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的時候已是深夜十一點,屋裏的燈仍然亮著,父母在等吳守仁回來。
“怎麼這麼晚才回來?”父親吳明江略帶責怪。
吳守仁望著父親吳明江,四十多歲的年紀,生活的壓使得他頭發白了一半,比起同年齡的男性要顯得老。可是比起十多年後的身體狀況,要好了許多許多。母親也是。
一朝回到十年前,真好!重生到現在,吳守仁第一次發現重生這麼好,父母正當壯年,自己也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可以改變許多許多!
吳明江說:“這麼晚回來也不提前打個電話,我開車去接你。”
吳守仁本以為父親一直是嚴肅的,沒想到也有柔情關懷的時候,這一刻不禁濕了眼球。
…………
家裏屋子和家居,好多年了基本沒有變化,吳守仁和母親楊雨坐在沙發上,聽母親說著家長裏短。父親是個傳統的男人,時不時點點頭,表示在聽,較少開口。
吳守仁認真地聽著,這一幕多麼溫馨!
家裏最近的一件大事,定居在bj的便宜大伯,將他不用的舊車開了回來。父親會開農用三輪,汽車沒幾日就上手了,很是開心,整天跟鄰居炫耀,跟小孩似的。
“去,你一個女人知道什麼?”吳明江被老婆說成小孩,老臉有點掛不住。吳守仁從父親的神情上,看到了難掩的興奮。
小時候吳守仁或許對便宜大伯不滿,有本事在bj坐擁好幾套房子,為什麼不幫下家裏?長大後他的這種想法漸漸淡了,人家有本事是自己的,幫你是道義,不幫你也無可厚非。
之所以稱為便宜大伯,這要翻起老黃曆來,當年吳守仁的爺爺生活窮困,沒有條件娶妻,為了不讓爺爺絕後,一個親戚把自家的孩子過繼給了爺爺,這個孩子就是大伯。父親是爺爺從路邊撿的棄嬰,論血緣關係,大伯要比父親更近。
然而,爺爺對父親比較慣,好吃好喝先給他,上學都優先供著他來,大伯從小就很是不滿。偏偏父親不爭氣,好吃懶做又不愛學習。反而大伯憑著一股勁兒考入高中,免學費還給獎學金,令爺爺刮目相看,這才使爺爺支持大伯上學。
大伯放不下爺爺對父親的偏愛,越長大與父親的關係越生疏,他們兄弟二人不會爭執什麼,幾乎將對方當成了陌生人。爺爺對父親偏愛,是擔心父親長大後知道自己是撿來的而傷心,所以加倍給了他一些愛。其實,爺爺對大伯的愛也並沒有少,隻是大伯將這一切放大了,等爺爺發現這一問題後,已經很難改變大伯的想法。
父親成家後,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漸漸改掉了之前的毛病。對於大伯的看法也變了,他想恢複兄弟間應有的那種情感,可惜大伯始終放不下,他們的關係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非親又親。爺爺去世後,大伯每年也照常回來,但是他們兄弟二人坐到一起很難真正的溝通起來,往往隻是父親說話,大伯在聽,從來不表示什麼。