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秦國到秦朝1(3 / 3)

但是,改革家們為實現遠大理想,不畏犧牲,蔑視權貴,義無返顧,敢作敢為,在茫茫宇宙空間、漫漫曆史長河中,留下了他們艱難而偉大的足跡。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了,還有啥可怕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他們的設想與措施,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有利於國家、民族的強大進步和鞏固統治者的地位,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在曆史進程中起著非常積極與重要的作用,所以曆史最終是會記得他們的,人民最終是會感謝他們的。東方先哲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西方先哲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魯迅先生道:“我以我血薦軒轅。”文天祥也表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則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古到今,這些“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如此。

為增強國力,統一天下,戰國時期,“七雄”相繼展開了各自富國強兵的變法活動。楚國令吳起變法,魏國任李悝變法,趙國有武靈王改革,但成效最大的還是秦國商鞍變法。此前,在“七雄”當中,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均略遜於中原各國。而從商鞅變法後,秦國的農業產量大為增加,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從河西打到河東,最後攻下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漸漸地,秦國的綜合實力不斷膨脹,最後成了“七雄”中的“大哥大”,並在英明君主嬴政手裏消滅六國,統一中華。這也是因為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崛起,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商鞅變法實乃秦國強盛之源、秦朝崛起之本。

商鞅(約公元前390—公元前338),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原姓公孫,名鞅,亦稱衛鞅,衛國(今河南北部一帶)人,戰國另一位著名改革家吳起的同鄉。因受封於商地15邑,尊為商君,故稱商鞅。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不被國君重用;後入秦向剛即位的秦孝公宣傳法家主張(公元前361年),被起為左庶長,力排眾議,委以重任,在秦兩次實行變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9年(一說公元前356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50年,把秦國驅趕上了富強文明之路。公元前350年商鞅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他建議下,秦國都城從櫟陽(今陝西臨潼)遷到鹹陽(今陝西西安)。隻用了19年時間,秦國繼魏國之後崛起為超級強國之一,但它比魏國實力還雄厚百倍。公元前340年商鞅率領秦軍擊魏,充分利用自己曾經在魏國的人際關係,設計扣留魏公子卬,趁魏軍群龍無首一舉將其擊潰(魏因此不得已放棄原來的屬地,將都城從安邑遷到大梁)。但由於新法侵犯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舊貴族,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不久,商鞅即遭到當權派反撲,逃亡未果、抵抗不成,為秦惠文王車裂,全家被誅,不得善終。現存《商君書》,實有24篇,為戰國時法家所輯錄,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

曆來變法都是困難的,一般人還是喜歡安於現狀。商鞅在變法之初,為使其法令能為民眾遵守,先把一根3丈長的木頭立在當時秦國都城櫟陽南門,下令說:“誰把它拿到北門,賞黃金十兩。”這不是很容易嘛!真能得到這麼多錢?當大家驚疑不定,以為有詐時,商鞅又將賞金提高到了50兩。一個好奇的青年姑妄把木頭扛了過去,果真得到了如數的賞金,成了中國曆史上早期的“投機暴發戶”。這件事立即傳播開來,一下子轟動了整個秦國,從此大家都知道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這是商鞅的第一步,他先要大家信任並尊重政府,政府在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後才能有所作為,他日變法就順利了。此即曆史上著名的“南門立木”典故。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將百姓編為什伍,五家為保,十保相連,將一定區域的人們納入到統一的體係管理,並實行連坐製度;提倡分家,一家有兩個男人(即兒子長大了)就必須分出;“開阡陌封疆”,廢止井田製,承認土地私有而創立按丁男征賦辦法;重農抑商,獎勵農戰,凡從事耕織繳納糧食布帛多者可免其徭役,甚至可改變原來的身份,而對於經營工商業而導致貧窮的人,要將其全家收為官奴;有軍功者還可受爵位,從而抑製了舊貴族的勢力;實行郡縣製,建立以地區為單位的基層行政機構,把全國劃分為31個縣,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還強迫群眾接受基本禮儀習慣、統一度量衡、要求所有國民均須有正當職業、優厚移民、不準私人決鬥、無功不能受祿等。

商鞅還“燔詩書而明法令”(《韓非子·和氏》),提出“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史記·商君列傳》),“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商君書·更法》);主張對輕罪也處以重刑,法令嚴明,“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止,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韓非子·內儲說上》)。故惠文王在尚為太子時,也因犯法而遭到了懲罰(商鞅當然不好治太子的罪,便懲治了他的老師)。難怪他得罪了惠文王,後者一即位便幹掉了他,但他的變法措施卻並未廢除。他的很多主張與措施,在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乃至在中國後來的許多朝代還在運用和發揚。

柏楊在他的大著《中國人史綱》中說:商鞅變法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魔術”、“唯一的一次輝煌變法”。它不僅是單純的改革法令規章,也不隻改變上層建築,而是徹底的改變,包括軍事、政治、政府組織、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等,甚至道德價值標準和人生觀念都要改變。柏楊認為:“‘變法’是人類智慧所能做的最驚心動魄的‘魔術’,它能把一個侏儒變成一個巨人,把一個沒落的民族變成一個蓬勃奮發的民族,把一個弱小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後來的法家都推崇商鞅的法治。隻有韓非子認為他“無術以知奸”,行法而不用“術”,遂使秦國的富強為人臣所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