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借冕播譽不失為一種提高企業知名度的捷徑,你獨出心裁製造轟動效應,其目的就是播譽,以達到名利雙收的目標。
劉備本是一個織席、販鞋、種地的小農,家境貧寒,常常依靠叔父劉元起資助。然而,他自28歲從軍以後,一直充當著領導者的角色。由一個領三五百兵的小頭目,逐步升為縣尉、縣令、州牧、漢中王直至登上皇帝的寶座。靠的是什麼呢?論武藝他不及關羽、張飛,論文才他不及孔明、龐統。有人說他靠的是仁德,其實並不盡然。綜觀三國時期的曆史,可知劉備善用"借冕"之法,這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
劉備借冕是借祖上之冕,以此播譽。他緊緊抓住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這一事實,到處宣傳,以提高自己的身價。如,在桃園與關羽、張飛結拜以後,馬上托人求見與自己同宗同姓的幽州太守劉焉,並主動介紹自己的姓氏宗派,認劉焉為叔。此後,"景帝之後""漢室宗親"之類的話更是常常掛在嘴邊。
在取西川之後,孔明等人尊劉備為帝,劉備口頭上極力推托,但仍然不忘自己是漢室宗親。他是這樣說的:"我雖然是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為此事,是反漢矣。"他見孔明等人主張強烈,便說以後再議。孔明又勸他暫做漢中王,他便答應了。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大魏皇帝。劉備得知這一消息後,"痛哭終日,致染成疾,不能理事"。孔明認為這是輔佐劉備登基即帝的最好機會,便與文武眾官奏請劉備,請漢中王即皇帝位。劉備又說:"我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布於民,今一旦自立為帝,與篡權何異!"隻說功德不到,並不否認景帝之孫不可以當皇帝。幾經推辭,這位漢室宗親還是名正言順地受了玉璽,登壇致祭。
其實,漢室宗親何止玄德一人,劉焉、劉表、劉璋等同為漢室之胄,但他們都不如劉備高明,不會借皇帝祖宗這頂桂冠去宣傳、打扮自己,而劉備卻精於此道。可謂會借者拔萃,不會借者平庸。
借冕,要會借。當然,現代的冕,並不僅指新聞界,凡是具有引導民意能力的主要力量以及傳遞信息快、威望高、影響大的人和物,都在可借之列,但關鍵還在於會借、巧借。"好舵能使八麵風",主要看掌舵者的眼力和經驗,即善於識"冕",善於借冕。
運用這一經營謀略,要選準時機,精心設計,既要"借"得合理,又要播得婦孺皆知。20世紀50年代,法國白蘭地公司決定把名酒白蘭地打入美國市場。對此,他們曾專門組織策劃班子經過認真分析,把宣傳時間選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67歲壽辰之際,通過不同的新聞媒介向美國人民宣傳:法國人民為表示對美國總統的友好,將贈送兩桶極為名貴的、釀造時間長達67年之久的白蘭地酒為賀禮......連篇累牘的報道,各種細節的渲染,極盡誇張、宣傳之能事,從而吸引了千百萬美國人。一是因為艾森豪威爾在美國人的心中威望高,二是名貴的白蘭地酒釀造長達67年,與艾森豪威爾的年歲相同。由於新聞界的推波助瀾,使這一行動更具神秘色彩,頓時成了華盛頓市民的熱門話題。當賀禮由專機送到美國華盛頓時,竟然出現了萬人圍觀的罕見現象,而關於名酒到臨的新聞報道、專題特寫、新聞照片更是擠滿了當天各報版麵。美國人民就此認識了白蘭地酒,白蘭地酒在這種氣氛中昂首闊步走上美國國宴與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