煩躁而沒有任何好處。

許多看似不起眼的人總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就像別在衣服裏麵的別針,你拿不掉 它,它卻不時地戳痛你。不少老師也喜歡小題大做,把學生犯的微小錯誤任意誇大,使學生 喪失了學習和生活的樂趣。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壞習慣。他們喜歡上綱上線, 任意歪曲事實,甚至無休止地爭論,直到把一件小事變成大事,弄得大家心煩意亂為止。

喜歡在瑣事上作文章的人確實可惡,有時卻難以擺脫他們。就像掉在鞋子裏的沙粒,你 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脫下鞋子,倒出沙粒。於是,這些沙子在你行走時,就不停地折磨著 你的腳。

許多部門經理也是這般令人厭惡。他們一刻不停地咕噥著,把一些不值一提的事誇張成 影響業務的大事,搞得手下人大為惱怒,卻敢怒不敢言。假如某個速記員不慎犯了個錯誤, 那麼這一整天就別想有一個安寧的時候。如果每天隻是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吹毛求疵,這樣 的生活也太可悲了!

生命短暫,精力有限,我們沒有過多的時間供自己揮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 為 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許多人 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卻沒有足夠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鍋爐,蒸汽在還沒有驅 動 活塞,產生能量之前就已泄漏得一幹二淨。這種人整天做無用功,白費力氣,於己於人毫無 用處,甚至總是幫倒忙。

眾所周知,女人們常常花大半天的時間,在精品店、時裝店裏挑一些平時根本不穿的衣服, 有時逛了大半天卻一件不買,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如果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諸如此類的 小事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能把這樣的時間用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上,或者用來幫助他 人,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則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們的社會中,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浪費在無聊之事上的女人實在太多了! 她們 會不惜代價去挑選一條紮頭發的絲帶,購一頂適合自己臉型的帽子或一雙時髦的手套,這簡 直就成了她們的生活習慣。在選擇物品時,有著較高的品味很重要,也很必要,這本無可厚 非;但如果過分地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瑣事上,則是可鄙的,如果形成習慣就更不幸了。

二、煉就一套忘懷之術

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時時順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讓它過去,不要 放在心上。這幾年來我一直是這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的。記得有一次,我太太向我提起一件已 經過去的懊惱事,我本來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壞了,兩人談話的情緒也沒有了,沉浸於氣 惱的往事回憶之中。突然,我意識到:我這不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嗎?在家生別人的氣,別人 可能正在愉悅之中呢。他能愉悅,我怎麼就該生氣?於是,我對太太說:“過去的事讓它過 去吧,多想些愉快的事,自己給自己添壽好嗎?”太太也笑了。從此,我們學會了忘懷。

每個人本來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為某些心理壓力,如緊張、失敗、挫折等等, 漸漸形成情緒問題。有時反應暴躁,有時反應冷淡,導致心灰意懶,半途而廢。為了培養積 極的生活態度,一定要學習忘懷之道。忘懷之道,可以使我們真正放下心中的煩惱和不平衡 的情緒,讓我們在失意之餘,有機會喘一口氣,恢複體力。腦子的作用,不隻是幫助我們記 憶,更是幫助我們忘懷。應時時刻刻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緒,把惱人的往事放在一邊,不要讓 自己被種種紛擾所困,而要讓愉快的心情時時陪伴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有積極的精神和 體力去生活、去工作。

樂於忘懷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話說的是:生氣是拿用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 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狼狽不堪不值得。樂於忘懷是成 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要把慘痛的往事 忘懷,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情。比如某人算計你,使你無法加薪,失去升職的機會,此刻 ,你見之恨不得剝其皮,抽其筋,戮其肉,剁其骨,叫你如何忘懷呢?

托爾斯泰說:“我們能夠愛恨我們的人,但無法愛我們恨的人。”愛是生命的動力,恨也可 以成為生命的動力。向所恨之人報複,而不是忘懷,也可以激人奮發圖強。文王姬昌、越王 勾踐就是因恨而建立國家的成功典型。我們生活在現在,麵向著未來,過去的一切,都被時 間之水衝得一去不複返,我們沒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和那些人間的仇怨。

做人,不但要忘懷不愉快的往事,也要放下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情緒,那些情緒,往往 陷你於虛妄之中。從心理學角度看,無論你惦記的是快樂的往事還是悲愁憎恨,長期生活在 過去的記憶裏,就會與現實生活脫節,會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和心智的發展。

忘懷,是忙碌的樹蔭。它讓我們在燥熱疲倦時,有機會休息,使體力恢複過來。然而 ,怎樣才能做到忘懷呢?隻有一個方法:放下。

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懷之道的人,當有一天發現他最信任的仆人蘭佩,一直在有計劃地偷盜他 的財物時,便把他辭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懷念他,於是,他在日記上寫下悲傷的一行文字 :“記住要忘掉蘭佩”。

真正說來,一個人並不能那麼容易忘掉傷心的往事。不過,當它浮現出來時,我們必須懂得 如何使自己不陷於悲不自勝的情緒,必須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憤恨、 恐懼和無助的哀愁裏。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扭頭去專心工作,計劃未來,或者去運動、旅 行。

學習忘懷之道,把許多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動情緒就會越來越少,心靈和精神的 活力就會得以再生,恢複原有的喜悅和自在。

有時候,我們的悲傷和內疚是因為自己做錯事引起的,這時可以用補償的方法來幫助忘懷。 例如用誠懇的道歉,或者用其他方法補救,使自己身心保持平和。

有首禪詩,吟詠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忘懷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勃勃生機,成 功將向你再度招手。

三、生活中的美忽略不得

多數人熱衷聚斂錢財,但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把美和愛傾注於生活之中,讓生活 美麗動人。不要隻一心想著掙錢。富人家藏金山,然而不一定有審美的眼光和高尚的靈魂 。他們把這些無價之寶都換成了金錢。

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培養自己審美的情趣、溫良敦厚的品格和愛心,其一生的拚搏又有何意義 呢?除了利欲熏心,熱衷於發財斂富,一心向上爬以外,就沒有其他值得自己追求的目 標 嗎?難道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謀求財富、擴大權勢嗎?難道就沒有比這更珍貴、更美的東西 ,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為之奮鬥一生了嗎?

你也許會說,無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貧瘠的小鄉村,那些男男女女隻為一個目標而 奔波,那就是物質財富,美在生活中是經常被忽略的。看看周圍吧,那些方方正正的高 層建築,根本沒有藝術美可言;一些橋梁、公園、廣場、城市建設也毫無特色,甚至是醜陋到了極點。仿佛實用成了評判萬物的最高標準。如果把巴黎那些 充滿浪漫氣息和藝術情調的人遷往紐約或芝加哥居住,他們都會發瘋的,那些美的感受,在 這樣的環境下會消失殆盡。

許多美國人的家庭布置也是讓人不敢恭維。不是講究審美情趣,體現自己優雅的格調, 而是從生活的實用性來考慮,一切顯得不倫不類,讓人無法接受。無論是居民住宅還是藝術 大 廳,都沒有精雕細刻的圖案,沒有漂亮的拱形結構,更沒有哥特式的設計風格,那些建築物 就像成品衣服的包裝盒一樣平淡無奇。

對於那些一心隻想攫取錢財的人,人類傳承下來的精美文化難道無法進入他們的心裏嗎 ?如果一味讓高尚的情感、睿智和向善的一麵沉睡於心底,難道我們希望永遠成為不開化的 人嗎?誰能準確地估價,那些擁有高雅情操和文明生活的人,究竟擁有一筆多麼大的財富? 他可以讓自己的家庭充滿歡樂和愉悅,為所到之處的商店、工廠、辦公室帶來笑聲。據報載 ,在1853年~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期間,受傷住院的士兵曾說過,當英國女護士福洛倫斯 ·南丁格爾到來時,他們能夠感覺得到;而即使南丁格爾走了很長時間,他們覺得她仍然 在眼前。他們能夠感受到南丁格爾小姐高雅的情操、優良的品質和無私的愛心,她把自己的 快樂和熱情映照到了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