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比爾讓保羅給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老板布洛克寫信。保羅是這家公司的老熟人,說微軟公司希望得到86-DOS的完全轉讓權,好全麵對付數字研究公司。
布洛克並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好,就答應簽署協議。但是,當他看到微軟公司的律師草擬的文本之後,才知道是要求出售這個軟件的專利權。當然,微軟公司也允許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繼續使用這個軟件,而且今後還可以免費使用它的升級版本。
但比爾在文本上做了一個小小的改動,把原來要求唯一使用權改成了所有權。
在布洛克看來,條件並無不利於他的地方,而且還對他非常有利,因為他實際上等於淨得一筆收入。他對他們那個86-DOS的前途本身就沒有多大信心,再說他也並沒有失去這個軟件的使用權。
他們當時並不知道微軟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更不知道微軟公司是在同強大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一起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協議簽署之後,比爾十分得意,法律方麵隱患的解除,他終於可以放心了。菜單軟件問世
1981年8月12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紐約宣布新型個人計算機問世,並展出了第一台樣機。
不久,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個人計算機開始在商店裏正式出售,成為搶手貨。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向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盡管工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仍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而實力雄厚的惠普、數字設備、得州儀器、施樂等公司,都在計算機市場上紛紛落馬,因為他們的機器在兼容性方麵無法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相匹敵。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一舉成功,美國計算機市場的競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由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個人計算機一炮打響,微軟公司也名聲大振,它的DOS也就成了舉足輕重的軟件。
可微軟公司也麵臨新的激烈的競爭,因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表明態度,歡迎外界的發展,並完全公開產業標準的規格,以便那些希望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個人計算機開發附加卡的公司有所依據。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還願意同別人一起討論軟件的開發問題,也鼓勵自己的員工利用業餘時間開發軟件。
為了加入這場競爭,微軟公司又相繼開發出MS-DOS、BASIC、FORTRAN、PASCAL語言一個驚險遊戲和一個打字程序。
微軟公司在MS-DOS10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雙麵讀寫磁盤的新版本DOS11,使磁盤容量由原來單麵的120K增加至320K。
這時,比爾才有理由說出他久藏心中的那句話:“讓我來建立這個標準吧!”
微軟公司憋足了勁要大顯身手,可別的公司也不甘落後,微處理公司先成功地開發出一套編輯軟件,名叫“文字之星”,接著可視公司開發出一種個人財務軟件,並備受各種推銷商和財務人員推崇。
“文字之星”推出後,銷售量巨大,為微處理公司賺來滾滾財源。它迅速占領市場,成為大多數辦公用和個人用計算機的必備品。
而個人財務軟件也一時間成了最走紅的管理必備軟件,尤其受到全世界經理人員的歡迎,個人計算機也因它而得到進一步的普及。
比爾清楚地看到,如果微軟公司不能戰勝“文字之星”和個人財務軟件,那麼自己的市場就會被搶奪。
而擺在微軟公司麵前的,就是盡快開發一種軟件,不僅可以在CP/M操作係統、蘋果操作係統上使用,而且應當在當時流行的一切操作係統上使用。而個人財務軟件隻能在蘋果機的操作係統上使用,可視公司隨後又推出的Supercalc,也隻能在CP/M操作係統上使用。
比爾認為,要超越首先必須突破,這雖然困難,但不超越就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就隻有死路一條。他將開發和改進應用軟件的重任壓在了查爾斯·西蒙尼的肩上。
西蒙尼與比爾一樣,堪稱電腦神童。
西蒙尼和比爾由於對軟件的開發有著共同的一致的看法而走到了一起。
比爾有一個希望:今後,要使應用軟件對微軟公司的貢獻超過操作係統,西蒙尼正是他選擇來實現這一願望的人。
西蒙尼很快就成為微軟公司核心成員之一,而且是極少幾個能使比爾改變想法的人中間的一個。
西蒙尼和比爾相比,除了彼此出身不同之外,他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西蒙尼的經曆簡直就是所謂“美國夢”的活樣板。他到美國來的時候,幾乎是身無分文,但最後卻飛黃騰達,風光無限。
西蒙尼設計過許多軟件,他將自己設計的第一件高水平軟件賣給了祖國匈牙利。
然而,在匈牙利,計算機技術並不很發達,他學習編製軟件使用的計算機,是一台俄國製造的老式電子計算機,笨重無比,足有一幢房子那樣大。而這台名為“烏拉爾Ⅱ型”的計算機,竟是匈牙利當時僅有的幾台計算機之一。
匈牙利落後的計算機技術和封閉的信息,使西蒙尼感到悶悶不樂,他決定到外麵的世界去闖蕩一下,一展才華。
1964年,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了一次國家貿易洽談會,西蒙尼將自己編製的一個示範程序送給了丹麥的丹尼西計算機公司貿易代表團,他希望這家公司將這個程序帶回丹麥,讓人們看看。
丹尼西公司這樣做了。
人們認為,西蒙尼的程序相當不錯。一些公司聽說他還不到20歲,對他很感興趣。
通過一番聯係,西蒙尼在西方謀到一份工作,他離開父母,背井離鄉,毅然邁入西方計算機高科技的大門。那時他隻有16歲。
他在丹麥工作了幾年,積累了一些資金,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就讀。
在1972年,他被美國施樂公司計算機研究中心PACR錄用。公司離著名的斯坦福大學不遠,西蒙尼一邊工作,一邊到該校攻讀博士學位。他撰寫的畢業論文是他發明的一種代碼輸入法。
西蒙尼所在的PARC研究中心,做出過不少引人注目的成績。他設計的阿爾托計算機曾激發喬布斯開發出麥金托什,也激發了比爾開發視窗。這個研究中心與斯坦福大學合作,研究出一種新工具——鼠標。
西蒙尼對鼠標非常熟悉,他研製的供施樂公司的阿爾托計算機使用的字處理程序,就是第一個用鼠標的軟件。他把這個軟件叫作“WYSIWYG”。後來,這個設計為微軟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1980年,西蒙尼的一個朋友給了他一個名單,說假如他想另謀高就,可以按名單上開列的人名去聯係。這份名單的頭一個人就是比爾·蓋茨。
西蒙尼首先選擇了到微軟公司任職。該年11月,他同比爾和史蒂夫·鮑默爾見了麵。談話隻進行了5分鍾,西蒙尼就下定決心到微軟公司工作。雖然他出於禮貌,後來陸續也同名單上的其他人接觸過,但他發現隻有比爾·蓋茨所持的觀點卓爾不群。
他預感到微軟公司正在開發的軟件必將對這個產業產生巨大的衝擊,在那裏,他將真正大有作為。
西蒙尼到微軟公司後,還想把他的兩個朋友拉過來,但是,那兩個朋友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拒絕了比爾的邀請,盡管比爾向他們提出的待遇相當誘人。
西蒙尼為此大感失望,說:“我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就不懂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微軟公司成立了以西蒙尼為首的開發小組,這標誌著對軟件的開發工作正式啟動。
不久,他們完成了一種叫作“多計劃”的軟件設計並投入試生產。這個軟件推入市場後,如果反應良好,不出現差錯,即正式投入銷售。
西蒙尼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軟件使用方法,這就是一直沿用到今天的著名的“菜單”方式。
計算機的使用者都知道,為了開啟軟件的某一功能,必須輸入一些指令,這當然是比較麻煩的事情。為此,你必須熟記許多指令,而且在輸入的時候不能打錯一個字母。
如果沒有專業方麵的訓練,用這種傳統的命令方式使用計算機,實在不是很方便的事情。
你在屏幕上看不見所有你需要的指令,這些指令在執行的過程中是否正常,也難以直觀地顯現出來。
在計算機行話中,這就叫作“界麵不友好”。
西蒙尼的“菜單”完全改變了這種常常令人困惑的局麵。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菜單”的來由和意義。
西蒙尼說:“我喜歡列舉餐廳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菜單。
“假如我到一家法國餐廳吃飯,但我不會說法語,對四周的環境也十分陌生,心裏忐忑不安,害怕出洋相,非常緊張。這時來了一位女招待,用法語向我打招呼,我會突然感到兩手冰涼。可能,一名會計坐到計算機麵前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怎麼辦?
“這時,假如有人給我一份菜單,那就好了。我可以指著菜單點菜。這不會有錯,即使我點的不是我想要的東西,也許我最後一道菜點的是蝸牛,這也不至於使我尷尬。
“但是,設想一下,假如你進了一家法國餐廳,那裏卻沒有菜單供你點菜,而你又不會法語,但是你得用法語告訴女招待你想要什麼,那就麻煩了。
“在計算機的程序方麵,情形也是一樣的。你必須要有一份菜單。菜單是友好的,因為使用者知道他要選擇什麼,隻要用鼠標在那個位置上點一下,就能選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他不必亂發命令。如果亂發命令,就可能出錯。”
有記者在雜誌上對西蒙尼的菜單揶揄有加,說:“也許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你可以說,‘這裏有我們的3種風味菜。如果你要看更多的,那就隻好問你的女招待了。’”
但是西蒙尼對此並不在乎。他開發的多計劃菜單出現在屏幕下部,各種指令用簡明易懂的文字表示。
如果你用鼠標選中“打印”這個功能,軟件就馬上打開一個次級菜單,提供更詳盡的項目,讓你更進一步做選擇。如果你打算放棄這次操作,隻需按ESC鍵,屏幕就可以回到此前的狀態。多計劃菜單軟件還有其他一些頗具特色的功能。
1982年春,微軟公司把這套軟件交給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但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並沒有重視這個軟件,它仍然在繼續大力推廣MS-DOS版的Visicalc。
1982年8月,微軟公司將這套供蘋果機用的多計劃軟件第一版推出,過了不久,又發行了CP/M版。
比爾宣布,任何人隻要會使用計算機,就能夠使用這套多計劃軟件。人們從他的話中已經聽得出,他是在宣布現行的Visicalc和Supercalc即將被逐出市場。
至1982年10月,供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計算機使用的多計劃軟件才遲遲問世。
多計劃軟件終於受到了新聞媒體的高度評價。《軟件評論》雜誌把多計劃軟件評為同類產品中的最佳選擇,說它易學易用、功能強大。
《軟件評論》還說,“多計劃軟件似乎是專為取代Visicalc軟件的位置,為獨領市場風騷而設計的”,說它“擁有全部必需的性能”。《世界信息》周刊將這個軟件列為“年度最佳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