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6(3 / 3)

一位矽穀的投資人也用嚴重的字眼來形容這場競爭:“這簡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業界最強大的兩個人都被可怕的敵意支配著。”

業界人士也紛紛猜測蘋果公司會給予穀歌公司怎樣的打擊。多數人認為,蘋果公司會在iPad上采用微軟的“必應”作為首選搜索工具,甚至還要推廣到iPhone上。這樣一來,iPhone和iPad用戶無疑會放棄穀歌的搜索選項。

關於人們對蘋果公司與穀歌公司之間的猜測,穀歌公司的高層表示,這隻是企業間的競爭,並不摻雜個人感情,所以也談不上什麼“敵意”。

無論人們如何猜測以及穀歌公司方麵如何解釋,蘋果公司與穀歌公司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事實是誰也無法改變的。

後來,蘋果公司與穀歌公司之間的“戰火”已經蔓延到了中國。2010年7月,蘋果公司在上海浦東新開了一家旗艦店,這是蘋果公司大舉邁進中國市場的又一步。

當時,蘋果公司方麵表示:“至2011年時,蘋果公司要在中國開設25家分店。”意圖十分明顯,他們有產品線,又有旗艦店作為載體,因此要在中國打開廣闊的市場。

首先進入中國消費者眼界的是iPhone,屏幕設計精致且便於操作的iPhone很快就在中國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消費熱潮。緊接著,平板電腦也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此時,穀歌公司當然也沒有閑著。通過Android係統,穀歌公司讓許多手機品牌都安裝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從而豐富了手機功能,增強了手機的競爭力。

在美國,很多分析師認為開放的Android操作係統會最終趕上並超越iPhone。但事實能否如此卻很難說準,因為中國市場是個相當複雜的市場。最起碼,蘋果公司生產自己的手機,它和富士康簽訂了在中國製造iPhone的合同。中國聯通是iPhone在中國地區的唯一運營商。由於中國聯通是運營商,那麼它就可以以協議價格買走蘋果公司的iPhone,至於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價格以及銷售風險就與蘋果公司無關了。

不過事實上,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比中國聯通預計的要慢得多。雖然這並不影響蘋果公司的利潤,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並不是讓人很滿意。

而穀歌公司的盈利模式與蘋果公司完全不同,穀歌公司依靠廣告收入和本地服務盈利。這種盈利模式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穀歌公司在中國有很多本地服務根本就不能提供。沒有政府授權的執照,穀歌公司甚至不能用廣告收入抵消當地市場成本。

這就意味著,穀歌公司在中國的盈利隻能依靠自己的設備供應商,然而供應商的利潤要比蘋果公司少很多,所以穀歌公司在營銷上可周轉的資金也不多。

穀歌公司在中國市場受困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不肯多投入資金去推廣Android平台。盡管蘋果公司已經將iPhone在中國的銷售權全權交給了中國聯通,但中國移動從沒有放棄過爭取iPhone銷售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移動對Android平台的投資。

除此之外,摩托羅拉將Android在中國的默認搜索引擎換成了百度,這也影響了穀歌公司的收益。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盡管穀歌公司Android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是iPhone的3倍,但事實上,穀歌公司的收益卻遠不如蘋果公司多。

而對於蘋果公司和穀歌公司在中國市場上以後將會出現怎樣的競爭局麵,關鍵還是取決於中國的消費者。蘋果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大,而且iPhone擁有最棒的用戶界麵和最高的評價體驗,但其價格比其他手機貴很多。相對而言,采用穀歌公司Android係統的手機在價格上就會低百分之二三十。

消費者會怎麼選擇,將會成為蘋果公司與穀歌公司最為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評價在中國市場上成功還是失敗的唯一標準。

而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的因素也取決於人才。要繼續維持創新步伐,蘋果公司當前所麵臨的最大挑戰不是缺乏想象力、調整路線圖,或無法預測未來趨勢,而是如何找到優秀的人才來實現其未來目標。

毫無疑問,麵臨人才問題的不僅限於蘋果公司一家。穀歌、雅虎等公司,甚至微軟公司均麵臨同樣的問題。與過去相比,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更願意收購一些小型企業,不僅僅是為了他們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希望獲得他們的工程技術人才。

科技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是如此,但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將企業創新能力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打開蘋果公司網站招聘頁麵,會看到許多職位麵向開發人員開放,這意味著隨之各種平台之間競爭在加劇。

穀歌公司Android係統也在繼續完善,但如果招聘不到所需人才怎麼辦?蘋果公司也是如此,如果招聘不到所需團隊又會怎樣?這意味著技術革新速度將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當然,挑戰中也存在機會。蘋果、穀歌和其他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針對同一市場,但某些企業可能會通過差異化來獲得競爭優勢。例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功能或服務上。

在解決人才缺乏問題上,蘋果公司處於最有利地位,因為蘋果公司最善於管理有限的資源。其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就是,能夠想象出一款全功能的產品,然後再根據基本需求進行刪減,最終打造出一款完美的產品。

蘋果公司產品的前瞻性並不是一門精密科學,但隨著蘋果公司和穀歌公司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相信喬布斯不會放慢推出“神奇”產品的步伐。他將繼續展現自己的才華,預測市場的未來走向,洞悉消費者的未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