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玄鳥卵子孫的五百年
涇渭河交彙處
秦的起源,要從一個傳說講起;雖然這故事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隻是大秦王朝本來就是一個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謎團的朝代,於是有關其傳說也就不足為怪。秦人的老祖宗原為西方(即今以陝西、甘肅為主的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部落,當居住在我們遼闊的中國土地上的人類還沒有進入文明社會的時候,在一些水草茂盛的區域,散布著一個個原始氏族部落,秦,就是其中之一,秦的祖先是黃帝之孫顓頊的一個支係,以燕子為圖騰,作為他們部落的標誌。據說顓頊孫女女修織布時,吞了一枚玄鳥卵,不久就生下了兒子大業。這個傳說反映了當時秦人還處於“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係氏族社會。大業之子大費擔任的是馴獸員的角色,輔佐舜帝調馴鳥獸,鳥獸竟然都十分聽話。舜賜姓大費嬴氏,從此秦的祖先有了一直延續下去的姓氏,而秦的後繼者們也使其一度成了中華大地上最有影響力的姓氏。
公元前21世紀,黃河中遊地區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奴隸製政權——夏王朝,秦人便在它的控製之下。夏代末年,大費的後代費昌脫離夏桀,投奔商族,並參加了商首領湯發動的推翻夏朝的戰爭。商朝建立後,費昌為湯駕車,其後代世世為商做事,社會地位比較高。殷商末期,秦的後裔蜚廉誓死捍衛殷紂王。當他知道自己無力改變戰局時,便在霍華山為紂王設壇祭拜,之後以死表示其對舊主的絕對忠誠。周武王為其忠心所感動,賜其石棺。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蜚廉以死盡忠,這些人實在是可敬卻又可悲!蜚廉對於殷紂王的盡忠,雖然得到了周統治者的欽佩,但無疑連累了他的兒孫們。無論如何,周天子對這樣一個家族是充滿防範之心的。
周武王死後,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勢力發動了叛亂,包括嬴姓氏族在內的一大批氏族部落均參加了這次叛亂,西周統洽者用極殘酷的方法懲罰參與叛亂的人們。秦人的祖先就是在這時從黃河中下遊被趕向西方荒涼的黃土高原,在周的西部邊陲守邊,整個氏族都淪為奴隸,受西周奴隸主的驅使和奴役。因此,當西周勢力逐漸強盛,一步步向東發展時,秦人部落被摒棄於西周統治中心之外,默默無聞地徘徊於茫茫的黃土高原。
好在這個部落有一項祖傳的技能,那就是精通馬術,傳說周穆王曾經到西方巡遊,同西王母相會於瑤池,最遠曾到達中亞和歐洲,為他駕車的就是秦的造父。由於造父技術精湛,趕的車一日千裏,很討穆王的歡喜,被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周孝王時,為了對外戰爭的需要,對養馬業十分重視。他聽說秦人首領非子特別善於養馬,就把非子召來,讓他在汧水和渭水會合處(今陝西寶雞一帶)的平原上主管養馬之類的事宜。由於非子對馬調教有方,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對非子十分賞識,便被賜姓為嬴,有人說是恢複嬴姓(又稱秦嬴),封為附庸,與以秦邑。地盤雖非很大,卻畢竟有了一片可安身之所,也算是其後來幾百年輝煌創業的“第一桶金”。秦的主要任務,就是抵禦西戎入侵。而此後,秦的命運就開始與西戎糾葛在了一起。秦後期的壯大,實在是應該感激這個一直與其征戰的“老朋友”。
到周宣王時,西戎實力逐甚為強大。宣王頗受威脅,便以秦部落酋長秦仲為大夫,以討伐西戎。然不久,秦仲在前線被西戎所殺,從此秦與西戎之間便不僅僅是爭奪土地的戰爭,秦仲的後代更要複仇。他的長孫世父就立下了錚錚誓言:“不殺戎王絕不回秦邑!”此後,秦莊公及昆弟5人,奉周王命,率兵7千,大破西戎,被稱為“西垂大夫”。
至西周末,秦襄公始在本土建立奴隸製國家。當時,昏君周幽王寵愛妃子褒姒,即典故“烽火戲諸侯”之男女主角。周幽王試圖將原太子宜臼廢去,而引起太子外公的不滿,申侯與西戎遂聯合進攻周室。可此後西戎又背信棄義,竟伺機侵占周室領土。秦襄公繼續抵禦西戎,將其驅逐,使周室免此一劫。
但周平王(即上文提到的太子宜臼,公元前781?—公元前720)始終懼怕西戎再度來襲,於是遷都洛邑(即今河南洛陽),東周(都城與統治中心在今河南、陝西交界一帶)曆史開始了。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平王從“大夫”提拔為“諸侯”,並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賞賜給秦。從此,秦正式成了一個諸侯國,可以同別的諸侯國平起平坐了。要知道,岐山本來就是周天子開創偉業的發祥地;而西北一帶又是西、東周朝數百年來的統治活動中心。可見,周朝是多麼重視秦國,秦國得到的地盤又是多麼重要。“近水樓台先得月”啊!這就為後來秦國在春秋、戰國時候各諸侯國裏一直是實力最強盛的幾家之一,並最終崛起於天下,結束數百年的分裂局麵,統一中國,建立大秦帝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有著重要的作用。
秦襄公更是將其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與西戎的戰爭中。因為他知道,這將是秦嬴家族事業輝煌的開始。周平王的話時時回蕩在他耳邊:“秦如果能擊退西戎,那麼就可以占有其土地作為自己領地。”這對於曾係亡國之臣的後裔而言,無疑是最大的誘惑。秦襄公一心要將岐、豐這片土地納入自己控製,壯大秦嬴家族。而他最終亦死於征戰西戎的軍營中,可謂竭盡所能,死得其所。
春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秦國真正進入關中,離周天子的都城越來越近。至此,秦方有今陝西省域,故今習慣簡稱陝西為秦。同時,這也離將來秦國的統治中心、秦朝的統治中心越來越近。真可謂一次英明、睿智的戰略轉移!
第二節從來都是後來者居上
殽之戰圖
秦穆公(?—公元前621)時,秦國勢強盛,成為諸侯大國,“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名任好,秦成公之子,在位長達39年。他重用百裏奚、蹇叔等賢臣,勵精圖治,國家的物質經濟力量越來越強大。又用餘謀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軍事實力也咄咄逼人,為西方諸侯伯。
秦穆公初年,晉獻公滅虞、虢。晉掠取了虞君及大夫百裏奚,並將後者作為伯姬嫁給秦穆公的陪嫁媵人。穆公正值壯大秦國之際,求賢若渴,聽說百裏奚是位不世出的人才,欲重用他。然百裏奚在來秦的途中逃到了楚國,秦穆公打算用重金將他贖回。可大臣公孫枝認為,這樣將使得楚王得知百裏奚的高才,反倒不會將其送回秦國。於是,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了日後秦國的名相,百裏奚也因此得到了“五羊大夫”這樣一個稱謂。大概這五張羊皮稱得上是曆史上最昂貴的羊皮了。百裏奚對秦日後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個人高尚的品德也贏得了秦國百姓的愛戴。而且,他還推薦了另一個對秦國的發展也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好友蹇叔。蹇叔是一個頗具前瞻性思想的人才,在百裏奚欲投靠齊君時就阻止了他,使其免於齊難;後來周朝王子頹想要百裏奚去養牛,蹇叔又加以阻止,再次讓摯友免於一死。對於虞君,蹇叔亦早有勸告,隻是百裏奚這一次沒有聽勸,後來才遭遇了一係列劫難。卻也正是這一次偏執,才使得他於70歲時終於遇到伯樂,這一步恐怕是蹇叔當初沒有預知到的。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