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船缺少護航慘遭獵殺(2 / 3)

當天下午,就有德軍偵察機飛來跟蹤監視,並有兩艘潛艇對船隊實施了攻擊,但均被護航軍艦擊退,運輸船毫無損失。

後來船隊航行海域又出現大霧,船隊這次因禍得福,借助濃霧的天然掩護,猛然趕了兩天的路程,沒遇到一點麻煩。

但德軍根據偵察機拍攝的相片,還是掌握了船隊的組成,認為單靠潛艇和飛機,在雄厚的護航兵力麵前是難占便宜的,遂決定出動“提爾比茲號”戰列艦為核心的水麵艦艇編隊,而在水麵艦艇出擊前,仍派出飛機空襲船隊,以消耗護航兵力。

就這樣,德國空軍從7月2日開始了持續3天的大規模空襲。雲消霧散後,正值北極海域的極晝,德軍飛機異常肆虐,這天德軍空襲也達到了高潮。

熊島附近的PQ—17船隊遭到了一波接一波的猛烈轟炸,德軍飛機先後出動數十架次的容克—88轟炸機和亨克爾—111魚雷機,盟軍船隊的護航艦竭盡全力,戰鬥相當激烈。

盟軍船隊克服惡劣天氣和德軍的狂轟濫炸,嚴格保持著隊形,護航軍艦竭盡所能,組織反潛和防空作戰,有效掩護了船隊,最大限度保全了船隊安全。

但是盟軍船隊所麵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兩天前,德軍水麵艦艇編隊剛從特隆赫姆出航,立即被監視的蘇軍“K—21號”潛艇發現,並向德軍戰列艦實施了魚雷攻擊,但未奏效。

而部署在挪威海域的英軍潛艇不久也發出報告,發現德軍戰列艦和驅逐艦編隊正以27節的航速駛出勞普海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

根據事先計劃,近距離掩護編隊司令漢密爾頓少將迅即致電遠距離掩護編隊司令托維上將,要求他迅速指揮強大的打擊編隊全速向船隊靠攏,迎戰德軍“提爾比茲號”戰列艦。

但一直與船隊保持四五個小時航程的托維艦隊此時卻遭遇了大片的流冰,托維在計算了雙方的航速、航向之後,隻得打破出航以來的無線電靜默,電告漢密爾頓,遠距離掩護編隊因遇流冰,無法按時趕到,一切情況由其全權處置。

這一情況,使原來誘殲“提爾比茲”的計劃徹底破產,PQ—17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危險境地。

這天晚上,英國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西側的海軍部大樓裏,英國海軍部第一大臣龐德海軍上將正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PQ—17船隊所麵臨的危急局麵。

根據雙方的航速、航向推算,10小時之後,PQ—17船隊就將進入“提爾比茲”的主炮射程。到那時,對付德軍潛艇和飛機綽綽有餘的護航軍艦和近距離掩護編隊,將要麵對“提爾比茲號”令人生畏的8門381毫米主炮。

而英軍所有軍艦中最大口徑的艦炮也不過203毫米,德艦可以在英艦的有效射程之外,毫不費力地將英軍軍艦和運輸船一一擊沉!

參謀軍官出身的龐德,沒有艦隊指揮的實際經驗,並不知道戰場形勢的千變萬化,隻是單純地根據圖上作業和炮火口徑的計算,認為PQ—17已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如果船隊繼續前進,就會將運輸船和護航軍艦一起葬送。

與其這樣,不如解散船隊,撤出護航軍艦,那樣還可以保全全部軍艦和部分運輸船,加上時間緊迫,因此龐德海軍上將在數小時裏連續向漢密爾頓和PQ—17船隊發出3道命令:

一是巡洋艦編隊應以最快航速向西撤退。

二是鑒於德軍水麵艦艇的威脅,運輸船隊應立即解散,各自駛向俄國港口。

三是重申4日21時23分的命令,運輸船隊應立即解散。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最著名的錯誤命令之一,與希特勒在諾曼底戰役中禁止第十五集團軍調往諾曼底和日軍南雲中將在中途島戰役中“換彈”命令不相上下。

漢密爾頓接到連續3道命令,隻好忍痛向船隊下達解散令,率領直接護航軍艦和近距離掩護編隊的全部軍艦向西撤退,運輸船則分散。船員們知道將在毫無護航的情況下單船闖過北極航線,但麵對惡劣的天氣和凶惡的德軍,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然而,讓龐德吐血的是,最令英軍膽戰心寒的“提爾比茲號”戰列艦根本沒有參加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