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英軍從指揮員至飛行員,既沒有預先計劃,又沒有應急方案,準備倉促,先後出動550架次轟炸機、360架次戰鬥機,卻隻有39架轟炸機實施了攻擊,投擲炸彈千餘噸,僅擊沉德一艘巡邏艇,擊傷兩艘魚雷艇,3艘主力艦毫發無損。
反觀德軍,早有充分準備,海空聯絡通暢,戰鬥機在軍艦上的聯絡組準確引導下,及時占據有利陣位,與德艦高射火力形成有效的艦空協同火力,給予英機沉重打擊。在激戰中,英軍損失飛機49架,德軍僅損失飛機17架。
中午過後,德艦從距比利時海岸18海裏處通過多佛爾海峽,進入開闊的荷蘭海域,3艘艦航速恢複至27節,勝利在望!
但英軍不放過最後機會,正在多佛爾以北60海裏哈裏奇港進行戰備訓練的驅逐艦編隊,是英國海軍水麵艦艇部隊中唯一來得及截擊德艦的部隊。編隊指揮員皮茲海軍上校明知荷蘭海域密布水雷,而且德艦主炮火力比英艦強得多,仍毫不猶豫地率領編隊出海,並成功趕上了德艦。
在德艦猛烈火力反擊下,英艦的最後攻擊還是以失敗告終,英軍“伍斯特號”驅逐艦遭重創,艱難返回哈裏奇港。
正當德軍3艘主力艦安全突出英軍封鎖,眼看大功告成之際,沙艦突然觸雷,喪失動力,西裏西阿科斯隻得率領其指揮部人員轉移至“Z—29號”驅逐艦。不多時,“Z—29號”驅逐艦的主機因長期高速行駛而損壞,速度逐漸慢下來,直至完全停駛。
急不可待的西裏西阿科斯換乘汽艇追趕艦隊,不料沙艦經過搶修恢複了正常航行,從汽艇旁駛過,令西裏西阿科斯哭笑不得。經過這番折騰,西裏西阿科斯再次回到沙艦。
19時55分,艦隊行駛到荷蘭西北西弗西亞得群島海域,沙艦和格艦相繼觸雷,沙艦已經是第二次觸雷了,傷勢相當嚴重,好在經過搶修,兩艦又很快恢複了航行。
1942年2月13日淩晨,德艦駛入德國海域,沙艦和格艦前往傑得灣船廠修理,隻有福星高照的歐艦毫發無損,經基爾運河前往挪威。
這一事件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朝野上下紛紛指責英國海軍的無能,因為自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國以來,數百年間還沒有任何力量敢於如此挑戰大英帝國的製海權!
但是從戰略上而言,這一使英國海軍蒙受奇恥大辱的行動,卻並不是一次糟糕的行動,因為德國海軍碩果僅存的大型水麵艦艇調往挪威,離開了大西洋這一主要戰場,在天寒地凍的挪威海,即使盡顯神威,對整個戰爭的影響和作用也大為降低。盡管德國海空軍在此次作戰行動中,表現出了少有的足智多謀,但結局卻不甚理想。
2月21日,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從德國布龍斯比特爾科克港起航,前往挪威。德軍艦隊剛一出航就在北海南部被英軍偵察機發現,英軍隨即出動轟炸機進行攻擊,卻隻有一架轟炸機找到德艦,在對“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投下炸彈後被德艦高炮擊落。次日,德軍艦隊駛入挪威格裏姆斯坦峽灣錨泊,進行短暫休整後於當天黃昏再次起航。
不久,部署在特隆赫姆海域的英軍4艘潛艇組成的潛艇群發現了德軍艦隊,“三叉戟號”潛艇對德艦實施了攻擊,擊傷“歐根親王號”。
英軍本土艦隊司令托維海軍上將聞知德艦出海的訊息後,親自率領“勝利號”航母、“英皇喬治五世號”戰列艦、“貝裏克號”重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前去截擊德軍艦隊,也未獲成功。
終於,“沙恩霍斯特號”修複完畢,也北上進入挪威,而她的姐妹艦“格奈森瑙號”在船塢修理中又遭英軍一枚454千克穿甲彈命中上甲板,死112人,傷21人,軍艦也遭到了重創,隻好在船塢中繼續修理。修理工程一拖再拖,直至1943年2月,因戰局惡化,海軍總司令鄧尼茲下令終止了修複工程,將修複的原料轉用於其他工程,並拆除艦上的火炮和裝備。
至此,德軍在挪威共集結了包括“提爾比茲號”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希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等主力水麵艦艇在內的大批軍艦,還有4個潛艇群約20艘潛艇。
航空兵為第五航空隊,擁有各型飛機約200架,並於1942年3月成立北方海軍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所有在挪威的海空兵力,盟國的北極運輸線麵臨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