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曾經縈繞在心的老歌(1 / 1)

近日,央視播出了改革開放30年歌曲,一首首還不算老的旋律在耳中回響,不免撥動人的心弦。喜歡老歌,不僅僅是因為年代久遠,更多原因是歌曲的旋律優美,民族韻味獨特,即使不開口唱出來,隻是輕輕哼哼著那曲調,便是一種陶醉。不像現在的許多流行歌曲,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隻能聽,如果一個人在街上喋喋不休地說出這歌來,怕有人會側目了,不以為你是神經病也會覺得這人太另類了。而老歌就不同了,動聽的旋律讓你哼著是一種享受,聽著也覺得是一種美。

老歌,就像陳年的一杯酒,愈久越濃鬱,韻味十足。不僅能從歌聲中體味到人生的況味,更能感受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變遷。因為老歌的綿長會讓我們醉在回憶中。

老歌,又像記憶的一把鎖匙,雖然沾滿了歲月的風塵。一旦開啟,舒緩的曲調便悠悠流瀉,讓人忘了自己,沉浸在音樂中心生感激。那熟悉的旋律雖然有時會忘了歌詞,卻因其泛著往日情懷的光澤而感動。因為老歌的悠遠會讓我們淚流滿麵。

老歌,還像黑暗的一爐火,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隨著旋律的回旋溫暖著我們的心,就像遇到了故交老友,一杯香茗傾心夜談,寂寞與憂傷便在歌聲中遠去。因為老歌的纏綿能醫好我們的愁緒。

其實,老歌是一段抹不去的曆史,每一首經典老歌都有一段時代的印記,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變遷,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歌聲中銘記。《五月的鮮花》讓我們回到紛飛的戰火中,《鬆花江上》不讓我們忘記曾經的屈辱,《大刀進行曲》更讓我們看到先烈的英勇。還有那“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激情澎湃,“九九那個豔陽天,十八歲的哥哥想把軍參”的柔情浪漫……這許許多多情深意長的歌聲勾起我們不尋常的思念和心底流淌的不曾言說的情愛。“小扁擔,三尺三”唱出了新農村的歡快,“小燕子,穿花衣”道不盡新中國蒸蒸日上的傳奇,更有那“等到千裏冰雪消融,等到那草原上送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的民族風情畫。多少年了,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眼前總有一幅幅畫麵在眼前閃光,那麥田,那草原,那情感,總在心中泛起漣漪。不是因為戀舊,而是因為這些與時代同步、為時代謳歌的老歌早已在內心深處埋下了不老的情愫,才使我們唱得聲情並茂,聽得心底蕩漾。

老歌,其實就是我們記憶裏的青春啊。歌聲中我們能看到稚氣的、年輕的、蒼老的、甜蜜的抑或憂傷的麵孔,我們能看到童年的天真與向往、青春的昂揚與純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磨難與考驗。這些老歌其實就是一首難忘的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撥動著人們心弦的歌,一支沉著的歌,一支蹉跎歲月裏追求的歌。幸福和歡樂是那麼多啊,憧憬和向往是那麼多……”

老歌中很少像如今愛不離口,抒的大多是同誌情、革命情、戰友情、祖國情,卻把一個愛字表達得淋漓盡致、酣暢透徹。這愛不僅有大愛,也有兒女情長。老歌中很少有今天的個人愁怨,吟的是事業之憂、前途之愁,卻仍能讓人品味到最深刻的愁苦。時光荏苒,再聽老歌,唱的是昨天的故事,卻依然能在今天尋到蛛絲馬跡的印證,老歌就像溫暖的陽光,溫暖著你我的心靈,讓我們沉浸在往日的情懷與美麗裏。老歌觸動了我們疲憊的身心,就像打開塵封多年的日記,曾經的牽掛與情愛會柔柔地撫摸我們漸老的心靈。

曾經縈繞在心的老歌,會一直陪伴著我,像一位老友,更像年少的夥伴。“一聲呼喚兒時的夥伴,夢已離開一切又回來;一聲呼喚兒時的夥伴,雲兒散開笑容又回來。我的夥伴呀,你還是那麼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