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靈狐步法(2 / 3)

張詩劍步履輕盈,蹦蹦跳跳往家返,迎麵碰到尋找他的兄長張詩成。張詩成一見路上的小弟詩劍,一下把他抱在懷裏,口中言語:嚇死全家人了,爸爸四處尋你,媽媽在炕上哭天抹淚呢,認為你遭遇不測,平安歸來,太好了,皆大歡喜。張詩成抱小弟詩劍返回家中,詩劍一看母親兩眼通紅,目中也落下淚。家中趕緊派人去找張儀等,眾人歸來,見詩劍安然無恙,毫無損傷,自然寬心。

父親張儀問兒子詩劍,這兩****去了那裏?張詩劍剛想如實回答,又一想自己曾答應過狐友不暴露它的行蹤,隻好說雷雨中迷失了方向,被一位老人所救,留了兩日才返回家中。張儀道:救命之恩,應以湧泉相報,你可知老人的家居住處?張詩劍搖頭不語,父親隻當他累了,不再相問。一家人歡喜異常,自然不提。張詩劍每日還是一如既往地和父親來到駱駝榆樹下練武,他進步飛快。父親張儀相當吃驚,尤其讀書一目十行,而且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心中想,兒子的慧根極深,他日如果能得到名師指點,一定超出想象。望子成龍,天下父母心皆是如此。

每到下午黑狐便幻象青衣老者,與張詩劍玩耍。黑狐對詩劍道:楚河漢界的對弈,互相爭鬥,雖然三十二棋子但其樂無窮,拓展心智,可教人激發鬥誌。詩劍一聽玩心大起,便點頭同意。黑狐一展衣袖,在榆樹下開始教張詩劍馬走日、相走田、炮打隔山澗、車走一溜煙。從簡單起步教起,這每一步皆是內功心法,它深知詩劍不懂內功,其父張儀無法傳授,所以用玩的方法一步一步施教。

張詩劍體內有靈狐拜月修煉的千年內丹,此丹是黑狐妹妹亡魂聚魄千載,自有法力。張詩劍領悟極快,一年下來可以和狐友戰上個平手。黑狐相當高興,又對張詩劍道:象棋可下盲棋,你可有興趣?詩劍問道:什麼叫盲棋?黑狐解釋:所謂盲棋,就是大腦內有棋盤和棋子,我們對弈皆在口中走每一步,腦內棋盤內三十二子鏖戰,變幻神奇,才是棋術中最高境界。詩劍高興,立馬要學,黑狐便耐心教他。剛開始他不習慣,十出九錯,但一年後,腦海中有棋盤,三十二子如同兩軍對陣,殺得天黑地暗,彼此不分勝負。

一日清晨,張儀和兒子張詩劍正站在駱駝榆樹下。初冬的草原上白茫茫一片,十三個蒙古獵人牽著獵犬,能有上百條狗。蒙古人有冬天打獵的傳統,獵犬也叫細狗,善於奔跑,速度極快,獵物少有逃脫。父子二人山坡上,看草原上情景十分清楚,這時一隻黑狐出現雪野上,似乎不懼怕獵犬,它佇立不動。急壞了張詩劍,他大聲呼喊黑狐快跑,眼前危險。可黑狐不聞不懼,隻是若無其事一樣,勝似閑庭信步,悠哉悠哉,它回頭望了一眼張詩劍,挑鬥般走向著蒙古獵人。

獵人發現了黑狐,便放開三隻獵犬追擊。三隻獵犬奔跑速度極快,但是猶如貓戲老鼠,黑狐速度更快,跑遠了還要停下來,等待落後的獵犬。這下激怒了十三位獵人,他們把一百多條獵犬全部放開,草原上沸騰了,黑狐奔跑在獵犬群中,閃轉騰挪,魚躍飛升,全然不懼。張儀看得呆了,他對兒子張詩劍道:快看這靈狐步法,是上乘武學,如能學會,輕功一定獨步天下武林。

一個多時辰,獵犬累得伸著長舌頭喘氣,身上大汗濕透,獵人馬上狂喊亂罵。大概黑狐玩夠了,便向駱駝榆這邊跑來,到了樹下一躍上了樹冠。十三位獵人帶著犬群追蹤而至,便問父子二人可看到一隻黑色狐狸?張儀笑著用蒙語答道:往山後麵西南方向跑去了,你們快去追擊吧,十三人帶著獵犬浩浩蕩蕩殺向西南。

次日下午,張詩劍央求黑狐教授這套靈狐步法。黑狐笑著說:要學習是要付出辛苦的,不是一兩天時間所能學會。張詩劍道:我不怕吃苦,一定要學會這套神奇的步法,一旦對敵打不過,我可以玩命地跑,對手奈何不得我。從此張詩劍開始學習這套靈狐步法,一學就是七年,他才能追趕上黑狐。

白雪消融,春草又綠,張詩劍已十七歲,長成大小夥子。黑狐對他道:我的本事你全部學會,楚河漢界是內功心法,靈狐步法是輕功。但是學無止境,世上異人無數,未來還要靠自己奮鬥。我們狐仙善於推算人生,你今年將南上,最後將紮根異國他鄉,相距大清國土幾萬裏之遙。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暫時別過,還有相聚的日子。我生於華山澗下,當時是金朝末期,天下大亂,烽火連天,不願目睹人間慘禍,才來此北方草原安身修隱,現仙身初成,皆是你的恩惠,躲過最後一次雷劫。你南歸後,一定時時提防著南蠻子,他們人太奸詐,不要落了圈套。就此別過,改日再會。

張儀患病已久,妻子也是病魔纏身,日漸消瘦。他知命不久矣,一晚他夢中回到久別的故鄉大名府張家堡,看到全堡老老少少所有親人。妻子項氏站在歡迎他歸來的人群中,獨不見七歲的女兒張詩美,他問妻子女兒美麗去那裏了?美麗是女兒的小名。妻子道:她一直不在這裏,我也很想她。張儀見到弟弟張河,兄弟二人相見,緊緊擁抱在一起,彼此淚流滿麵。張儀從夢中哭醒,淚水浸透枕巾,他心裏明白自己大限之期已至,將不久於人世,應把後事安排穩妥。

一****對長子張詩成道:我近幾日夜中總能夢見魂歸故鄉,見到久別的親人和本族,我想大限之期將近,生命猶如油盡燈枯。你母親同樣也重病在身,走的日子也不遠了。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落葉總要歸根。想到張家堡眾人,我心緒難以平靜,是我害慘了他們,所以我死後要回到故鄉去,你母親也要伴我回歸大明。你如今已紮根這裏,習慣了北方生活,你妻子娘家眾親人在此地,她也不願遠離故土,你們夫妻就留守這裏吧。我和你娘親火化後屍骨就由弟弟詩劍負責送歸大名府張家堡,不知你夫妻二人有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