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在環境中留有一份最美的心情(1 / 3)

第九章在環境中留有一份最美的心情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成長、生活和工作,然而在生命的進程中,也許每個人因際 遇的不同而陷入到了千差萬別的境地,從而也就有了成功與失敗。當然,這兩種價值的 體現並不是環境差異產生的結果,而僅僅是人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在邁向成功的路上,保持 一份最美的心情吧,即便身處逆境。

一、保持一份心的寧靜

我們當中許多人都不乏這樣的經曆,到一個陌生環境裏吃不好,睡不好,有的甚至還生 了病,還有一些人因為總是拘泥於以前的狀況,對於新發生的一切覺察不到,結果被環境逐 漸淘汰。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克服這些壞習慣,去擁有一份好心情呢。

1入鄉隨俗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慣和風俗,如果你希望到一個新地方去發展,就應該用心去了解和 感受這種因地域而產生的差異,這一點你可千萬不要輕視。舉個淺顯的例子吧,假若 你想去東北開個菜館,你可以不全賣東北菜,但最起碼 的東北四大燉菜你可一定要保留,並且一定要請當地人做菜,假若你想靠什麼湘菜或其他菜 在東北站穩腳跟,那你壓根就是做夢。因為東北人最愛吃的就是燉菜,哪怕是東北亂燉 也比你那精工細做要美味的多。另外,再加上東北燉菜實惠,而南方菜係講究味道,分量較 少,自然難以被東北人接受。再比如,因為東北人豪爽、講義氣,所以你隻要服務態度好,他下次肯定還會光顧你的萊館,而假若你態度太差,即使給予 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下次再來,因為他會認為你不夠義氣。

同樣的道理,你想要在四川開菜館,假若川菜不十分拿手的話,你一定會輸得血 本無歸。由此可見,了解風土民情,對於開拓自己的事業至關緊要。說到入鄉隨俗,禁不住 又要提洛杉磯華人的遭遇了。其實不僅僅是在洛杉磯,就拿我們國內人來說吧,你總不能到 了西藏還對喇嘛不敬,到了北京還滿口當地方言,這隻能讓你四處碰壁,惹盡麻煩。

如何才能了解風土民情,做到入鄉隨俗呢?首先要有一份寧靜的心,多讀書。到一個地方 之前,先找出與 當地人生活習慣相關的書籍來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次是要多走動,俗話說,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走的地方多了,見識自然就多,有些東西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必須實地考察才能 有所收獲。再一個方法是多向別人請教,不知者不為過,不懂裝懂的人遲早會碰壁。

2與本地人交朋友

一個外鄉人到一處做生意,如果不籠絡本地的人甭說你賺他們的錢了,即使不賺錢還有人 想找茬欺負你。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總容易受到冷遇。因此 ,假若你想在陌生的環境裏有所作為,最好要有幾個本地朋友,他們不但 可以及時地給你反饋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告訴你一些在此發展的注意事項。

3不要鋒芒畢露

到異地做事還應該藏起自己的鋒芒,咄咄逼人者隻會給自己添麻煩。每個地方都有一些 地方保護勢力,鋒芒太露會危及他們的利益,當然會引起當地人的不滿,因此真正聰明的人 還懂得有所保留,慢慢取得他人的信任。

以上幾條是說我們應如何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學會適應生活環境,還應該學會適應環境 的變化。自然界的物種越來越少就是因為人為的破壞使得許多生物難以適應的結果。人類雖 然是自然界的高等智能動物,但有時也會有對周圍生存環境變化不太敏感的時候,這也嚴重 地影響事業的拓展。

4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中國人有個通病,大多數樂於安於現狀,而美國人則居安思危,總感覺危機就要來臨, 因此一生都在奮鬥,其實我們的生活和美國人不知道差多少倍。我們不能把這些都歸為我們 國民人性中的劣根,這其中包括著許多因素,曆史的、文化的、現實的等等。 A君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總覺得還不錯,因此便有安於現狀的想法,他的上司 教育他說假如你感覺不到提高的話便肯定在後退,在這個競爭年代裏,後退的結果隻能是遭 淘汰,因此A君決心進一步深造。現在好多人仍在國營單位等那少得可憐的一杯羹,真不 知道萬一這杯羹突然打翻了他們該咋辦?

成功的人生是不斷進取與創造的人生,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應該成為他們的座右銘。

5把成功作為一種信仰

隻有把成功作為一種信仰,時時不忘成功的人才會不斷進取,才不會受製於生活環境的 變化,他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並預測到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在他心中隻會有一點是曆久不 變的,那就是成功人生的信條。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並對於可能發 生的變化采取積極可行的防範措施,而不是消極地等待,他們的人生道路就越走越寬。

二、讓心與環境相融

一個人不可能總是生活在同一環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環境也會時常發生 變化,如果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或者適應新環境,讓心及早安定下來並融於其間,則終歸 會失敗。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這種適應能力,並時刻在這種新的環境下保持一份平和愉悅的心 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練就這種可塑性呢?

有人說:“樹挪死,人挪活。”還有人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其中盡管有 諸多合理的成分在裏麵,但總感覺仍然是個人的適應能力欠佳之緣故,這樣說並不是反對上 述兩 種觀點,但也決不是完全同意這些說法,是金子總會發光,至於什麼時間發 光完全看個人的適應能力。

A君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外資企業,和他一起加盟的還有不少才華橫溢的大學生,可不到半 年就有人開始跳槽,等到該君考上研究生離 開公司時,和他一起去的已差不多走完了,而他們頻繁地更換工作也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 收益,因為外企的加薪製完全是看你能否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來定的,不要說加薪了,幹不 到一年就離開公司的人連年終獎金都拿不到,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有人說,不斷跳槽可以鍛煉人的生存和適應能力,實不敢完全苟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代 價也稍微偏大點。也許有時可以找到一個更具發展潛力的工作,但總的來講會使自己身心 疲憊,反而得不償失。如今,有許多年青人在不斷跳槽,似乎這東西也有“成癮性”。 他 們動輒就拿“美國人怎麼怎麼”來嚇唬人,真不知道這種超前意識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 一生之中換幾個工作環境不足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換幾個,連美國人自己都感到吃驚。

這明顯是一種適應能力的問題,那麼問題的根源何在呢?

1過分看重自己

剛參加工作的不少大學生,總是躊躇滿誌激情萬丈,渴望在好的工作崗位上一展自己的 才華,因 此大多數人都要求工作單位考慮自己的專長。其實仔細想想,這恰恰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 為什麼除了專長就不能做點別的什麼,要知道你自己所謂的專長其實並不一定是用人單位所 期待的專長,用人單位更重於考察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對不同崗位的勝任能力。說穿了,用 人單位更期待那種一專多能的人才,在機會合適的時候才會考慮你的專業。大多數情況用 的正是 你的非專業才能。當然,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與我國的教育體製有一定的關係,專業麵過 窄造成了這種狀況,但是總有一部分人具有較高的的綜合素質,所以成功最終歸於他們。難 道這也是天意?這難道還不值得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謂天之驕子們深思嗎?

即使是真正的才子,真有一技之長,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而應抱有一股極大的熱情,心 情愉悅地投入其中,因為開始的工作對於以後幹本專業將起著良好的鋪墊作用。這是許多工 作多年的人們經驗的總結。

某大學新聞係素有“才子”之稱的沈某,在大學期間已經小有名氣,不時有作品見諸於 報端,有的甚至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大學畢業後,他如願以償地分到了一家大的報社。他個 人認為以他的才能,肯定會被分到“新聞部”,至少當記者。可是分配方案讓他好生失望, 他被單位分到總編辦公室工作,其實領導這樣做是為了考察他的綜合才能,讓他盡快熟悉報 社運作的全過程,可他卻埋怨領導不具慧眼,結果可想而知。如果領導大度愛才,也許會重 用他,假定遇到另外一種領導他肯定會倒黴。

還有某著名審計學院的趙某,沒畢業之前因其才華出眾而被某檢察院檢察長看中,畢業 後令人羨慕,進了該檢察院。他滿以為檢察長會安排他進反貪局工作,讓他一試身手,懲治 貪官汙吏,可沒想到檢察長卻讓他先留在辦公室工作,幸虧他適應能力極強,把辦公室的工 作弄得井井有條。一年後他如願以償地進了反貪局,據說工作仍相當出色。

因此,對於剛參加工作的人來說,過分看重自己是不足取的,關鍵是要保持 一顆平常心,虛心學習,這樣才能享受工作的樂趣。

2好高鶩遠

有的人也確實很有才氣,對自己手頭的工作也能夠勝任,可總以為自己沒得到重用,總 以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因此當聽說某某到什麼單位拿了多少錢和升了什麼職時, 便也跟著頻頻跳槽,幾年下來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白白浪 費了幾年光陰,要知道許多資曆與經驗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才能積累,需要相對穩定的工作環 境,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終難有所收獲。

有一位博士畢業後,她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去攻讀博士後,兩年後她又到了 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牛津生涯還沒 結束她又到了倫敦大學做客座教授。在常人看來,她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定是國內許 多用人單位仰慕的人才,可當她回國找工作時,卻沒有一家單位願意接受她,更不用說 別的了,原因是她在國外多年中,因頻繁更換工作崗位而使自己所從事的研究不成體係,沒 有發表什麼有價值的論文,而她的許多同學,有的隻在國外名氣不很大的學院做研究,卻因 成就卓著而入選了中科院的“百人計劃”。要說她算夠有“才”的人了,可是就因為她對現 狀不滿而使自己的才華白白流失,不知道她現在難過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這些?

當然,絕不是主張一個人非要在一個地方子一輩子,因為那樣有時會限製一個人的 潛能的最大發揮,許多人希望能夠在工作一個階段後換工作環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戰。但是,在換工作環境之前一定是感覺到自己已經盡職盡責了,如果再不離 開就難以進步了,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更換工作環境才是合適的。

總之,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一份好的心情、一種平和的心態是絕對不能少的,因為 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有一個穩定融洽的氛圍,也才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不俗的成績。

三、平穩的心態最重要

人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分子,社會對每一個人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當然了,有正麵 影響,也就會有負麵影響,我們不能總祈求正麵影響而埋怨負麵影響,讓它破壞我們的心情 ,相反我們應該學會適應這些影響,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的確,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社會製度還不完善,還存在種種弊端,比如以權謀私、任 人唯親、鯨吞公款、仗勢欺人、徇私枉法等等不正常現象。可是如果老是盯著這些陰暗麵又 怎麼能行呢?人類社會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但總的來說是在朝著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向前發展 。 人們正不斷拋棄一些阻礙社會進步的東西,社會正一步步地向著理想的方向,向著大多數人 期望的方向發展。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不能奢望一蹴而就。我 們必須認清這個道理,我們必須學會去適應。

1尊重曆史與現狀

經常聽到有人發牢騷,說當今社會如何糟糕人心不古,到處爾虞我詐,如何不公平等等。禁不住反問一句:“你有辦法解決嗎?”大 多數人啞然,然而還有少數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說假若我是國家領導人怎麼怎麼雲雲。同這樣 的人爭執沒什麼意義。難道說別人都不如你嗎?其實情況剛好相反,假若這樣的人一朝得誌 ,那一定是社會的悲劇,別說他自己的劣根未除,即使他能像俄羅斯總統普京那樣鐵腕,我 們也絕對不會支持他。我們主張的是穩定,隻有在穩定的社會環境裏,個人的發展才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