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突胸總目動物(2 / 3)

丹頂鶴

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我國東北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並且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征,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傳說中的劇毒鶴頂紅正是此處,但純屬謠傳,鶴血是沒有毒的,鶴頂紅是古時候對砒霜隱晦的說法。

赤頸鶴

鶴類中體形最大的,體長為1.4米至1.52米,體重12千克左右。頭部和頸部裸露,顏色為鮮紅色,嘴的基部有一個灰白色的羽斑。眼圈有少許黑色的羽毛,頸的基部有時有一個白色的頸環緊鄰裸露的上頸部。赤頸鶴為留鳥,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湖邊淺灘,以及林緣灌叢沼澤地帶,有時也出現在農田地帶。常單獨或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性膽小而機警。主要以魚、

蛙、蝦、蜥蜴、穀粒和水生植物為食,叫聲響亮而持久,叫時頸伸直,嘴朝向天空。

貓頭鷹

其視覺敏銳,在漆黑的夜晚,視力比人高出100倍。和其他的鳥類不同,貓頭鷹的卵是逐個孵化的,產下第一枚卵後,便開始孵化。貓頭鷹是恒溫動物。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簷中,不易見到,但也有部分種類,

如斑頭鵂鶹、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白 天常外出活動。一貫夜行的種類,一旦在白天活動,常飛行顛簸不定,像喝醉了酒一樣。貓頭鷹是色盲,但是唯一能分辨藍色的鳥類。

倉鴞

麵盤扁平,呈心髒形,白色或灰棕色,四周有暗栗色邊緣,似猴臉,長滿絨毛,一雙深圓大眼,嘴黃褐色,嘴喙不尖,鷹身鷹爪,故俗名“猴麵鷹”。棲息於開闊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農田、城鎮和村屯附近森林中。隻在夜晚活動,白天則處在睡眠狀態,在白天眼睛也幾乎看不見東西,善飛翔,棲息於山麓草灌叢中。主要以鼠類和野兔為食,有時也獵殺小中型鳥類,或以蛙、蛇、鳥卵等為食。

鸚鵡

以其美麗無比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主要生活於低地熱帶森林,也常飛至果園、農田和空曠草場地中。分布於山地的鸚鵡種類較少,如巴布亞吸蜜鸚鵡、約翰氏吸蜜鸚鵡、國內的大緋胸鸚鵡等。曾有人觀察過飼養下的10多種鸚鵡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腳的頻率,發現超過72%的個體多傾向於用左腳抓食。

金剛鸚鵡

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原生地是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在河岸的樹上和崖洞裏築巢。比較容易接受人的訓練,和其他種類的鸚鵡能夠 友好相處,但也會咬其他動物和陌生人。壽命最長可達80年。金剛鸚鵡也被稱作是大力士,主要是因為它們強有力的啄勁。在亞馬孫森林中有許多棕樹結著碩大的果實,這些果實的種皮通常極其堅硬,人用錘子也很難輕易砸開,而金剛鸚鵡卻能輕巧地用啄將果實的外皮弄開,吃到裏麵的種子。金剛鸚鵡還有一個功夫,

即百毒不侵,這源於它所吃的泥土中含有特別的礦物質,從而使它們百毒無忌。

雞尾鸚鵡

在香港和台灣地區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野生種群產自澳洲,繁殖數量多使得它們相當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