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花香滿徑(3 / 3)

我無法說出我的感謝,隻是納呐地問他的單位:這錢,我是要登門去還的!他溫和地說:這麼小的事,不必要放在心上。我感動著,不知道說什麼,而他,路上就再也沒說話。我現在還記得,他是在礦務局二院下的車,然後向西走去。從此,每次經過那站路口,我都留意,可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都沒有再見過那張麵孔。二十年了,即使見到,我亦認不出他的模樣,可每次想起,都升出一份感動來,有時還會荒唐地慶幸:以近二百元錢和五十多斤糧票(被偷的數目)換回一個每每想起就倍感溫暖的瞬間,值得!

事隔二十年後,也就是上個禮拜六,我又接受了一次還是一元錢的溫情的給予:我需坐自動投幣的1路車回東站,找遍錢包沒有一元的零錢,便抽出十元打算去附近買瓶酸奶什麼的換開,一轉身,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子站在我後麵,我當時就那麼隨口一問:能換開嗎?他把手伸進褲子口袋,摸出兩枚硬幣來,拿出一枚給我。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一元總不能換十元吧?沒接。他看出我的疑惑,笑:我換不開,這個給你用的。我慌忙推辭:不要。不要。我去換。他說:拿著吧,車就來了。你看,我還有一個。他把兩枚硬幣揚起來,順手把其中一枚給了我,順勢跳上了11路車。

他轉瞬消失在車裏,留下我和手心裏的一元錢。

一元,就是在二十年前,也不算多,那位老師傅和那個男孩子,可能都已忘記了他們付出的這一元錢,可它傳遞給我的,是在生活中盡可能地伸一下手,去方便應該幫助的人,多給別人在記憶中留下溫情和感動,也就是為這個世界留下了美好!

幸福有多遠

她一直生活在壓力和煩惱中:所住的房子不夠大、地段不夠好,想換大些好些的卻缺少足夠的票子;孩子的學習中不溜秋,不夠優秀,還不慌不忙不求上進;老公事業不溫不火,賺的銀子不夠盆滿缽滿;自己的年齡越來越是個隱晦的數字,身材也有了橫向發展的趨勢;股票被套,彩票總在打水漂……幸運的事像中獎的幾率一樣和自己無緣,這導致她生活在煩躁、焦慮、挑剔、易怒裏。

兩句話改變了她的心境。

一次她和千裏之外的朋友在電話裏聊,她抱怨:“今年比去年又胖了兩斤,鬱悶。”朋友不假思索回:“胖,是你的福分。”她聽後就愣住,愣怔良久,她知道這個朋友是出自內心說了這句話,她知道朋友有多羨慕她,她這個朋友,雖然居住在大城市的大房子裏,有令人豔羨的高薪工作,卻患有類風濕性疾病,疼痛起來,什麼都無法做,隻有時常躺在床上。

“胖,是你的福分!”

能吃能喝,能睡能醒,沒痛沒災,比起朋友,不是福分是什麼?!

還有一次,無意中在報紙的夾縫裏看到一則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推出的廣告詞:“從輪椅到拐杖,真是幸福!”她又一次被強烈地震撼:對有些人來說,從輪椅到拐杖,就是幸福,她還有什麼理由不幸福!

從此,她的心境大有不同。

她不再抱怨,開始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生活:一間客廳兩間臥室,空間已足夠三個人住,廚房、洗澡間、餐廳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小院子,這是令多少人羨慕的住房環境,地段在城鄉的結合部,逛街就往西,越走越繁華,想領略田園風光,往東就是近水樓台;孩子的學習一直穩在中上等,向來不要她操心,懂事、知禮,不戀網吧,不惹是生非;老公雖然沒有大出息,卻性子平和、人品端正、少有的顧家;年齡更沒什麼好隱晦的了,以她的年齡,保有這麼好的身材、這麼好的容貌,應該驕傲才是;股票被套,彩票總在打水漂,那更是有閑錢的標誌了……還有雙方父母健在,弟弟妹妹生活無憂.朋友成片,更有三兩知己好友,而自己,腳可以走路,手可以幹活,頭腦不怎麼弱智,身體的各個零件相互團結,配合默契,沒有一個鬧情緒鬧罷工,這不是幸福是什麼?

她隻略略清點了一下,就發現自己是這麼富有!是這麼幸福!她原來一直認為幸福離自己非常遠,其實,幸福一直在她身邊跟著她啊!

湯湯水水的幸福

當一縷濃鬱的玉米香味絲絲縷縷鑽進鼻子,我知道,鍋已開。這不是煮嫩玉米勃得掉進去就出不來的甜糯,而是玉米成熟後的濃香,那種最原始的從黑黑的鐵鍋裏爆出的玉米花的濃香,純正、猛烈,凝聚成丘又鋪天蓋地,纏繞你,攻擊你。這個時候,我會一直留戀在灶旁,一手執鍋蓋,一手執湯匙,我總是忍不住攪動湯鍋,讓玉米的香氣盡力盡大盡量揮灑揮霍。

我對廚房原本很有抵觸情緒,記得有人問起最不喜歡去的地方是哪裏?我想都不想就答廚房。那個煙熏火燎油油膩膩的空間啊,花那麼多時間呆在裏麵是不是很浪費?你擇、洗、切、蒸、煮、煎、炸、烹……到頭來,卻不是你想要的顏色和味道,還惹得另兩位品食者眉頭緊皺哼哼嘰嘰下著不下咽,這更大打擊了我本來就不想成為一個好廚娘的積極性,越來越依賴食堂、小吃、快餐、熟食……這個社會,吃飽是很容易的事,也是很簡單的事,為何還要麻麻煩煩花時費力洗手挽袖燉菜煮湯!

凡說:會養生的女人才是最美的。養生,就少不了湯。什麼豬肺湯、蓮子湯、蘿卜湯……她對我缺少湯水的生活充滿了憐惜:什麼樣的女人能經得起這樣粗糙的折騰?她生活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她用南方女人特有的水性來泅我生活的粗礪。

那些複雜的湯湯水水啊!看似簡單,早已包容了繁複的內容,要上好的排骨、最好是金華的火腿、或散養的笨雞、活蝦、鮮筍、蛤蒯、蘑菇、再加上一隻陽澄湖的蟹,還有豬腳什麼的,用慢火在瓦罐裏燉三四個鍾頭,然後把那些東西都瀝出去,餘下便是“湯”,喝來滋潤,做來不下於一龐大的工程。隻有玉米粥讓我燒了又燒熬了又熬欲罷不能,它那麼好吃,還對健康有百利無一害,重要的是製作簡易:把玉米滲子(玉米麵)放進鍋裏,加少量的水攪拌成穗,然後定量加水稀釋,大火攻開後,把火調至微弱,慢垠,再用小火熬,如果正巧有剩下的米飯鍋巴,可以加一些在裏麵,大米鍋巴和玉米滲子在火的攻勢撮合下,不僅融為一體,而且更勃稠更香糯。其實,婚姻裏的兩個人不也是火上鍋裏正熬著的玉米滲子和大米鍋巴!

把玉米粥盛進白瓷碗,擺上自己熬製的牛肉花生醬(也是凡教的哩)、風味橄欖菜、嫩嫩的醬黃瓜、三枚鹹蛋(每人一枚)、幾塊腐乳,淨了手,拉開椅子,消停地安穩地坐到桌旁,端起那碗油汪汪黃燦燦的玉米粥,在這短短的時間,粥的上方已凝結了一層奶一樣的鮮皮,湊進嘴巴,沿了碗沿,吹一口氣,“吸溜”喝下半圈,那層油皮整張就滑進了嘴巴。什麼食不語,食無聲,喝玉米粥,你才知道,有聲才有色,才有感覺,才有滋味,才有誘人的誘惑。

把玉米粥歸進湯水裏,實屬太麥愛之偏心。幾天玉米粥喝過,整個人也玉米一樣油亮光潔起來,凡說得對,女人,是該由湯水來滋養,像小籠蒸包,無論是水包皮還是皮包水,都少不了湯湯水水來滋潤。

我對湯最初的渴盼,源於對以“燉”這種方式做出的菜情有獨鍾,每當看到餐桌上細藍瓷的海碗裏盛滿了有湯有水的燉菜,幸福的感覺刹那溢滿身心。而小炒涼拌之類,無論多精致都不能讓我生出幸福來。燉菜,在蘇北農村的宴席上被尊稱為“大件”,隻有上了“大件”,宴席才到高潮,它以它的實惠、它的滋養,安慰了村人男女老少的腸胃和精神。

在湯的家族裏,最簡單最好偎的是骨頭湯,買幾根大骨,敲斷,扔進湯鍋,切了蔥段、包了花椒大茵,拍了薑塊,就可以放到火上熬,你守著爐火,就是守住了一個家的幸福。聽著輕音樂和沙鍋裏“咕嘟咕嘟”水沸聲以及骨頭的香氣在空氣中交響混合,手裏翻著一本閑書,那種安寧讓你生出歲月靜好不知今夕何夕的錯覺!一個女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偎在爐火的旁邊,看著愛人和孩子享用你廚藝時的滿足吧!煲湯做菜,有一味料不可缺失,那就是愛。用愛作料,用愛品食,才有好的口感和味道,愛是幸福必不可少的原料。

人生,真的需要感恩。

湯.最主要的程序是熬,熬,需要時間和隱忍,生活就是那一鍋需要時間需要火攻的湯湯水水,哪怕是那一鍋簡單的玉米粥,也是熬到火候才有濃香。

跳操

健身操的全名為有氧健身操,說白了,就是體操,被冠以“有氧健身”和由一群女人來蹦感覺時尚了些,其實意義是一樣。我們上過學,對體操都不陌生,每個學校都辟出一大片空地做“操場”,全校師生每天排成方隊,跟著大喇叭播放的“一、二、三、四……”彎腰踢腿,所以我們叫體操為廣播體操。那時自以為是大姑娘,抬胳膊撅臉的很不雅觀,又不能在人群中站立著不動彈,便比畫著應付和敷衍,為此挨了老師不少訓。不想長到大姑娘都叫媽的年紀了,居然愛上了跳體操!

操和舞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用身體在跳。我的鄰居碰到我“黃昏”時出門,就主動招呼:又跳舞去?!人家沒有窺探的心,隻是禮貌,我知道的。可我每次都認真地更正:跳操!她衝我笑起來,重新招呼:又跳操去?!下次見我,依然彬彬有禮問我原話:又跳舞去?看來我的鄰居不是健忘就是把操和舞混淆了,這讓我很不舒服,跳舞給人的感覺是暖昧,因跳舞而滋生的豔事俯拾皆是,我老公朋友的老婆就因此跟舞伴“跑”了,撇下丈夫和女兒,至今沒有回頭。鄰居在黃昏時這樣和我打招呼,我心裏很不喜歡,哪和哪啊:跳舞要穿三寸高的鞋子作嫋婷狀,而跳操的鞋子踏實得沒有一點後跟,況且舞場裏多半是男人,而跳操的場所幹淨得一個男人都沒有。

我是想減肥才灰不溜秋去的健身房,甫一進門就心情大悅:河裏無魚市上看,一直以為自己肥,沒想到比肥的還差的遠了去了,有人看我的眼神滿眼羨慕哩。嗬嗬……

還沒跳,就信心大增!

去了一次俺就上了癮,運動給人的感覺很奇妙,就一個字:爽!因為不會跳,開始站在人群後跟著比畫,慢慢地發現站在人群後麵隻能跟著“跳友”學,看不清站在第一排帶操的教練,動作無法規範,這就像一個傳話故事,你對張三說:小花家的母雞一大早下了一個紅皮雞蛋,有青皮(鴨蛋)一樣大。張三見了李四會說成:小花的娘下了一個紅皮蛋,有鵝蛋大一樣走樣。我這人好學,又不願總是看人扭屁股,便從最後一排移到了前三排,偶爾還站到第二排教練的身後去,我不怕跳友們有意見,反正這不像學生有固定的排位,誰去早誰往前站。我還厚著臉皮以此為例教育孩子:這和學習是一樣的,不怕不會,就怕你不求上進。兒子雙手抱拳:佩服!佩服!

這小子居然敢椰榆我!

最高興最激動的莫過於跳了一段時間後體重的變化。健身房的一樓是藥店的超市,大堂裏放了兩台電子秤,人人都可以免費稱體重。我們七點鍾到的時候,都忍不住先上秤磅一磅,八點跳完後再磅,一群女人,輪流過磅,那場麵不僅可觀,還有點悲壯!減重的會驚喜地“哇唾”大叫,歎氣的會說:真後悔吃了那麼多哦。

最怕的是學新操。本來就沒有基礎,加上沒有運動細胞,新操給我的感覺是跳了這個動作,不知道下一個動作是什麼,心裏全是空白。可每次我都問自己:比你老比你小的都在學,難道你承認你比人笨?(她們也怕的,嗬嗬),硬著頭皮一板一眼地學,由腳和手的不知所措到全身的協調再到擺動出美感來,那可是一種享受哩。街舞可以稱得上是“舞蹈”了,那麼“難度高”不也沒難倒我?!每學會一套新操,那份自得不僅埋在心裏,還張揚在臉上哩!

可還是怕學新操!

動作劇烈的時候,汗珠子可以甩到裸著的雙臂上,我是汗流的越多越有成就感。突然想到十幾歲的時候幹農活,怕出力怕流汗的,媽媽如果知道我現在居然這麼賣力地花錢買汗流,不知道會怎麼想?

自行車每天都拜托一位擺水果攤的大姐給照看著,她隨便也每天“照看”我,看我跳完操後汗濕的衣裳,心疼地問:累嗎?我說:累哩。就怕自己堅持不下來,所以就一次交足了一季度的錢。她一下睜大本來就大的眼睛:還交錢?又歎:這不是沒罪找罪受嗎?真是沒牢找鍋炮子坐!我在她不可思議的眼睛裏笑得腰都站不直了。

曾買了盤CD在家自己跳,兩次之後就發現不行,一累就想歇著,不像在健身房裏,一個比一個有勁,那種氛圍讓你欲罷不能。

跳操已成為我每天的必修課,上磅也是。每次上磅,都想不明白一個理:豬肥了值錢,人肥了咋就不值錢哩?!還倒貼錢!然後又對自己說:就是肥了值錢也要來跳,健康第一哩!

晚上七點鍾

是去年的三月上旬,確切的日期忘記了,隻記得那天和往日一樣,暖風微撫,還記得是個星期天的上午十點光景,自行車馱著我和我從菜市場精心“揀”回的菜,駕輕就熟地拐進了一家服裝屋。

我支好車子,走進去,在那一刻,我根本沒意識這一跨對我以後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我碰到了一個熟人。說是熟人,也隻限於見麵點頭,相視微笑,私下裏沒有交情。她和店老板看見我,笑著問:溜街?我立馬回了一個微笑:隨便逛逛。她們便轉臉過去繼續聊,我轉過臉來看有沒有中意的衣服。聽見她在說:去跳吧。減肥倒在其次,運動後精神好哩,氣質也會不一樣的!

原來她在邀店老板去健身房跳有氧操。店老板瘦骨嶙峋,旗杆一根,還沒空閑,我這個有閑人旁聽後倒有了心:正不知道如何減肥哩!之前常常敲打自己,春天來了,夏天還會遠嗎?終不能讓肥肉顫動在夏天“猶抱琵琶半遮麵”的腰腹上吧!

就在那天晚上,我早早做好飯,讓他們爺倆邊吃邊等著看新聞,我浴著暮色四合的黃昏按圖索驥七點鍾準時到達她給我的地址:部隊營房對門藥店的三樓。這是我第一次去健身房,除了整麵牆的鏡子,就是角落裏兩台跑步機,餘下的大片空間騰躍著早就到來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清一色的女人們。我被音樂和人群感染,穿著兒子穿小扔掉的大紅運動衣,站在人群後,跟一群露臂袒腰裸腿的短打女人比畫,其實我什麼都不會,連比畫都不會,我根本看不清她們腳手的來龍去脈,簡直像電視劇的武打片,可在這種強勁的音樂和氛圍下,我身不由己地跟著她們晃動,雖然隻是照葫蘆畫瓢(連瓢也沒有畫像),一個小時下來,居然晃動出一身汗來。

第一次發現,出汗後居然神清氣爽!

胸也挺了,腰也直了,精氣神也好了,雖然累,可感覺舒服,累了,可有勁了。想起十幾歲時在田裏幹農活,一樣流汗,一樣累,收獲的卻是疲憊。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立馬買了一身桃紅的健身衣,短袖,上衣底擺和中褲的腰部剛好接上,雖然保守了些,對我來講已經突破尺度了,過去哪敢穿這麼緊身的服裝啊!精神抖擻、豔紅四射在健身房絢爛了一星期,腿也沉了,腰也疼了,上樓梯也困難了,我在健身房裏的表現還僅現於比畫,隻是比劃得熟練了點。有一節收腰提臀的“高難動作”,更是把屁股前凸後撅的不像話。教練適時地鼓勵我:正常反應,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我堅持,因為我感覺自己瘦了,雖然體重依然原封不動,我還是感覺自己瘦了。堅持就是勝利!無論什麼名言蘊藏的都是一個人刻骨銘心的經驗啊!我勝利了,我這個不會踢毽子、不會玩沙包、不會跳繩、從小不會任何體育運動的女人,堅持了一個月,操也跳得有模有樣了,腰和旋也擺動自如了,雖然教練偶爾還在糾正腳步應該怎樣走,身體應該怎樣挑,手應該怎樣擺動有力才規範,我自己感覺蠻好。上磅.居然輕了幾斤!耶!倍受鼓舞,頭腦發熱,一次買下好幾身健身服:紅的,藍的,肉紅的,杏黃的,五彩斑斕,僅防雨綢背帶褲就買了一長一短兩條,好友損我:跳的不咋樣,行頭備得倒齊全。我是用行頭激勵自己、獎勵自己、美化自己!

熱乎勁過去,我漸漸有些鬆懈,得過且過起來,下雨了,就不想出門,在家上網看電視很輕鬆的,等風厲害起來,就等於給了我一個充足的理由:冷!雖然在家冬眠,心裏和嘴裏不忘念叨:天暖了就去跳操! 自己都認為快成祥林嫂了。冬眠帶來的身體反應是精神的萎靡,腰上的肉也奢拉下來,勁也不知往哪兒使,每天到了七點鍾,像裝了滿滿的心事,心神不寧,隻有過了健身的時間才會安定下來。

今年的五月在上班的路上一個跳友大聲喊:為什麼不去跳?已搬到黨校樓上去了,去吧,去吧,大家都在的,全學新操了,正跳街舞哩,還有踏板,偶爾還練練瑜咖,好哩!天熱起來,摸摸身上的肥膘,當晚便摸到黨校的四樓去。現在已堅持了半個月了,其中就缺了一堂課,缺課那天幹什麼都集中不了精力,像熱鍋上的螞蟻有了被煎烤的坐臥不寧,想到大家都在健身房裏,眼珠子都悔黑了,我對自己說,晚上七點鍾是雷打不動的健身課,以後再忙再累也要去的。

我不知道你晚上七點鍾在幹什麼?我知道去年三月上旬的那個晚上,七點鍾,為我展示並打開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辦公室裏的四個人,感冒了仁,唯我在病毒裏自如穿行,這不能不歸功於七點鍾的健身操,減肥倒在其次了,運動著,健康著,才是主要的!

形象的形容

如果說,最貼切最形象最立體的詞彙在民間,這句話應該不為過。生活中的很多人,隨手拈出隨口道來的句子,不能說是字字珠磯,但也可以說句句精彩。

我有一同事,膽子特大,超短超小超現代,任嘛都敢往身上套,我們對她的評價是:敢穿。她回:“我是穿衣又不是脫衣,有什麼不敢的!”

還有一女友,那嘴就是一刀刃,鋒利得吹彈即破,很不討喜。有一次我們晨練,見到公園裏一群老太太在舞扇,穿了半粉不粉的練功服,把那說桃紅不桃紅的扇子揮得“撲撲”響,她轉頭對我說:“我們到老了可別這樣,簡直一群老撲騰蛾子。”這話雖然傳神,可卻有尖銳的棱角刺得人疼痛,她就是這樣一個人,長了片刀子嘴卻揣了顆豆腐心,愛把眼睛看到的迅速反饋到大腦然後不假思索不加掩飾道出。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說這話不僅絕對沒有不恭,還出自內心深深的憐憫,她對我們這群朋友更是口無遮攔,常常打趣取笑,其中一女友頭發燙染後落了色,她脫口就是:活像一隻蘆花雞。我的眼前倏忽就晃過母親家院裏閑庭信步的蘆花雞來,和眼前的女友真如一窩孵出。她的語句一旦出鞘,立馬閃了刀刃的寒涼,偶爾還會有在皮膚上劃過的痛感,可你不得不佩服,她那並不比別人大的腦袋是怎樣在一瞬間把她看到的現象那麼精確那麼精彩地形容出來的!她因為調侃一個女同事“老黃瓜刷綠漆扮嫩”而和人家交了惡,她不在乎,“都半老徐娘了,還總穿了露臍露背裝把辦公室當她自家的臥室晃”!我說:“服裝專家都建議,要女人把自己的發型、衣著定位在比自己的實際年齡小十歲的段位上。”她不管,她說,“我是怕她得關節炎。”她還有一同事,外遇,極不情願又不得不離婚,她譏諷:“想玩轉,就得有本事胡嚕平。”

還有一位女友,和前一個就是倆版本,那個太尖刻,這個又太厚道。厚道的女友在一個部門做領導,她手下有一個女孩子,清秀文靜,不多言語,更不惹事生非,啥都好,就是工作幹不好,交代她一件事,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布置得清清楚楚,到頭來還是出錯。她無奈地歎氣:“有什麼辦法呢?豆腐掉進灰窩裏,吹不得打不得。”

兒子上小學時,學習沒學咋的,可書卻被蹂嗬得不成樣子。我母親倒是有想象力,說那書像爛菜合子似的。我母親看我一坐一上午不興挪窩,嘀咕:“難道千斤小姐的臉也有千斤重?一旦和板凳親近,比勃膠鑽住知了猴還牢固。”她也不是沒有“毛病”,過於精打細算,常常念叨物價太高,煤氣能不開則不開,連小小的煤球都節省了用,隔三差五就斷了爐火,重新升火又麻煩又浪費,正應了那句:“省了鹽壞了醬。”

我博客裏每一篇文章後麵,都綴著文友的一些評論,其中風箏的評論最具個性,比如我寫那篇關於穿衣的文章,他在後麵留言:有穿衣就有脫衣,女人穿衣是為了自己,脫衣卻是為了男人。

你看,多精辟!

首飾碎語

愛上首飾,是這幾年的事,用先生的話說我是越老越俗氣。那段青蔥歲月.隻愛擷雨、戴雪、浴清涼的月、采一縷縷風,不需要首飾的耀目來提高出位率,可他卻樂意買給你;現在喜歡了,他卻說戴那玩意有啥用?不管吃不當喝。十幾年也隻不過一轉身,他不是當年的他,我亦不是當年的我。

男人喜歡看別人的老婆戴首飾,那種風情可以不掏銀兩去欣賞。看字釋義,他不說我也知道,飾,就是裝飾,修飾,是沒有實用的奢侈品,當吃當喝了就不是“飾”而是“食”了,當然也不能像衣服遮體避寒,用兒子五六歲時反駁化妝品廣告的話:人家都看不出你搽了粉,不是白花了錢!

可女人就喜歡把千辛萬苦掙的錢,花在首飾上麵。

我這個人的魅力指數非常低,除了先生之外,沒有收到過異性送的首飾。這和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父親是個嚴謹刻板的人,他認為女孩子會被這些花裏胡哨的玩意腐蝕,連條粉色的緞帶都不許我往發梢上係;我自小最親近、最信賴的三位女性是奶奶、媽媽和姑姑,她們均告訴我不能亂收別人的東西,特別是異性!她們說到某個女人變“壞”,總是說那女人貪男人的小便宜(東西),或者嘴讒貪吃,更何況賦予了特殊意義的首飾,那可是定親或者定情的信物。

決定和先生廝守的時候,我的手腕、脖頸、耳垂全是裸著的,手指更是胖乎乎的像一根根香腸,沒有被箍過。那時總認為,所有的飾品都是累贅,都是束縛、都是畫蛇添足,無論說什麼,我都不要他用當時正“橫行”的金飾品圈我,無奈之下(也可能在竊喜)他給我買了一根鏈表,銀白的鏈子,長方形的表墜,配了黑毛衣,知性得很。

我強烈地想把一件首飾據為己有是一個木頭鐲子,肥大而寬扁,棕色.木頭自身的紋理被清漆浸泡得質樸而華麗。那時黃金飾品正肆意鋪張在女人的頭頂末梢等地方,我卻一眼就看上了那款木頭鐲子。

買下,常常把玩,在太陽光下迎光瞧、逆光看,簡單而扼要,平凡而突出,美得有些膽怯和笨拙,卻自由得多了些張狂。實在太愛了,但很少戴出去,這就像和你結婚的不一定是你最愛的那個人一樣,最愛的隻能存在心底珍藏。

從此陸續添置了許多首飾,雖不值錢,可在我手心裏都是寶貝,奢望可以相遇一個曆久經年的大紅色雕刻著龍鳳金花的木頭盒子做它們的家,可可遇不可求,隻有讓它們委身於一個內襯絲絨的紙盒裏,每想到都有一種有力無處使的無奈。

雖然沒收過異性送的飾品,同性之間卻常常互贈,女人欣賞女人,就像男人喜歡女人一樣,好像隻有首飾的單純和豐富才能表達那份情誼。

我原來的對桌是個“超”可愛,長得像極了芭比娃娃,小了我整整十四歲,她不僅自己對首飾癡迷,還總是買了送我:紫色的鏈子配黑色和灰色的毛衣,這塊唬拍墜子特別致。她對耳環更是情有獨鍾,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圓的、方的、色彩斑斕的、滴瀝吮當的,像她不打愣就響亮報出的年齡,如琴聲的跳動。她不明白那麼有女人味的好東西我為什麼不戴?她買了珍珠耳釘,說我戴最適合;又買了“石頭記”的耳墜,很炫,讓我“偶爾閃一下”。

好友送的那盒景德鎮手鐲,整整七個,每一個都線繩一樣細,圖案彩繪,美得眩目,瞳孔裏五彩繽紛。整個夏天,它們濃墨重彩並排圍住我的手腕唱歌。

心隨境變,曾經怎麼看怎麼流俗的黃金,隨了自己年齡的增長卻看出黃金“平白”添了氣魄。首飾的魅力在於細節的設計,從一件飾品裏可以讀出當前的時尚和文化、設計者個人的情緒和感悟。我的第一件金飾是一條細細的鏈子,吊了一朵盛開的花,小小的,因為細和小,所以光澤淡淡,就那樣可有可無似的,暗藏了無法抗拒的誘惑。那時我正因一點小事和他在大熱的天裏冷了臉,當他在我眼皮下水一樣抖落開那條細鏈,我的表情從嘴角慢慢地變化,不由自主就開成了鏈子上的那朵花。他貧:隻有笑才像花開,好看。

他還說:你就是從那時侯變俗的。俗就俗!我這在煙火的俗氣裏快樂。

逛街,多出一個去處,飾品櫃台前又多了一個流連的身影:張揚的黃金、內斂的鉑金、溫潤的珍珠都心甘情願跟著我回家,不知為什麼,卻不喜歡熠熠生輝的鑽石,“鑽石像謀職,把學曆經曆乃至成績單上的分數一一開列出來,以便敘位核薪”。充滿了功利。

收藏著一枚鵝卵石,黑色,沒有任何花紋和雜質,鵝蛋的形狀,大小正好做吊墜,我真的把它做成了墜子,可從沒為它配過鏈子和繩子,就這樣讓它躺在紅絲絨上,我感到安心。在眾多的收藏裏還有一副老式的銀鐲子,是先生小時候戴過的,兒子也戴了好幾年,我小時候也戴過這麼一副,一模一樣,現在在弟弟兒子的手腕上。這樣的鐲子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的價值.對家人有了特定特殊的含義。

首飾的材質非常多,金、銀、鐵、銅、木、石、珠、貝等等,不怪人總是賦予首飾額外的內容,其實,愛情就是鑿石索玉的過程。和別的飾品都可以隨性,唯和玉是隨緣,有句老話:男戴觀音女戴佛,很多人都喜歡佛像洞察世事、包容萬物的的笑容。張曉風在《玉想》裏說玉“是許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脫穎而出的那一點靈光。正如許一群孩子在夏夜的庭院裏聽老人講古,忽有一個因洪秀全的故事而興天下之想,遂有了孫中山”。

我的好幾件玉飾裏,最愛兒子送的玫瑰玉鐲,那雖然不是真的翠,可同樣有與世同醉的驚心!

最早的首飾是用三月的嫩柳枝編成圓環戴在頭頂,那時候五六歲光景,已知道有些東西可以使自己與眾不同;昨晚夢中掛了一夜紅薯梗折成的耳環,半尺餘,翠翠綠綠;掐一朵處處可見的蒲公英花,用紅線把花莖固定,係上脖子就是項鏈;麥秸編成的戒指不比現在的黃金顏色淡;還有狗尾巴草……滿田野都是首飾的材質。

發飾也是首飾的一類,現代人佩帶替、釵的少了,佩帶步搖、扁方、蓖、銀角的更是鳳毛麟角,戴發飾的雖然少,但戴另類首飾的多起來,什麼鼻環、舌環、臍環,看得我心驚膽顫。

有兩種女人一直以來我都敬而遠之,一是翹了長指甲滿把手都是金銀鋒利的光;還有一種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的所有都披掛在身體上。

《牡丹亭》裏有“徑曲夢回人杳,閨深佩冷魂消”,讀後心生寒意。

總認為首飾屬陰性,可發現好多首飾和男人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首飾把男人烘托得更率性、更力量;男人賦予首飾狂野和氣勢。究其淵源,首飾應該是男人用獸骨串起來戴在脖頸上用來炫耀自己勇猛善獵的物證,以此來收獲同性的尊重和異性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濾洗和曆練多了辟邪和祈福的意義。

女人戴首飾,據說開始也不是為了裝飾,比如耳環,原來是防止女性逃走而紮耳眼為記的蠻夷習俗;比如手鏈,是奴隸社會的手銬;比如戒指,是古時宮廷後妃被皇帝召禦及懷孕、月事期間避忌的符號,衍變至今,首飾已是愛情和婚姻的見證,而戒指,更成為婚姻的信物。發起癡來就想:那麼小小的一枚指環,是否能承載得動愛情、承諾和婚姻?還有“幸福”這不容忽視的兩個字?

戒指戒指,戒他人染指,此花有主;項鏈嗎相戀了,加上枷鎖……

首飾的盛行,正說明了一個時代的富足和安定。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麥粒項鏈/靳敏著.一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