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係統打破了少數人的特權。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司職員,可以通過計算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業務資料,了解整個公司的運轉情況,還能夠通過電子信箱把自己的意見傳輸給公司的最高領導層。他甚至可以獲取機密,並且把它們透露出去。

電腦網絡係統給掌握權力的人增加了壓力。一方麵,他們需要自己機構中所有的人都掌握最新技術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麵,又要防止新技術對自己的權威提出挑戰。

因此,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給掌握權力的人們出了一道難題——如果防止自己的下屬掌握最新技術,自己就將在經濟上遭受嚴重損失;而要推廣這些新技術,就不得不把自身情況向整個社會公開。計算機網絡技術使每個人的權力擴大了,使各個機構內部組織形式變得複雜了,這是令所有主管人員感到頭疼的問題。

電腦網絡係統傳遞的電子信函隨時可能被別人“拆開”閱讀,使個人隱私和其他機密難以得到有效的保守。在信息高速公路時代,每個人都成了一本可以被任何人打開的書,人們可以對他人的個人情況一覽無餘,因此再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當然,也可以使用現代技術來保護人們的隱私權,開發加密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手段。這可以使人們的談話或電子信息不被外人監聽或截取,也可以對各種需要保密的資料加以控製。

但這種加密技術又給社會帶來了新的麻煩:如果有關部門的竊聽設施失效,監控係統不起作用,那麼,社會上各種歹徒將大搖大擺各行其是,這意味著對恐怖分子、綁架者、勒索者、黃色節目製作者的犯罪行為反倒大開了方便之門,對社會安全的保障是個不可忽視的危險。

電腦網絡可以通過複雜的通訊線路將全世界上億的人聯係起來。在這個網絡上,所有的信息來源都可以像廣播電台的節目一樣迅速傳播出去。

每一個普通用戶都相當於一個廣播電台或電視台。這樣一來,對於各種內容的隨意傳播幾乎就無法控製了。人們有理由對此感到憂慮。假如色情作品通過網絡大肆傳播,誣蔑性、誹謗性、騷擾性言論漫天流行,無疑將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

那麼,是否需要嚴格控製電子信息的傳播呢?當然要。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

因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利用傳統技術無能為力。不過現在已經出現了一種叫作“防火牆”的智能過濾軟件,它能去掉那些不希望讓人看見的內容,使各種非法的和有害的信息化為明日黃花。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後這道魔之間的較量又會出現一種什麼結果呢?

電腦網絡作為教學手段是非常方便有效的,但它有可能使人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下降。這種電腦教育方式造成的後果或許為人們所始料不及。多媒體電腦的一張5英寸光盤,可以儲存一部百科全書的內容。人們隻需敲幾下鍵盤,用鼠標一點,就能查出有關的條目。它同時還能播放出聲音和圖像。

在教育方麵,它的競爭力已大大超過了電視。但有人認為,多媒體在教育上很可能弊大於利。從文學創作的狀況來看,哪怕隻是部分放棄敘述形式的教學和嚴格的邏輯思維,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而多媒體提供的內容,恰好正是情緒上的影響,而不是理性分析與邏輯思維。對於培養學生的嚴密思維能力和豐富的表達能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陷。

電腦網絡一旦普及,必將最終改變人們的認知習慣、哲學觀念,甚至行為方式。電腦使用二進位字符,二進位字符是無形的,它隻是由0和1兩個數字構成。用如此簡單的數字材料卻記載了信息時代的一切內容。

各種文字、圖像、表格、激光唱盤、多媒體光盤等一切信息載體,都離不開這兩個簡單的數字。二進位數字的廣泛使用使現代社會發生急劇變化,原來存在的三維空間世界,似乎一下子變成了四維空間,多了一個新的電腦空間。這個空間雖然無影無蹤,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卻把它當作一個最基本的工作場所。

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就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既然任何一個鍵盤都可以將字符輸入,可以對文字或圖像進行任意修改而且不留一點痕跡,那麼,電子圖像是否還能作為可靠的物證呢?

既然構成知識產權的字符可以在千百萬台電腦上複製,那麼,是否還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呢?既然字符作為信息可以像電流一樣流向全世界,那麼,政府怎樣對它們征稅,怎樣限製它們的內容,又怎樣保護其所有權?

這一切問題都需要更新更高的技術來解決。從理論上說,技術是無所不能的。這當然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勞動,更高昂的代價。

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它不僅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經濟構成,而且正在改變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賦予人們千百年來習以為常的工作環境以新的意義,甚至對法律提出新的研究課題,要求製定新的法律和法規。

比爾·蓋茨知道要迎接這個世紀大變革,就必須開發出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軟件,投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

1995年8月,微軟公司的多媒體操作係統視窗95問世,給全世界帶來石破天驚的震撼。微軟公司為這套軟件的促銷,花費了35億美元。比爾還親自出馬,充當超級推銷員。

視窗95推出這一天,在紐約最高建築之一的帝國大廈上,豎起了微軟公司商標的巨大霓虹燈廣告。他們將英國著名的“滾石”樂隊的一支流行曲買下,作為廣告專用,並反複演奏。

在美國主要電台、電視台進行密集的廣告宣傳。英國《泰晤士報》的整版印上微軟公司的廣告,免費向人們散發。

視窗 95就在全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視窗95推出的當天,美國就售出30萬套;至第四天,全球銷售量已超過100萬套。

也是在這一年,比爾出版了《未來之路》,曾經連續7周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書中的一些預言已經成為現實。

然而,比爾也被指控商業行為不檢點。比爾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領導下,微軟公司的很多商業行為違反了美國的反壟斷法;並受到諸多訴訟,麵臨著被拆分的危險。

1998年,微軟公司推出了視窗 98,受到廣泛的歡迎,微軟公司鞏固了計算機軟件業的霸主地位。

1999年,比爾撰寫了《未來時速》一書,向人們展示了計算機技術是如何以嶄新的方式來解決商業問題的。這本書在超過60個國家以25種語言出版。《未來時速》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並被《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列為暢銷書。

2000年,蓋茨任命他長期的好友史蒂夫·鮑默爾為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而自己則為“首席軟件設計師”。

2011年9月14日,Windows 8開發者預覽版發布,宣布兼容移動終端。微軟公司將蘋果公司的IOS、穀歌公司的Android視為Windows 8在移動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

2012年8月2日,微軟公司宣布Windows 8開發完成,正式發布RTM版本。2012年10月將正式推出Windows 8,微軟公司自稱觸摸革命將開始。

比爾在公司正式發布最新操作係統Windows 8之前,親自試用後表示,“Windows 8是一款令人十分興奮的產品,它的發布對於微軟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已經開始使用Windows 8,並且對它非常滿意。

Windows 8係統是微軟公司在過去10年多時間裏對Windows係統做出過最大改動的一款產品,甚至把開始菜單的Windows圖標刪掉了。公司試圖通過這一產品在當今這個移動設備已經開始全麵超越個人電腦的世界裏繼續保持自己的領導地位。

2011年,微軟公司Windows和Windows Live部門總共獲得190億美元營收,占公司699億美元總營收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