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管理規劃(2 / 3)

那麼,一個想成為管理高手的人,如何才能防止同別人產生衝突呢?

(1)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凡事講大局,講風格,講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2)要注意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種矛盾,防患於未然,減少或完全消除人們之間的隔閡。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別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完全同我們有一樣的誌趣,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寬容別人的過錯,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內誰都有缺點,誰都有可能犯錯誤,要給別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也原諒自己的過失一樣。

(5)對別人不要求全責備,要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曲高和寡,對別人太苛刻就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沒有人同我們共事。

(6)除非是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裝糊塗。絕不應簡單問題複雜化,本來沒有多大的事,卻非要弄個水落石出,論出個我是你非,那隻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7)冤家宜解不宜結,即使有了矛盾,也應坦誠布公,想方設法尋求理解和溝通,就事論事,不要把矛盾擴大,要勇於作自我批評,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理解。

總之,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別人才會相信你,服從你。

3.以德服人

中國人注重“德”,一個人有“德”才會服人,有才無德,這樣的人也許可逞一時之勢,卻不能把握曆史的方向,最終還是會被曆史所摒棄。北大人正是本著中華的這種“德”而行,多少北大人,都是用他身上的美德征服了世人,用他們豁達的胸懷征服了世界。

文者以德服人。一個人的品德,決定了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們在選擇自己所追隨的目標時,也往往是以“德”為標準的。

周作人平時行事,總是一團和氣,以德待人。在北京大學,他是以態度溫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著長袍,臉稍微圓,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他對於來訪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氣接待,與來客對坐在椅子上,不抬架子,細聲微語地說話。幾乎沒有人見過他橫眉豎目,高聲嗬斥,盡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氣歪。據說有個時期,他家有個下人,負責裏外采購什麼的。此人手腳不太幹淨,常常揩油。當時用錢,要把銀元換成銅幣,時價是1銀元換460銅幣。一次周作人與同事聊天談及,堅持認為時價200多銅幣,並說是他的家人一向就這樣與他兌換的。眾人於是笑說他受了騙。他回家一調查,不僅如此,還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沒有辦法,一再鼓起勇氣,把下人請來,委婉和氣地說:“因為家道不濟,現在沒有許多事做,希望你另尋高就吧。”不知下人怎麼個想法,忽然跪倒,求饒的話沒出口,周作人大驚,趕緊上前扶起,說:“剛才的話算沒說,不要在意。”

任大官時期,一個北大學生窮得沒辦法,找他幫忙謀個職業。一次去問時,恰逢他屋有客,門房便擋了駕。學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氣不打一處來,便站在門口耍起潑來,張口大罵,聲音高得足以讓裏屋也聽得清清楚楚。誰也沒想到,過了三五天,那位學生得以上任了。有人問周作人,他這樣大罵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說,到別人門口罵人,這是多麼難的事,可見他境況確實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這種胸懷,正是這樣的品德,為北大人贏得了無盡的聲譽,也為中華民族造就了無數名士。

人生在世,總會有許多風雨坎坷,怎樣活得痛快,活得瀟灑也是我們麵臨的一個問題,其實,隻要你豁達些,有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以我之見,豁達才是人生的奧秘。”北大的一位學者,這樣認為: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成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得失失算得精精的,那還何談豁達,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如果條件不是,那你就得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鬆得多。“功名利祿四道牆,人人翻滾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與其悲悲戚戚、鬱鬱寡寡歡地過一輩子,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一生,難道這不好嗎?

豁達代表的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豁達的人,必是一條敢做也敢為的漢子,而決不是那種佝僂著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豁達不是盲目的自我流露,它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世一種的態度。沈從文也好,馬寅初也好,加在他們人生的種種不平、不幸,都被其博大胸襟和知識學問所涵蓋,以及由善良忠直道義所孕育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所戰勝!“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還會有什麼樣的火焰山過不去呢!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種“德”。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 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他們會以德服人。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這不僅是自由,更是開闊了我們的生存空間。

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飛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雲開霧散,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寬廣的,走過去,前麵便是一個天。

豁達是一種開朗,一種樂觀,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罵、大喊大叫中撕個粉碎。你說,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讓它都公平?我們要按生活本來的麵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看生活。風和日麗,你要欣賞,光怪陸離,你也要品嚐,這才自然。你就不會有太多牢騷,太多的不平。不過,“月有陰睛圓缺”對誰都一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變。你要曉得,陰陽對峙,此消彼長,升降出入,這就是生機,拿這大宇宙,看你這個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隻有用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隨之寬廣起來,你的人也就會變得豁達起來。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以德服人是具有凝其力的重要武器。隻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業之“天下”,你才會信心自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北大人把這種豁達所代表的自信,所代表的寬容,所代表的開朗都融人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創造出了一個和諧、寧靜,具有凝聚力的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