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
世界上存在的哺乳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不屬於魚類。鯨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裏。經過了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完全適應了海洋的生活。鯨的身體很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0多米,最小也超過5米。鯨每隔一段時間要到水麵上呼吸,它的鼻孔是在頭頂上,浮出水麵時,會噴出水柱。
山斑馬
日行性的動物,主要的活動時間是早晨及黃昏,通常棲息在 山區的草原中。以草食為主,也吃嫩葉。山斑馬是群居的動物,由一隻雄馬領導幾隻雌馬,還有它們的子女共同組成一個群體,雄斑馬要負責保衛群體,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警告它的妻小。雌斑馬終身留在原來的群體中,成年的雄斑馬會組成群體,或是向具有領導地位的雄斑馬挑戰。山斑馬的數量已經很少,瀕臨滅絕。
格利威斑馬
這種斑馬占統治地位的雄性種馬沒有自己獨有的雌斑馬群。但它們擁有自己的領土,這便可以使它們非常開心,也許形容這種馬最貼切的詞就是“寂寞首領”。 這種斑馬使用的是一種鬆散的結合方式,經常變更,甚至每小時都有改變。雄性幼斑馬總是出現在雌性斑馬附近,用它們激烈的搏鬥上演一出好戲,同時也要爭出小群體的下一匹領頭馬。現在格利威斑馬正逐漸減少,隻有5000多匹存活,它們的數量已降至
瀕臨滅絕的程度。
犀牛
犀的俗稱,其狀如水牛,故名。所有的犀類基本上都是腿短、體粗壯、體肥、笨拙、皮厚、粗糙,並於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它們膽小,愛睡覺,喜群居,小牛犢十分依戀母親。犀牛的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裏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為了趕走這些蟲子,它們要常在泥水中打滾抹泥。但有趣的是,有一種犀牛鳥經常停在犀牛背上為它清除寄生蟲。
駱駝
它們的鼻孔裏麵長有瓣膜,在大風沙亂起時鼻孔關閉,它的眼睫毛是雙重的,能遮擋沙子。生活於戈壁荒漠地帶,性情溫順,奔跑速度較快並且有持久性,能耐饑渴及冷熱。駱駝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
河馬
它們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都在頭頂,這使它們可以花費大多數時間在水中乘涼、防曬。它的皮上沒有汗腺,卻有其他腺體,能夠分泌一種類似防曬乳的微紅色潮濕物質,並能防止昆蟲叮咬。其對蚊蟲的叮咬非常敏感。也正因為這一點,它將各種食蟲 鳥奉為上賓,並與它們保持著友好的共生關係。在它洗泥巴澡時,沾到它身上的泥巴會形成一個厚殼,也能夠防止蚊蟲叮咬。
長頸鹿
通常生一對角,終生不會脫掉,皮膚上有花斑網紋。喜群居,一般10多頭生活在一起,有時多到幾十頭。是膽小善良的動物,每當遇到天敵時,會立即逃跑,能以每小時50千米的速度奔跑。除了一對大眼睛是監視敵人天生的“瞭望哨”外,還會不停地轉動耳朵尋找聲源,直至判斷平安無事,才繼續吃食。古生物學家研究認為,長頸鹿起源於 亞洲。
北極熊
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6米,最大的體重可達900千克。極善遊泳,主要捕食海豹、海鳥和魚類,也食植物的漿果等。毛是白色而稍帶淡黃色,黑色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它們的毛是中空的小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會變成美麗的金黃色,在陰天或有雲的時候,毛管對光線折射和反射較少,此時看到的就是白色北極熊。
金錢豹
又稱豹、銀豹子、豹子、文豹,體態似虎,身長1米以上,體重50千克左右,全身棕黃而遍布黑褐色金錢花斑,因此得名。豹的體能極強,視覺和嗅覺靈敏異常,性情機警,既會遊泳,又善於爬樹,是食性廣泛、膽大凶猛的食肉類動物。善於跳躍和攀爬,一般單獨居住,夜間或淩晨傍晚出沒。常在林中往返遊蕩, 生性凶猛,但一般不傷人。在捕獵時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來一個突襲,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它常把獵物拖上樹慢慢吃,以防豺或狼、老虎等食肉動物前來搶奪。
花豹
過著獨居生活,雄豹的領地範圍可達40平方千米,通常會與多隻雌豹的領地相互重疊。花豹追捕獵物的速度可達每小時70千米,身體異常強壯。它們能叼起相當於自身體重3倍的獵物,並能把獵物放到6米高的樹枝上。所有的花豹均已列入瀕危級,科學家認為,其中有4種屬極危級,它們分別是南阿拉伯花豹、遠東豹、北非花豹和安那托利亞花豹。種族數量不明,並且極可能已經絕種。
獵豹
同其他貓科動物不
同,獵豹依靠速度來捕
獵,而非偷襲或群體攻
擊。它是陸上奔跑最快
的動物,全速奔馳的獵
豹,時速可以超過110
千米,但不能長期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