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 3)

蓋棺論定,客觀評判,秦始皇的複雜一生,應該是遠遠功大於過;秦朝的孤峰崛起,也應該是遠遠利大於弊。始皇的偉大、秦朝的建立,乃中國曆史上少有的了不起之舉。

劉氏漢朝(包括西漢和東漢,還有夾在其中的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以及東漢末期的三國鼎立,群雄紛爭時期)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盛世;從西漢的“文景之治”到“漢武盛世”,到東漢的“光武中興”(還應該包括西漢中期的“昭宣中興”、東漢中期的“明和之治”),疆域遼闊,國力強大,軍事雄厚,經濟富庶,製度完善,文化繁盛,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黃金時代。

盛極而衰,衰極而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三十年河西,四十年河東。中國的曆朝曆代,往往都經曆了開創、承啟、鼎盛、衰落、滅亡的五個主要過程,很有規律地循環和輪回著,就像有著什麼宿命似的。如唐朝,開創者就是唐高祖李淵,承啟和過渡期有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鼎盛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清朝,開創者就是努爾哈赤、皇太極,承啟和過渡期先後有順治和雍正,鼎盛是在康熙和乾隆前期。而在漢朝,其情況類似,西漢的開創者就是漢高祖劉邦,承啟者就是漢文帝和漢景帝,鼎盛是在漢武帝劉徹前期;東漢則很特殊,其開創者、承啟者、鼎盛期是在漢光武帝劉秀一個人手裏完成的——這有點像是秦始皇嬴政、隋文帝楊業,他們也是一個人實現了三個時期的轉變和提升。但問題在於,秦朝、隋朝的曆史都很短暫,才經得兩、三世即便已落幕,所以其開創、承啟、鼎盛、衰落、滅亡的五個過程進展得非常快,則開創、承啟、鼎盛三個階段集中在第一個皇帝身上便很正常;而東漢卻不同,劉秀之後還有很長的曆史時期,還有許多代皇帝,可他卻一個人集中了這三個階段,真是分外特別,所以也分外值得關注和研究。

在兩漢王朝,劉家的數代天子,繼承了秦始皇的統治方式和製度體係並有所發展,堅持的曆史年代更長久,國家版圖更加擴大,周邊局勢更加穩定,對周邊國家(民族)的征討和交流更加強大,物質生產更加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加提高,出現了安居樂業的美好局麵,而且科技、文化、教育、宗教……各項水平大為提高、全麵繁榮,“漢族”由此得名,漢族作為中國本土主體民族的地位也終於得以確立。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麵目崛起、屹立於世界之林。大漢王朝作為當時東方最偉大的國家,與作為西方最偉大的國家——羅馬帝國並稱為世界上的兩大帝國。西漢的都城長安(今西安),與東漢的都城洛陽,都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

在西漢,首先是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包括呂後的一部分貢獻),聽取謀臣意見,在馬上打天下,卻在馬下治天下,發展經濟,與民休息,減租釋奴,鼓勵生產;又繼承並發展秦始皇的治國體係,加強中央集權和全國管理,並命叔孫通製訂禮儀,命蕭何製訂《漢律》,國家整個局麵穩定了下來。到文、景二帝時期,他們本人好黃老、尚無為,對百姓更加采取休養生息的做法,輕徭薄稅,物質生產更加積極,耕地急劇擴大,人口迅速增長,“文景之治”為“漢武盛世”奠定了各方麵紮實的基礎。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70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54年),也是最偉大、最有為、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被毛澤東主席讚譽為“秦皇漢武”的一代聖君。有人認為中國曆史上有兩位開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漢武帝。漢武帝以其無與倫比的“雄才大略”(班固《漢書·武帝紀讚》)、文治武功,在前代穩定、紮實的社會基礎上,開始其叱吒風雲、功勳赫赫的一係列壯舉:對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加強思想統治;設刺史,問六條,抑豪強,以強化中央集權;頒布“推恩令”,以削弱諸侯勢力;行賢良策試,製察舉,興太學,置博士,以發現並重用人才;統一貨幣,筦鹽鐵,推廣代田法,以促進經濟發展;治理黃河,開鑿漕渠、六輔渠,興修水利,從而出現農耕業、工商業、冶鐵業、冶銅業、紡織業、漆器製造業……國家全麵鼎盛的狀況,並形成了中國首次因政治、經濟、交通、軍事等各種優勢而崛起的多個大規模城市的可喜現象。對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偉大的“絲綢之路”得以開辟,派衛青、霍去病三次打擊匈奴,在西北邊地設郡移民屯田,派唐蒙至夜郎並先後在西南地區設立7個郡,加上後世西域都護的建立、長城體係的完善,以及匈漢和親政策的時斷時續、時冷時熱,從而穩定了邊疆局勢,加強了與其他國家(民族)的往來和交流,而其國際大國、東方帝國的地位也得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