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2 / 3)

高級課程包括房地產、法律、再投資、財務分析以及市場等問題的研討會。此外,客座講師偶爾也對學生發表關於勞工關係、保險、顧客研究和店麵改良等問題的演講。

一旦進了漢堡包大學,就成了麥當勞所謂“頗為傑出和不凡的一群”。

沒有讀過大學的克洛克卻辦起了一所專業的大學,這不能不說是他的另一個創舉。

麥當勞研發實驗室

1961年的一天,在伊利諾伊州的格倫埃倫經營麥當勞餐館的經理漢·馬蒂諾到克洛克的辦公室裏找他。

漢斯是瓊的丈夫,是個工程師。他一直與克洛克保持著很親密的關係,而且他也有豐富的店內工作經驗。

漢斯一進門,就發現了坐在椅子上愁眉不展的克洛克。漢斯就問:“雷,有什麼問題嗎?”

克洛克眉頭緊鎖地回答說:“我剛剛接到一份顧客的投訴。其實最近我已經接到好幾份這樣的投訴了,顧客說我們有幾家連鎖店的漢堡包肉餅分量顯得很不均勻,有時大一些,有時又很小。而且薯條有時也感覺過硬了一些,可能是在油裏炸的時間長了一點。”

漢斯說:“這確實是個問題。”克洛克沉痛地說:“我們有沒有辦法來保證所有店裏的漢堡包和薯條都讓顧客挑不毛病來呢?”

漢斯沉思了一會,然後對克洛克說:“事實上,雷,我今天來找你也正是想說這方麵的事。如果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得拿出最好的、不斷改進和創新的東西。這些我們要走在別人的前頭。”

克洛克眼睛一亮,不由緊盯著漢斯,急切地催促:“是嗎?那你說下去,漢斯。”

漢斯接著說:“是的。我認為,我們有必要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單單憑廚師個人的感覺來做漢堡包和薯條,那肯定會有誤差。雖然依照我們的眼睛觀察和鍾表計算,也可以大概掌握,但是有一點,土豆和牛肉可能會因產地的不同而質量也不一樣,我們無法讓全國的小牛和土豆都按一個標準來生長吧?所以我說這種老辦法應該改變一下了。”

克洛克追問:“怎麼改變?”漢斯鎮定回答:“用比較先進的機械設備和電子輔助設備,以提高食品生產線的速度,並使我們的產品更加統一化。”克洛克說:“你的意思是……”

漢斯接著說:“我的意思是,雷,我想建立一個實驗室,專門來研究這些問題。”

克洛克想了一下說:“嗯,漢斯,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就這麼辦吧!”於是,以漢斯為首創建了一個麥當勞研究發展實驗室。

漢斯的第一個項目是開發一種計算機,以掌握好泡薯條的時間。麥當勞在泡薯條方麵有一個訣竅,它要求在薯條的顏色變到一定程度而且水泡變成一定形狀時,就要把薯條取出來。但是,每個在漂洗罐旁工作的人對適當的顏色等概念都有自己的解釋。

漢斯的計算機解決了所有的猜測性工作,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土豆調整油炸的時間,使薯條的含水量正合適。機器可以根據測試發出鳴響,廚師隻要一聽見,就知道薯條到火候了。

當把這種機器配備到每一個店裏的時候,克洛克看到,所有店裏的薯條的味道和火候幾乎完全一樣了。他不由讚歎:“漢斯真是個天才,他發明的這玩意兒真不錯!”

漢斯還設計了一種分配器,能準確地把一定量的西紅柿醬和芥末擠在標準的漢堡包肉餅上,保證一點不差。

麥當勞堅持做肉餅的牛肉中的脂肪含量不得高於19%,但這一標準在執行中難度較大,就不得不拿大量的樣品到一些實驗室去做檢測。隨著漢斯脂肪開發出分析儀後,這種狀況得到了改變。

這種分析儀很簡單,但很準確,經營者可以用它在店裏自己對肉做檢測。如果牛肉的脂肪含量超過19%,他就拒絕接受運來的全部牛肉。對一個供貨商來說,這種事發生幾次後,他就會得到一個信息,並改進質量管理。

所有這些進步都得到了回報。每一次新發明的出現,都讓麥當勞朝著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邁出一大步。

當然,炸薯條的質量是麥當勞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克洛克肯定不希望有不符合標準的土豆來損害麥當勞的生意。所以,實驗室工程最浩大的,還是在薯條方麵。

漢斯帶領著工作人員,谘詢了好多領域的專家,費了近10年的時間,花了300萬美元,改良了薯條的製作方法。

在當時的飲食行業,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好多人為此都這樣評論克洛克:“他一定是瘋了,把這麼多的錢拿去搞這種試驗,他腦子一定是進水了。”

公司的好多員工也說:“我們的董事長太任性了,現在我們已經發展得相當好了,每年都有幾十家乃至上百家新的連鎖店加盟進來,為什麼非要拿出這樣一筆巨資來研究什麼新的薯條製作方法呢?”

克洛克當然聽到了這些議論,但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並且對新薯條的開發癡迷得近於狂熱。

最後,他們終於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薯條製作工藝。人們放在嘴裏一嚼,馬上就驚呼道:“上帝啊,這還是薯條嗎?味道簡直比那些炸雞和火腿更美妙啊!”

人們吃著美味的薯條,急於向克洛克探尋這種新薯條是怎麼炸出來的。克洛克笑著對詢問他的人說:“想炸出美味的薯條,秘訣隻有一個:多付出心血!我們一直在進行工藝的不斷更新改良,所以才有了麥當勞無可匹敵的薯條。”

的確如此,麥當勞的薯條被全世界的顧客公認為正宗,這令克洛克感到深深的自豪,他說:“跟我們競爭的人完全可以賣和我們一樣的漢堡包,但是,你不可能在任何地方買到和麥當勞一樣的薯條。當你嚐到它的時候,就知道我們在這裏麵傾注了多少心血!”

根據市場開創新產品

1963年,麥當勞公司發展史上創造了一個新的輝煌,全國各地建了110個店,達到了40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淨收入為210萬美元。

麥當勞的發展是如此迅速,幾乎到了每天就會有一個地方新開張一家的地步。但克洛克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居然能說出這4000家店主的名字。

盡管如此,克洛克卻一直沒有放鬆對這些店的監督。因而店主和經理們對克洛克是又敬又怕,既喜歡這個精力充沛的老掌門人,又怕被他的嚴苛的眼光挑到毛病。

1963年,克洛克與簡·多賓斯·格林結婚後,從公寓房搬到了伍德蘭希爾斯的一個住宅房裏。他忙著購置家具,安裝各種很方便使用的東西,以便生活得合適些。克洛克選中這座房子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坐落在一個小山上,向下可以俯瞰主要大道上的麥當勞餐館。從起居室的窗戶裏,克洛克拿著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店裏的情況。

當克洛克把這些告訴了這個店的經理時,那個經理簡直頭發都要豎起來了,但是,他卻更加囑咐員工勤勤懇懇地工作。

不過,他們一直都把克洛克當作自己的依靠,遇到什麼難題都找他幫助解決。而克洛克也永遠都會熱情給予他們幫助。克洛克還鼓勵愛動腦筋的人,所以有人產生了什麼新的想法,也愛講給克洛克聽。

這不,辛辛拉提的漢斯·格羅恩在絕望中就想出了一個新主意,找克洛克說了。

格羅恩在辛辛拉提的主要競爭者是“大男孩”連鎖餐館。它們在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然而,格羅恩卻隻有設法在除星期五以外的每一天都能與那些連鎖餐館一比高低。

原來,辛辛拉提的很多人信天主教,而“大男孩”餐館有一種用魚做的三明治。如果在教堂規定不許吃肉的星期五那天把這兩者放在一起來分析,麥當勞的生意就不得不從中減去一大塊。

當格羅恩把使用魚的想法告訴克洛克時,克洛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喂,不行!我並不在乎教皇自己是否親自到辛辛拉提。他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吃漢堡包。我們不打算用你的那個倒黴的魚來把餐館的名聲搞臭。”

但是,格羅恩又去做弗雷德和尼克的工作,並表示:“無論我怎麼做廣告和宣傳都無濟於事,‘大男孩’因為有了魚,生意就是要好於麥當勞,這是不爭的事實。要麼讓我去賣魚,要麼就賣掉餐館。我隻有這兩種選擇。”

弗雷德也為此做了許多研究,然後搞了一次演示,從而使克洛克接受了這種想法,他對格羅恩說:“好吧,我們一貫對於連鎖店的合夥人的態度都是互利互惠的,你既然遇到了這樣的困難,那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就讓我們試試吧!我會派人先去考察一下你那裏的情況,你放心,公司決不會丟下你不管的。你的建議我一定會仔細考慮。”

當時在公司任食品技術員的阿爾·伯納丁與漢斯一起去考察了“大男孩”的魚肉三明治,然後回來向克洛克彙報。

克洛克一看到風塵仆仆趕回來的漢斯就問:“怎麼樣,漢斯。”

漢斯一邊坐下來喘口氣,一邊鬆著衣服領扣說:“雷,我看格羅恩的這個主意不錯,我們可以試一試。”

克洛克立刻說:“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說著他自己先跑進了實驗室。

漢斯又與幾個科研人員研究了是采用大比目魚還是鱈魚的問題。最後,他們決定采用鱈魚。克洛克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