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利用外力成就大事(1 / 3)

他將競爭杠杆變成了魔杖,巧妙地施展"借術",使全世界的大亨們都爭著為掏腰包而拚命。要善於借助外力,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迅速發展自己,這也是許多企業的成功之道。

美國第一旅遊公司副董事長尤伯羅斯,在任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時,為奧運會盈利2.5億美元,他就是靠著非凡的"借術"而成功的。

奧林匹克,代表著人類健康、文明、友誼、進取。世界各地崇尚奧林匹克精神,世界各地也為主辦奧運會而競爭。然而,奧運會這個當今最熱鬧的體育盛會,有時卻窮得叮當響。1972年在聯邦德國慕尼黑市舉行的第20屆奧運會所欠下的債務,很長時間都未能還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第21屆奧會,虧損10億美元;1980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2屆奧運會耗資90多億美元,虧損更是空前。

從1898年現代奧運會創辦以來,奧運會幾乎變成了一個沉重的包袱,誰背上它都會被它造成的巨大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對奧運會的主辦者來說,似乎隻意味著光榮,經濟上必定虧損,兩者不可兼得。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美國政府和洛杉磯市不僅沒有往外掏一分一文,反而盈利2.5億美元,真可謂奇跡!這一奇跡的創造者、空手主辦奧運會的人,就是彼得·尤伯羅斯。

尤伯羅斯,1937年出身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方斯頓一個房產主家庭,大學畢業後在奧克蘭機場工作。不久到夏威夷的聯合航空公司任職,6個月後出任洛杉磯航空服務公司的副經理。

1972年,尤伯羅斯買下福特斯特旅遊服務公司,轉而經營旅遊服務業。1974年,創辦第一旅遊公司。4年後,該公司發展成在全世界擁有200多個辦事處、1500餘名工作人員的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年收入超過2億美元。

1984年,舉世矚目的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美國政府早就宣布不予經濟援助,洛杉磯市政府也聲稱,不反對主辦奧運會,但不能耗費一分一厘錢。誰能解救這場危機呢?洛杉磯奧運會籌備小組向一家管理谘詢公司求助,請他們幫助尋找一位能在行政當局不補貼一分錢的情況下辦好奧運會的最佳人選。

最後他們選中了彼得·尤伯羅斯。接到籌備小組的邀請,同意出任組委會主席的尤伯羅斯明確表示:不僅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財政資助,而且政府不掏一分錢的洛杉磯奧運會將是有史以來財政上最成功的一次。沒有資金怎麼辦?借!1979年初,當尤伯羅斯正式就任組委會主席時,他發現組委會竟然在銀行裏連個戶頭都沒有。他立即從自己的腰包裏掏出100美元,開了一個戶頭。當尤伯羅斯拿著鑰匙來到新辦公室時,卻發現門鎖打不開。原來房產商在最後簽約之前,由於受一些反對在洛杉磯舉辦奧運會的人挑動而將房子賣給了別人。尤伯羅斯隻好臨時租用房子,60天後才在一個由舊廠房改建的地方落了戶。從此,組委會的機器總算開始轉了起來。奧運會舉世矚目,他就在這個"舉世矚目"上大作文章,巧妙地為奧運會籌集資金。

在美國這個商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許多企業都想利用奧運會這個機會來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產品銷售額,尤伯羅斯清楚地看到了奧運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過讚助奧運會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決定把私營企業讚助作為經費的重要來源。他親自參加每一項讚助合同的談判,並運用他卓越的推銷才能,挑起同業之間的競爭來爭取廠商讚助。對讚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諾諾,反而對他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讚助者必須遵守組委會關於讚助的長期性和完整性的標準,讚助者不得在比賽場內、包括空中做商業廣告,讚助的數量不得低於500萬美元,本屆奧運會正式讚助單位隻接受30家,每一行業選擇一家,讚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些聽起來很苛刻的條件反而使讚助具有了更大的誘惑性,各大公司都拚命抬高自己讚助額的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